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

经济独立 灵魂挺拔 斜杠向上 野蛮生长

一位连续10年阅读写作早起的书法老师一枚。

2019年开始写作,两年内出版签约5本书籍的95后作家《不如风雅过生活一二》《清晴可喜》《女子力》《尘微》

女子力成长学院创始人|阅读漂流瓶活动发起人|见喜书院创始人|央广网山西网记者,主持人。

目标:带领上千人克服阅读障碍,爱上阅读

口号:始于一页,抵达世界。

我是希雅,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个人精进和写作阅读干货。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2)

今天给大家分享,打动全球5000万读者的浪漫之作《廊桥遗梦》。生活结为茧壳,爱情仍在心底。

曾经特别喜欢一句话,叫作“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而这句话用来形容我最近看过的一部电影,真的再贴切不过。

1992年出版的《廊桥遗梦》,又名《麦迪逊县的桥》,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力作。11天完成,被翻译成25种语言,全球畅销1200万册,长达3年高居畅销榜;1995年拍成电影,票房收益1.82亿美元,1996年摘得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

影片轰动一时,但一长串荣誉的背后,也惹来争议不断。《廊桥遗梦》讲述了一段四天的婚外情故事。据说当年电影上映后,美国掀起了一次离婚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披上再美好的“外衣”,也是在为“婚外恋”寻借口、打掩护,实属三观不正的典型。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这部影片三观其实很正。因而,对于该影片三观正与否的问题,两个观点阵营争论了近30年,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俗话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不管人们如何争论,影片依旧是那个影片,只是个人的视角、眼界、理解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各不相同。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廊桥遗梦》。

婚姻外的爱情一般被人们视为禁忌之恋。《廊桥遗梦》便是一部经典的婚外恋的作品。翻开这部小说的我没有想到,看到小说结尾我会那么难过,甚至最后被感动的一塌糊涂。说起《廊桥遗梦》,我这一次算是三刷了,直到现在,电影中那句“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依然令我动容。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3)

虽然很多人谴责弗兰西斯卡和罗伯特违反了道德规范,但如果我们在这部电影中只看到了婚外情,真的是太可惜了。

这本书表面看是关于一个浪迹天涯的杂志摄影师和一个常年生活在乡村的主妇发生了四日欢情的婚外情的故事。

可是,当我打出这行字的时候,感觉是在用锤子面无表情地往水泥墙上钉一颗颗钢钉,能听到金属碰撞的冰冷和坚硬清晰的敲击。砰砰砰,传递一个让人理智而反感的锋利回声。

真的是这样吗?没错,这部电影表面是在讲这么一个故事。然而当我第三刷这部电影时,开始真正去关注影片中的那些小细节时,我发现这部影片不仅仅在讲婚外恋,误会它是为婚外情摇旗呐喊的人,那是没真正看懂而已。

一部讲述四天婚外情的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我想绝非是故事本身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故事所引申出来的东西。

读完全书,我想作家更多是想通过一段浪漫凄美的爱情告诉我们:自由与责任、爱情与婚姻,激情与寡淡、短暂与长久、该如何平衡和取舍的问题。

这是一部真正的悲剧,我们都知道悲剧的美丽就在于撕扯人心,而它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小说中一面讲述的是激烈汹涌的爱,一面表达的是深沉压抑的克制,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美丽所在。

“我在此时来到这个星球上,就是为的这个,弗朗西斯卡,不是为旅行摄影,而是为爱你。我现在明白了,我一直是从高处一个奇妙的地方的边缘跌落下来,时间很久远了,比我已经度过的生命还要多许多年,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向你跌落。”

这是《廊桥遗梦》中男主人公罗伯特.金凯对弗朗斯西卡说的话。

成年人的婚姻里,如果遇到了爱情,该如何抉择呢?是选择放弃一切追随爱情?还是选择隐忍自己的感情,守护平凡的婚姻?《廊桥遗梦》这本小说为我们完美地诠释了:

婚姻里,真爱和责任该如何抉择?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4)

《廊桥遗梦》电影剧照

01一生沉迷,只为遇见你

《廊桥遗梦》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主要讲述了弗朗西丝卡的一双儿女洛琳和迈克姐弟,两人正当面临家庭离婚的困扰时,意外收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于是一起回到了麦迪逊县童年生活的地方。这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母亲留下一封信,从而翻出了一段母亲的尘封往事。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罗斯曼桥,于是,这桩尘封多年的往事浮出水面。在母亲的弗朗西丝卡的娓娓讲述中,孩子们知道了母亲与罗伯特在四天时光的故事,母亲弗朗西丝卡婚后生活平淡琐碎、毫无激情,意外与《国家地理》杂志社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相识、相知、相恋,在爱情与家庭责任面前,弗朗西丝卡选择了责任,而金凯选择了成全的故事。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5)

