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歌向暖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谁都不例外(出来混迟早要还的)(1)

胡宗宪-大明1566 剧照

不管是谁,出来混什么,总会欠别人的,迟早是要还的......

01

故事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下胡宗宪的履历表: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胡宗宪任职浙江巡按御史,正七品;

嘉靖三十四年,胡宗宪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正四品;

嘉靖三十五年,再升浙直总督总制七省军务,加兵部尚书衔,正二品。

发现没有?

从籍籍无名到一方诸侯,胡宗宪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

妥妥的卫星干部。

为什么胡宗宪升官这么快?

两个原因:

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初期的这几十年里,日本室町幕府进入了大换血的战国时代,各大名之间混战不堪,足利家、今川家、浅井家这些老牌掌权武家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在这个过程中,被灭的家族失去了封地,原先掌权武家手下的职业武士就集体失了业。

国内混不下去了,有些流浪武士就跑到国外讨生活,成为了“浪人”。

一大批浪人凑到了一起,就形成了浪人军事集团。

这也就是倭寇的由来。

有人,手里还有家伙,但是没钱。

怎么办?

抢啊!

当时的大明东南沿海地区,就成了倭寇活动的首选地区。

而浙江沿海日益恶化的抗倭形势,就促成了胡宗宪有足够的平台去展现自己的才干。

不过,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后台的重要性。

02

胡宗宪就很会选后台。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迷信道教的嘉靖皇帝派当朝首辅严嵩的干儿子、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以祭祀海神的名义前往浙江,就近督查沿海军务。

赵文华不懂军事,却要对抗倭大事指手画脚,打赢了要分功劳,打输了又不背锅,讨厌至极。

所以,浙直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却从来不把他当回事。

有了一二把手带头,整个浙江官场都不待见赵文华,除了胡宗宪。

胡宗宪也知道赵文华是个不学无术的饭桶。

但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胡宗宪还是和赵文华保持了十分友好的关系。

一来二去,他们俩就混成了铁哥们。

赵文华在胡宗宪那里找到了自尊心和存在感,胡宗宪顺势搭上了严党的路子。

随后,赵文华对张经和李天宠进行了报复。

张经指挥广西狼土兵大破倭寇,取得的王江泾大捷,在赵文华和严嵩的操作下,被篡改成了:张经不仅畏缩不前,还抢了赵文华和胡宗宪的功劳。

最终,张经和李天宠被槛送京师,同日被斩于西市。

(同期被行刑的还有一个人:杨继盛)

而胡宗宪被连升六级,超擢为浙江巡抚。

一年之后,浙直总督杨宜因无法约束手下士兵,又被赵文华弹劾去职。

然后,在赵文华的极力保荐下,胡宗宪正式接过总督大印,节制七省军务,成为权重东南的第一号人物。

《明史·胡宗宪传》载:

帝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抚浙江,又命侍郎赵文华督察军务。文华恃严嵩内援,恣甚。经、天宠不附也,独宗宪附之。文华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及经破王江泾,宗宪与有力。文华尽掩经功归宗宪,经遂得罪。寻又陷天宠,即超擢宗宪右佥都御史代之。

03

胡宗宪依附赵文华,目的并不是完全为了升官发财,只是他更懂做官。

拉拢赵文华当保护伞,浙江的抗倭事业就不会有人掣肘,朝廷的政策资源也会对浙江有所倾斜。

胡宗宪刚刚当上浙直总督的时候,手下没有多少可战之兵。

当时盘踞海上的四大倭寇势力:汪直、徐海、陈东、麻叶,随便拉出一个来,都比官兵势力大多了。

这四大团伙的带头人其实都是中国人。

日本人总是需要带路党的。

其中势力最强大的汪直,还是胡宗宪的安徽老乡。

这就比较好办了。

胡宗宪让手下把汪直的母亲和妻子从牢里放出来,妥为安排。

又派了门客蒋洲、陈可愿,前往日本和汪直接触了一番。

汪直此时也有了洗白上岸的意思。

原因无他,这些年汪直带着日本人到处抢劫,虽然收获很大,但自身伤亡也不小,有些岛上的人,一年抢到头,一个活着回去的也没有。

于是汪直派干儿子汪滶把蒋洲和陈可愿送回,给胡宗宪带话,自己要好好表现,给胡总督纳了个投名状!