这部书中弗朗西丝卡的家庭生活细节很打动我,尽管看起来琐碎而无趣。弗朗西丝卡浪漫而感性,喜欢诗歌和素食。丈夫理查德务实而保守,喜欢畜牧和肉食。一双儿女性情一如父亲。每天充满肉类的晚餐后,丈夫和孩子在看电视。弗朗西丝卡更喜欢独自在厨房或者前廊看书,享受她的历史、诗歌和小说。

有时丈夫会大声呼唤她过去看电视,她会坐在他身边,听他抱怨几句电视里不喜欢的乐队和装扮。生活说不出哪里不好,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和谐平静。

在某个下午茶时分,弗朗西丝卡享受着精神上难得的清净,回忆多年前她在家乡意大利的自由生活,她漆黑的头发上扎着缎带,幻想着美丽而多情的梦。下一秒她又扎进自己的生活里:理查德每次使劲关门都发出巨大的声响,生活中没有任何浪漫的仪式感,两个月一次任务式的性生活,每餐饭都有猪排和肉汁。孩子们巨大的热情关注他们的小牛,周围的人谈论着牲畜、农场、八卦。日子被碾进这平乏的时光里缓缓向前,填满了她庸碌单调的二十年。

弗朗西丝卡的丈夫理查德带着两个孩子短暂的离家四天,在家庭琐事间辗转忙碌的弗朗西斯卡送走参加比赛的丈夫及儿女后,喧嚣过后的宁静,让她终于可以缓口气享受一下闲暇时光。闷热的夏天,她反而有些百无聊赖。

这时候《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来到小镇,他要为麦迪逊桥拍摄照片,当车子开到弗朗西斯卡家门口时迷路了。

这个时候,问路的罗伯特直接把车开到院子里,两个人在一问一答中,弗朗西斯卡露出了久违的、少女般羞涩的微笑,当她为罗伯特带路,他送给她桥下采来的野花时,她竟然忍不住恶作剧般叫道:“这花有毒!”花落在了地上,罗伯特一脸局促,信以为真。他送她一小束野菊花致谢她的向导,弗朗西斯卡却笑得花枝乱颤,这个被生活里的柴米油盐磨砺得粗糙的女人,突然有了光泽,跃动起来像个小姑娘,双手纠缠在一起,扭捏着身子。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6)

看着他手里递过来的菊花,她心里微微泛起了涟漪。

花,没有人给她献过花,即使是特殊的日子。温柔的触动,如甘凉的水滴落入干涸已久的心房,激起滚烫的声响。

她曾问他:“你为什么沉迷于摄影?”他说:“沉迷没有理由,所以才是沉迷。”

他同她谈论摄影,自然风光,他们探讨叶芝,不约而同地说出那些最动人心魄的诗行。

两人从开始拘谨的寒暄到后来的畅谈甚欢,分别之后,弗朗西斯卡竟发现自己对摄影师罗伯特有了莫名的情愫。

年岁渐长,人就会产生对人生的幻灭感,对平凡生活的焦虑,甚至觉得这辈子过得如此糟糕的恐惧。等到年纪再大一点,连这点恐惧也丝毫不剩,变得麻木混沌。

小说里的弗朗西丝卡现在就置身于这种恐惧中。她是不甘于平庸琐碎的婚姻的,那吃顿家庭午餐时,她眼睛滴溜溜乱转地扫过丈夫孩子,最后无奈地笑笑。这里的她在某种程度上是游离于这个家庭之外的。

世界上总要有一种方式能够让相爱的人相遇,即便在错误的时间里。罗伯特是来寻找那座廊桥的,弗朗西丝卡拘谨地向这个陌生人介绍廊桥的路线,最后她决定亲自当向导。

两人就这样驱车前往目的地,在车上当罗伯特拿烟时不经意擦过她腿时,爱就已经开始了。

他们相爱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7)

罗伯特宣之于口的爱情明确而坦荡: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要摄影。摄影之于我的意义是使我越来越走向你。这么明确是事一辈子就一次。

弗朗西丝卡,一个浪漫的的乡村主妇;罗伯特,一个孤独的杂志摄影师。两人开始了短暂而美好的旅程。

我想爱情的魔力大概就是那种荷尔蒙瞬间暴增的感觉,这股神奇的力量能让枯藤开出花来。

果真女人不管年方几岁,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公主。遇到那个令她心动的男人,少女的天性暴露无遗,不然怎么会有恋爱的女人最美的说法呢!对吧!

遇见他时,她已经不再年轻,他也是如此。这场毫无征兆的相遇给两个人的余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直至死亡。

弗朗西斯卡以为这辈子她不会再有心动的感觉了,后半生就这样安安稳稳的过下去,一直到生命的终结而这个陌生的男人猝不及防的闯进了她的生活,让她心跳加速、呼吸窘迫、埋藏在心底的柔情再度迸发出来。罗伯特·金凯德的出现宛若一道来自异世界的光,带着敏捷的身躯、丰富的阅历、深邃的思想、不羁的灵魂,让弗朗西丝卡单调的世界黯然失色的同时又焕然新生。

几经犹豫,她写下了这样的一张纸条:白蛾舞动翅膀时若想晚餐,今晚工作完后随时可来。她半夜开车将这张纸条贴在了桥头,她知道罗伯特会看到。

她不知道罗伯特能不能读懂她的心思,她渴望,又有一丝恐惧。

第二天,两人相约共进晚餐。当音乐声响起,两人相拥共舞,最终在一起温存。一夜缠绵,两人相互吐露心声,千军万马也抵挡不了两颗相爱的心。

在丈夫与孩子离开的四天里,弗朗西丝卡撕去隶属于她妻子与母亲的身份标签,单纯作为一个女性去感知生活。而在罗伯特·金凯德的眼里,她亦不是一个村妇、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社会角色,而是一个活生生有思想且充满女性魅力的女人。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8)

长久的孤独离索,旅居流荡,令罗伯特·金凯德侵染一身野性的清冷,眼前这个热情生动而充满活力的女性,让他感受到夏天的气息与热烈,还有一种温暖的被点燃的归属感。如同任何一个俗气的爱情故事,他们情不自禁地相爱。

可是他们会如同他们所期望的那样,终身厮守在一起吗?

第四天两人就要分开,弗朗西斯卡情绪一度崩溃。她知道,他各地为家,她无法挽留他。

他告诉她,他能想起沉迷摄影的理由,就是为了遇见她。他对她说:“跟我走吧,带你去想去的地方。”

四天,漫长而又短暂。那短暂的四天,秘密上的灰尘,却也是她一生的重量。正如罗伯特所言:“曾经的梦,都是美梦,虽未成真,但庆幸我曾经拥有过。”他们仅仅相爱了四天,却成了此生挚爱,因为他们成为了彼此一种信仰,无关风月,灵魂相依,有对方的地方便是归处。

那什么是信仰?这就是个很玄妙的东西了。可你若如此问我,我大概也只能一句:因为喜欢吧。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9)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见过描绘得最令人心生向往的偷情,那种无法言说的跳动的心脏被轻轻地捧在手心里的酥麻感觉,真是让人焦躁难耐。一个不需要费力便能理解你的男人,愉快的相处,甚至几句闲聊都能使你身心愉悦。

这也许就是灵魂的契合,对于女人来说这点也是最为致命。小说精彩之处不是婚姻外恋情的热烈刺激,而是在内心在痛苦煎熬后仍然选择了婚姻。

倘若故事就势而下,这不过就是一场媚俗而不容于道德的恋情。两颗火热的心听从本能的召唤逐渐靠近,多年的寻觅与等待只为这电光火石中一瞬间的沉沦,一切的寻找至于此,一切的欲求有了意义。

可是这些动容的誓言只会沦为漂亮而轻佻的情话。热烈缠绵的四天随着丈夫与孩子的归来,面临家庭与爱情的抉择。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早已甘于平淡的生活,却不曾想,当某一天,某一个人,在某一时刻,毫无防备地闯入你的生活。你会动心,会变得多情,会变得无法自控。人,总是有贪念的。感情一旦开始,便总是奢望更多:渴望全部拥有,渴望长相厮守。

一边是真爱的邀请,一边是家庭的责任,弗朗西丝卡痛苦的选择留下。当一个女人成为妻子、母亲,她纯粹作为女性的那一个属性就会消失,成为一个中性的家庭角色,承载这整个家庭在世俗中一切看起来正向的约制。而她与丈夫的婚姻,就如两棵紧挨着的树,表面看来各自独立生长,深入地下的根系早已经相互交缠虬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共生整体。她无法自私地抽身离去,奔向她梦寐已久的绚丽远方。这是一场理性与感性的博弈,是一场现实与理想的战争。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0)

02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罗伯特曾对她说:“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我今天才知道,我之前的漂泊就是为了向你靠近”。

《廊桥遗梦》里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认识你我用了一下子,爱上你我用了一阵子,忘记你我却用了一辈子。——《廊桥遗梦》