要说汪直的战斗力还真不是盖的,汪滶三下五除二就打败了盘踞在舟山的倭寇,还暗中把徐海即将入侵的消息告诉了胡宗宪。

徐海原来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雄踞海上五年,自称“天差平海大将军”,又跟大隅、萨摩二岛的倭寇关系非常好,势力虽然不如汪直大,但其横行无忌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久,徐海果然带着大批倭寇和陈东、麻叶等一万多人攻浙江乍浦。

这时候的杭州只有四千名士兵,却还被分成了两拨。

一路由浙江巡抚阮鹗和参将宗礼率领两千人前往救援;

另外的两千人,由胡宗宪带着,以防被倭寇偷家。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谁都不例外(出来混迟早要还的)(2)

抗倭图卷 局部

04

就这么点人怎么扛得住倭寇的大举进攻呢?

结局早已注定——

宗礼和徐海在崇德三里桥发生了遭遇战,起初宗礼三战三捷,但兵力相差太大,最终三里桥失陷,宗礼战死,阮鹗被迫退入了桐乡县城。

胡宗宪不敢再碰徐海这个硬茬儿,硬来的话,自己手里这2000人还不够给徐海当盘菜的。

但是任由倭寇在浙江大肆烧杀抢掠,自己还有什么脸面立足?

思来想去,胡宗宪采用了一招离间计。

他让徐渭模仿汪滶的手迹,假造了一封投降书,然后派夏正拿着信去劝降徐海。

徐海见信大惊,问:“老船主(汪直)也降了吗?”

夏正:“汪直的船队现在就停在舟山,不然我让他们过来和你喝两杯?”

徐海的脑子转的不慢,他怕汪直黑吃黑,就找了个借口继续和夏正虚与委蛇:“我也想投降啊,但是我们是三路人马,我一人做不了陈东和麻叶的主。”

夏正的脑子转的并不慢:“陈东和麻叶那里我们已经有人去接过头了,现在就剩你这一路还没有准信儿。”

徐海头大了,直接解除了对桐乡的围困,连夜拔营后撤。

陈东发现徐海撤围,又发现徐海和胡宗宪的人偷偷摸摸的接触(其实是夏正故意留下的蛛丝马迹),心里大为愤恨,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明史·胡宗宪传》载:

宗宪计曰:“与鹗俱陷无益也。”遂还杭州,遣指挥夏正等持滶书要海降。海惊曰:“老船主亦降乎?”时海病创,意颇动,因曰:“兵三路进,不由我一人也。”正曰:“陈东已有他约,所虑独公耳。”海遂疑东。而东知海营有宗宪使者,大惊,由是有隙。

05

为了进一步离间徐海和陈东的关系,胡宗宪又假造了一封麻叶给陈东的书信,相约一起袭击徐海,又故意让信落入了徐海手里。

徐海和陈东这下彻底撕破脸了。

这时,胡宗宪再派人对徐海说:“如果你想归降朝廷,那就立个投名状吧,把吴淞江里的一伙倭寇给剿了,如果事有不谐,烧了他们的船也行。”

徐海觉得很对,即率部攻打,斩首三十多级。

但还是没有很漂亮的完成任务,让残余的倭寇逃跑了。

这投名状交的不好,徐海心里直打鼓,就派弟弟徐洪去胡宗宪那里当人质。

胡宗宪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徐洪,并暗中透过徐洪给徐海下达了B计划:擒拿陈东和麻叶。

胡宗宪拍着胸脯,打了包票,大功告成之后,封徐海世袭侯爵!