整部书中,我觉得最戳泪点的是,罗伯特在大雨中守望着弗兰妮的那一段,尽管他被淋成了落汤鸡,但那一刻他是最帅的,最痴情的。

电影中,那天她和丈夫去镇上买东西,忽然看见摄影师站在旁边等她。大雨滂沱中,他们四目相对,肝肠寸断。在孩子和丈夫回家前,罗伯特希望弗朗西丝卡能与自己一起离开,但他表示会更尊重她的真实意愿,他会等着她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在他们最后一次遇见中,60秒的剧情将影片主旨推向高点。

丈夫一起去小镇上采购的弗朗西丝卡,坐在车上看到了雨中的罗伯特,他开着车,在大雨中,把弗兰妮送他的项链挂在车窗上时,弗兰妮手握开车门,随时准备从车上跳下来。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弗兰妮泪流满面,嫉妒崩溃的时候,理查德试图想要探明原因,但当弗兰妮说她需要一点时间冷静时,理查德摇摇头不耐烦的打开了收音机,听起了农业信息。

这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跟朋友讨论时说,如果我是弗兰妮,当时宁愿在雨里淋雨走,也不愿意再呆在车里了。但倘若我没有结过婚,没有看过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没有见过太多的争吵和冷漠,我大概也不会理解弗兰妮的感受

大雨滂沱中,罗伯特从车上下来,雨水顺着他的发丝流下来,那张沧桑的脸写满了渴望,眸光凄婉,他要带她离开。他固执地一步一步向她的车子走来。

那一刻她犹豫了,她的内心在撕扯,颤抖的手紧紧攥着车把手,决定不过一念之间,要么下车上罗伯特的车离开;要么留在车上同丈夫回家。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1)

整个画面只有雨声,没有一句台词,但无声更胜有声,从弗朗西斯卡的肢体语言,我们看到了她内心剧烈的挣扎,去与留撕扯着她的心脏,自由与担当难以取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此刻,罗伯特多希望弗朗西丝卡能冲脱束缚向他飞奔过来。一个红灯一分钟的等候,选择在这60秒,错过就是一生,爱与责任,人性与底线,这是一场没有对错但有结果的较量。

在暴雨中望着罗伯特将她送给他的吊坠,挂在倒车镜上随着车子的缓行左右摇曳着,他是在提醒着她,跟他走吧!

在漫天的大雨中,弗朗西斯卡坐在丈夫的车里,望着雨中孤零零的罗伯特,痛苦地纠结着。两人相视而不能相认,相爱却不能相守。她握紧了拳头,手放在车门上,她抑制不住内心撕裂般的痛泣不成声,她没有下车,尽管她已经做好了打开车门的准备,但最终在泪流挣扎中放弃了唯一的机会,直到罗伯特连同那项链消逝在她的视野中,目送他离开后,久久不愿离去。这一转身,便是天涯。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2)

他走了,用自己的余生等待她,怀念她。

正如弗朗西丝卡说:爱情是有魔力的,但如果放弃责任,这份魔力就会消失。原来,这一切早已注定。

3喜欢是放纵,爱是克制

婚外情,就像老房子着火般一发不可收拾。在我们替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唏嘘不已的时候,又不得不接受弗朗西斯卡的决定。

弗朗西丝卡选择了留下,这也就意味着她选择了平凡与责任。而罗伯特尊重了她的意见,只身离开小镇,此生两人再也未曾见过一面。这就是成年人的爱情,浪漫中夹杂着遗憾。

罗.赫里克说:狂热的爱情绝不会持久。是啊!所有的爱情,有一天都会趋于平淡。

家庭的责任,让她明白:她不能走,她有善良的丈夫,有即将长大成熟的孩子。她不能因为自己任性的爱,毁了这个家的幸福和安宁。最终在爱情与责任的抉择中,选择了回归家庭。

作为社会家庭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不单是为自己、为某个人而活着,而是有自我的价值归属,需要找到并承担。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了心中的罗伯特,便会更懂那个找到了自己又埋葬了自己的弗朗西丝卡。

看完小说,问题来了,有时我会想,假如那天大雨滂沱中,弗朗西斯卡真的上了罗伯特的车跟他走了,去追随所谓的真爱。这样的结局,一定是完美的吗?如果女主角更勇敢一些,和摄影师一走了之,是不是会更幸福?

无论曾经多么炽烈相爱的两个人,到后来都会在柴米油盐中耗尽激情,没有浪漫与爱的婚姻就要抛弃吗?

显然不是,婚姻到后来不是亲情与责任吗?试想一下,假如弗朗西斯卡真的跟随着罗伯特浪迹天涯,她真的会幸福吗?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3)

我想不会。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婚姻并不幸福。

她为了追求一见钟情的真爱,毅然放弃家庭的一切,失去了孩子和亲人,与所谓的爱人,远赴他乡。然而,她不知道,践踏在责任之上的爱情,是自私的。

这样的爱情,不管最初爱得有多么轰轰烈烈,缠绵悱恻,终究是见不得光,不被世俗容忍的。这样的爱情,是容易被怀疑的幻觉,一旦被识破,就自动灰飞烟灭。故事的最后,安娜发现自己所谓的爱人,不过是风流成性的虚伪之人。她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爱情。绝望的她,选择了卧轨自杀。

对比安娜,弗朗西斯卡是明智的,幸福的。面对婚外的爱情和家庭的责任抉择时,弗朗西斯卡把对罗伯特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埋在岁月的云烟吹不散的地方。直到生命的尽头,这份深深的爱恋,依旧历久弥新。

她之所以没有离开,原因肯定是多样的,细细思考,剥开来看其实每一层都可以说出一二。

首先责任是弗朗西丝卡最终止步的原因。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4)

古希腊人说:人是背着一个包袱走路的。包袱里有家庭, 事业,友情,儿女……历经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因为这上面写着两个字:责任。

生而为人,就要承担起现实生活中的所有责任,善良的弗朗西斯卡没有其他选择。

为爱出走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可就这么一走了之对于伴侣、儿女是残忍的。弗朗西丝卡说:他一辈子没做坏事,他不该受这样的遭遇。

比如说“我的家人会受不了闲话,会永远无法接受这个情况。而我的丈夫……会很伤他的心,他一生没有害过人,不该被如此对待。”

“我的女儿才16岁,正是要开始恋爱的年纪,如果我走了,会给她树立什么样的榜样?”

“不管我们离这个房子多远,我还是会想起它。我会时刻感受到它的存在,然后因为内心痛苦而怪罪于你。”

而且建立在婚姻之外的爱情,终究是不够长久的。自然也脱离不了不道德的标签,从发生那刻起,便伤及到无辜。弗朗西斯卡的丈夫是个好男人,他深爱着妻子。因此婚外恋的当事人很难心安理得的去享受这份爱的盛宴,甜蜜伴随着苦涩,缠绵悱恻伴随着内心的煎熬折磨。

她会思念儿女,她的良心会备受谴责,为自己的背叛与不忠感到不安,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她会怪罪罗伯特,是他让她成为那个万劫不复的女人。她自己很清楚,老公并没有什么错,她也舍不得孩子。如果私奔,家人将因此蒙羞,她也会永远生活在愧疚中,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更何况,人性是矛盾的。平淡时渴望激情,真的跟着摄影师四海为家、居无定所,会不会又向往从前的安定?

一旦激情归于平淡,会不会又是上次婚姻的重复?难说啊。

所谓出轨,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忠一个人在婚姻里存在缺憾的东西,就容易向外寻找;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从某种意义来说,摄影师所代表的自由、广阔、精彩,其实就是弗朗西斯卡未曾实现的另一个自我。他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载体,没有他也会有别人。

在我看来,女主是个很聪明的女人,她选择了对所有人最好的选择,除了对罗伯特。但在那个年代,放手也许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假设把浪漫放置一旁,这个故事在现实的大背景下,其实就是一场婚内出轨,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上的。

我无法定义他们的爱情究竟属于世间千百种情爱中的哪一种。仅仅四天的厮守,此生相忘,最后两人的相笑于江湖却怀念到哭泣。小说最后弗朗西丝卡其实重新做了选择,虽然爱人已逝,再无羁绊的她做出了与当初全然不同的选择,也算是对当初的一种修补吧。

弗朗西斯卡最终还是忍痛斩情思,回归家庭。但在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形:既不想放弃婚姻里的既得利益,又舍不得外面的新鲜刺激,两头都想要,最后弄了个鸡飞狗跳,两头都没落着好。说到底,婚姻是一种规则。规则让人受到约束,也给人提供保护。只想被保护不想被约束,这是贪。而破坏规则必定会付出代价。

恰如王朔所说:出轨就像童话中两个贪心的人去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虽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两个人心里都知道底下埋的是什么。看见树,看见花,想的却是地下的那具骸骨。所以说,人要懂得为自己的欲望买单。

有人说《廊桥遗梦》是让女人们幻想婚外恋的影片,我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作家是想旁击侧敲的通过弗朗西斯卡告诉我们,责任与坚守对婚姻有多重要。当我们选择了婚姻,就要认真地对待它;婚姻出现问题时,也首先应该直面问题本身。

爱情这个词,在普世概念里,过于狭隘和现实,它的质感是年轻喷薄的,有着只属于青春的固执。它的美好和动人不吝赋予了青年人。中年是很尴尬的存在,看同名电影时有弹幕说都四十多岁了还好意思谈情说爱。觉得这句话年轻而残忍。中年被切割成一块块社会责任,作为父母的角色,作为子女的分工,作为婚姻伴侣,整齐划一的脸谱化。我看这本小说,已经不会只去看到中年出轨这样表象的故事,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无力感。一种必须要妥协于环境的情感阉割。

人不是逐渐失去对爱情的向往和拥有感的,就是忽然间一刀切段,你步入中年了,你要养家,承担责任,作为别人的父母、别人的子女、别人的丈夫(妻子)来活。所有人都认同这样做是对的,无从改变,中年人没有性别,他们自我丢失了作为一个男性以及女性的性魅力,并为此打上了道德感和羞耻感的烙印。面对生活,必须要妥协。然后努力过一个看起来正确的人生。

最终她选择对家庭的坚守,当爱情与责任两种力量直面碰撞,便犹如利刃相接,一死一伤犹如命定。

这时的弗朗西丝卡是清醒的,她知道仅仅自己的离开就足以摧毁丈夫理查德,而自己的孩子们要听整个小镇的流言蜚语,他们住多久就要听多久。

我很佩服这个女人,她那段对周围人的揣测是那么的形象与真实。这样一个女人在热烈的爱情面前也可以如此理性的想着自己行为给家庭带来的后果。我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很有魅力的。也许就是这样的她就算灵魂和身体都背叛了家人,我也没有产生丝毫的厌恶之情。

还有的也许就是考量。婚姻和爱情的最大不同就是爱情是可以任性的,但婚姻不能。这也是为何在两人相互爱恋的美好情况下,当时的弗朗西丝卡还是没有走出最后一步。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5)

《廊桥遗梦》电影剧照

因为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审慎的态度是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法宝,可以避免冲动带给自己的伤害。选择放手,这是成年人该有的克制。只不过这份克制带来的疼痛却紧紧跟随了她半生。

为何会一见钟情呢?其实就是女人对理想爱情和艺术人生的渴望。这两个人的相爱源自人性中不可控制的冲动,却终结于无尽克制的漫长等待。这个女人在激情的梦想中汹涌却在现实生活中波澜不惊的平静。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6)

4有一种爱,在婚姻之外

《廊桥遗梦》不仅仅是一部婚外恋情的小说,它展现的是当爱情和传统伦理道德相撞击时,是选择自由的爱情还是家庭责任?

小说中的弗朗西丝卡是更看重家庭。世界上的人都是贪心的,宁可做错也不错过,说的再简洁一点就是“欲壑难填”。一生中碰到的人和事很多,总会有那么几个会撞进你的心里。

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就是享受过程,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承担后果,特别是这个后果代价惨烈,挣扎就在所难免。

这次的爱情是弗朗西丝卡平淡的婚姻生活中唯一一次行差踏错。我一直觉得写爱情是困难的,要写有道德的爱情更是难上加难。

理智和情感就是人的两级,不同人身上这两者混合比例是不同的。但是爱情和道德却是各自纯粹的。爱情和道德两者兼备的小说是不成称之为爱情小说的,而是人在社会里的挣扎。要想讲好爱情就必须抛开道德。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7)

《廊桥遗梦》最令人诟病的地方是它所展现的出轨情节,也就是家庭伦理道德的问题。可在我看来《廊桥遗梦》是很讲道德的。小说里的弗拉西斯卡没有抛夫弃子,她把自己留在了没有一点生活的激情里。

小说里最让我深思的一句话是:“当女人做出选择,去结婚和有孩子,在某方面,她的生命开始了,另一方面,她的生命却停止了。”弗朗西丝卡是个清醒的女人,婚姻生活四平八稳,却因一个人的闯入彻底颠覆。

也许当时她如果真的跟随罗伯特的脚步离开小镇,这场美好的邂逅可能会变成一场错误。可真的错过了,也是一身无法言说的伤痛。成年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撕心裂肺啊。

如果是二十岁的我一定会劝女主随心而为,但如今的我可能会后退一步,不置一词。因为我很清楚无论怎么选择,都是令人心碎的。活的时间越长,人也愈发变得谨小慎微,这是一场赌注,爱情难得,婚姻不易,可怎么选都是错误的。

很多人说《廊桥遗梦》美化了婚外情,我却觉得并非如此。弗朗西斯卡清楚地知道家庭的责任对于自己的意义,她不想也不能伤害任何人。在刻骨铭心的真爱和平淡温馨的家庭中,她最终选择了回归自己的家庭。她看似给自己的爱情留下了遗憾,却让那段感情在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着最美的模样。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8)

对于弗朗西斯卡而言,她的一生充满了遗憾。她心中有诗,有梦,有憧憬,有远方。为了婚姻,她坚守自己的责任。

在那段感情里,她确切地感受到了真爱,那些搁浅的梦想,像白色的飞蛾扑扇起翅膀,飞蛾一样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那短暂的热烈的四天的感情在她心底,燃烧了几十年。

那个曼妙的相遇、遗憾的结局、抉择的苦痛、漫天的雨、诀别的泪,也教会了我们重新审视爱和责任的分量。

面对真爱和婚姻的责任,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难以抉择的痛。

相比于弗朗西斯卡的痛苦纠结,她的扮演者梅里尔.斯特里普的婚姻生活更加值得我们思量。梅里尔是当之无愧的优秀女演员,曾获19次奥斯卡提名,其它大小奖项无数。和多姿多彩的演艺生涯同样令人敬佩的,是她对于婚姻的态度。梅里尔有两段情史。第一段只持续了3年,男友因病去世。伤心欲绝时,一个名叫唐.古墨儿的男人走进了梅里尔的生活,并给了她很多精神慰藉,两人由此相爱并结婚。婚讯传出时,很多人怀疑梅里尔是一时冲动,痛苦中抓住一根感情稻草而已。但梅里尔非常清楚,这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时光就是最好的证明。梅里尔和唐.古墨儿结婚30多年,生了4个孩子,并在婚后一直从事着自己热爱的演绎事业,和丈夫的感情却始终恩爱如初,没传过任何绯闻,这在纷纷扰扰的娱乐圈实属奇迹。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19)

关于婚姻,梅里尔有自己的看法:“美好的愿望随时可能落空,关于如何经营家庭,没有路线可循,鼓励我坚持的是生命里同样丰富的爱的牵挂,生活与工作并存。我甚至不能想象缺乏其中一端的日子。”

慎重选择,用心经营;做真正喜欢的事,永不放弃自我。这就是梅里尔的智慧,女人的诗和远方,最终要靠自己成全。

《廊桥遗梦》这本小说告诉我们:有的爱,一生只此一遇,遇到了就好好珍惜。而责任,是我们一生要去坚守的信念。

其实,两条平行线也会在遥远的某处相遇。那是(透视画中的)无影点,幻觉中的会聚。此后的人生,他们至死未见。

重新回归生活轨迹的弗朗西斯卡,依然过着相夫教子的田园生活,她对罗伯特的爱永远埋藏在心底,他的每一期杂志,她都会买回来珍藏。是的,弗朗西丝卡订阅了罗伯特·金凯德所服务的《国家地理》文刊。她剪下他拍摄的所有照片、文章,她像一个远方的观察者年复一年跟踪观察罗伯特·金凯德,眼看他日渐衰老。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20)

罗伯特·金凯德的足迹遍及非洲、印度、北美,他步履不停,唯有不断的奔走在路上,填满所有的时间,才无暇去顾及噬骨的思念,抵消去见他深爱的女人的冲动。

在她之后,罗伯特再也没有其他女人,他深深地思念着她,却从未出现在她的生活里,宁可一个人痛苦,也不去打扰她两人虽相隔千山万水,但两颗心从未分开过。

多年以后,弗朗西斯卡在一期剪下的照片上,通过放大镜发现罗伯特·金凯德一直佩带的项链的圆牌上刻着她的名字。那是罗伯特用他唯一的方式向他所爱的女人无声的告白:你在我心里从未离去。他们一直用看不见的方式相聚,那是一种结成影子随心而行的深情。

随着1975年罗伯特·金凯德的离职,弗朗西斯卡彻底失去了他的消息。直到1979年丈夫理查德过世,弗朗西斯卡才试图通过杂志社寻找罗伯特·金凯德,几番打探未果,一种害怕面对罗伯特离世的恐慌让她放弃了寻找。1982年,弗朗西斯卡收到一家律师事务所的邮包,那是已经过世的罗伯特的遗嘱,他的相机、他刻着弗朗西斯卡名字的项链、他写给弗朗西斯卡的信,还有一张磨损的看不清的小纸条,那是那年弗朗西斯卡钉在廊桥上约他吃晚餐的纸条,这是他唯一拥有的她的东西,是证明她存在的唯一见证。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21)

他的骨灰已被撒在廊桥,终于回到魂牵梦绕的归处。“每天,每时,每刻,在我头脑深处是时光无情的悲号,那永不能与你相聚的时光。”十七年的思念,尽诉于此。

总觉得弗朗西斯卡比罗伯特·金凯德要来的幸福。她从未离开,她可以反反复复走过见证他们四天爱情的廊桥,她可以不厌其烦地立在庭院门口,回忆他们的初见。

事隔二十二年之后她仍可以清晰地看见罗伯特在近黄昏的午后走出卡车来问路,她还能看见皮卡车颠簸着驶向乡间公路然后停下——罗伯特·金凯德站在踏板上,回头望着小巷……

令人欣慰的是,这段深沉的爱情并未随着弗朗西斯卡的离逝而消散,她将所有他们爱情的痕迹作为遗嘱留给她的子女。弗朗西斯卡去世后,遗嘱连同笔记本交到她的儿女手中,深埋于心的往事重被提起。

她之所以坦露心迹,是想告诉孩子们,要珍惜眼前人、枕边人,在婚姻中要承担起那份责任。遗嘱中她要求孩子们,将她的骨灰撒在麦迪逊桥下,那是她与罗伯特相爱的地方。生前因为责任无法与他团聚,死后灵魂与肉体重获自由,她要投入所爱之人的怀抱。

儿女看着唯一一张罗伯特·金凯德为弗朗西斯卡拍摄的照片,感叹于母亲的美,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样子。“不是照相的美,而是由于他为她做的一切。你看她,放荡不羁,自由自在,她的头发随风飘起,她的脸生动活泼,真是美妙极了。”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22)

弗朗西斯卡的遗嘱中有这么一句话,“我知道孩子们往往倾向于把自己的父母看成无性别的,所以我希望以下的叙述不至于对你们打击太大……”

很具有现实感的一句话,父母在子女眼里,或者社会定位里,是一个身份属性,不做为有七情六欲的男女,诸如爱情之类离他们很遥远,仿佛天生就不曾有过。

他知道,她是爱他的。就像自己爱她那般。故事中,得知了母亲这一段情感故事的洛琳和迈克,遵循母亲遗愿,将她的骨灰撒在了罗斯曼桥。他们也和自己的家庭达成了和解,重归于好。

《廊桥遗梦》就像是一面硕大的镜子,映照出现代都市人的理想情怀。女主就是当下的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很小的空间里,日子死板枯燥。男主就像是自然,像是一头充满野性的豹子,原始野性,也就是这样的原生化打动了我们。

女主的选择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可其实也没必要为此神伤,遇见过总比从未相见好,爱过总比一生不知爱情强得太多。即便短了点,即便最后只有过程,两人也没能在一起,可总归是遇见过,享受过程总比纠结结果让人更快乐。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婚姻出轨,这是弗朗西丝卡对她平淡乏味人生的一种反抗,反抗过了但却未能走向背叛,反而选择牺牲爱情来成全家庭。

1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得主(奥斯卡金像奖豆瓣8.7分廊桥遗梦)(23)

小说里弗兰西丝卡的两个孩子,儿子迈克刚在第二段婚姻中安顿下来,二女儿卡罗琳还在第一段婚姻里挣扎,都戏虐讽刺的道出了当今爱情婚姻的随意与无奈,也映出了和当年他们母亲几乎相同的境遇,挣扎与安顿。

这部作品不能止步于表达爱情,它表达的要更多些其它的东西,有无奈、责任、勇气和妥协……

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得到她。爱,是懂得,懂她的处境和难处。爱,是尊重,尊重她的选择和坚守。爱,是克制,克制冲动的欲望,坚守责任的底线。喜欢是放纵,而爱是克制。在对的时间,爱上对的人是幸福。在错的时间,爱上对的人是遗憾。我们都知道,如果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远走高飞,两人的爱情不一定会有完美的结果,与其负罪地去过一生,倒不如在心底深处默默怀念。

得不到的往往是最好的,而遗憾总是和我们的人生相伴。

生命总是有遗憾的,可回首往事,我们会发现,那些遗憾早已在风雨飘摇中变得美好,像一杯岁月陈酿的老酒,越发厚重醇香。

有时,得到的未必就是完美的。失去的,却总是让人念念不忘。这世间,有一种爱,在婚姻之外。真爱,是一生的遗憾。责任,是一生的坚守。

『作者简介』希雅,95后山西人,作家,《不如风雅过生活》作者。写作教练,读书博主,自律达人。

2021年我开启了自律成长五件套:

【早】每天4:30早起

【冥】每月冥想26天【读】每年读书150本

【写】每年写作150篇

【跑】每年跑步1000KM

使命:帮助10000人通过阅读改变人生!欢迎你与我链接,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