另外,胡宗宪又用金银首饰收买徐海的两个爱妾王翠翘和绿珠,让她们俩狂吹枕头风。

如此双管齐下,徐海脑子一热,就贿赂了萨摩藩大名的弟弟,先后擒获了麻叶和陈东,献给了胡宗宪。

陈东被擒之后,徐海自以为建了大功,日渐做起了升官发财的大头梦。

但在胡宗宪的名单上,陈东和麻叶只是前菜,徐海早晚是要被收拾掉的。

徐海驻在平湖东沈庄,让手下小弟辛五郎靠海驻扎以为掎角之势。

胡宗宪先联系了一波陈东余党,让他们进攻拖住辛五郎,然后调集六千人马把东沈庄团团围住。

徐海知道情况有变,想掘深壕自守,但还是挡不住拼了命要报桐乡被歼之仇的浙江巡抚阮鹗。

到了夜间,名将俞大猷一马当先突入敌阵,乘风纵火,阵斩一千六百多人。

最终徐海落水淹死,余部全军覆没。

06

事情发展到现在,浙江沿海就只剩下了汪直一家还没被解决掉。

其实,胡宗宪的内心是不太想剿灭汪直的。

道理很简单:汪直在这群倭寇中间的威信很高,朝廷完全可以把汪直争取过来,以盗制盗,利用汪直去控制影响倭寇,使他们不再为乱。

而且,汪直在朝廷剿灭徐海的行动过程中表现的很上道,没有趁机抄官军的后路。

为了使汪直放心回来,胡宗宪特意请来汪滶,和他喝了一顿大酒。

夜深了,又把汪滶留宿在总督府内。

蒋干盗书的名场面又要来了——

汪滶在胡宗宪的书案上发现了一大摞对汪直喊打喊杀的奏报,最后翻到了胡宗宪写给嘉靖的奏疏,只见上面全是在替汪直开脱……

汪滶深受感动,力劝汪直回家养老。

汪直回答道:“孩子你真傻,因为你爹我在日本,官府才会厚待你。你爹我回去了,则合门被杀而已。”

听到这个消息,胡宗宪就主动派出夏正作为人质,让夏正和汪滶一起去日本面见汪直。

夏正那张嘴,在前文已经知道有多厉害了。

他和汪直也是老交情了,在夏正的劝说下,汪直终于下定决心接受胡宗宪的招安,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从日本返回浙江。

胡宗宪隆重接待,细致认真,热情周到,派专人负责其食寝,优先供应汪直手下的酒肉蔬米......

并多次和汪直谈心,尽释其心中疑虑。

在胡宗宪出色的统战工作下,汪直逐渐放下了防备,开始在杭州府里抛头露面,还大张旗鼓的游了几次西湖。

不过,汪直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

07

虽然胡宗宪力主招安,但他并没有统一浙江官场上下人等的思想。

比如,浙江巡按王本固,就坚决主张要把汪直抓起来杀掉。

巡按是可以绕过总督直接上疏言事的。

王本固直接把事情一杆子捅到了御前,告诉了嘉靖。

此时,在浙江当地也是物议哗然。

老百姓们纷纷传说,汪直这个大奸贼之所以可以逃脱罪责,完全是因为他送了几十万两的钱财给胡宗宪。

这就使得,本来已经写完替汪直开罪奏疏的胡宗宪,听到风声之后又派人快马加鞭的把奏疏截下,重新写了一封进呈皇帝。

用词也从坚持招安变成了“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汪直终于自投罗网”。

《明世宗实录》载:

“直与宗满、清溪来见,宗宪好言慰之,令系按察司狱,具以状闻。请显戮直等正国法,姑准义长等贡市,永销海患,或曲贷直等死,充沿海戍卒,用系番夷心,俾经营自赎。御史本固,闇于事机,力以为未可。而江南人言讻讻,曰宗宪入直、善妙等金银数十万,为求通市、贷死。宗宪大惧,疏既发,追还之。尽易其词,言直等实海氛祸首,罪在不赦,今幸自来送死,实藉玄庇。臣等当督率兵将,殄灭馀党,直等惟庙堂处分之。”

于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汪直于杭州被斩首,妻子给功臣之家为奴。

汪直被处斩之后,官军四面围攻舟山岑港。

汪滶就杀了做人质的夏正,负隅抵抗。

汪直久居海上,很受海盗尊敬,为他效死卖命的人很多。

官军死伤惨重,可还是没法完全攻克岑港。

不久,大队倭寇从日本各岛开到,和汪滶等人联合入侵。

福建连连告急。

福建巡抚不敢抵御,只好以库银贿赂倭寇,直到银子装满了六艘大船,倭寇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这种情况直到嘉靖四十一年,戚继光练成戚家军之后才被彻底扭转。

但沿海倭寇的彻底平息,还得等到嘉靖死后,随着“隆庆开关”时代来临,才得以实现。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谁都不例外(出来混迟早要还的)(3)

抗倭图卷 局部

08

胡宗宪把抗倭事业搞得风生水起,但毕竟是背靠严党起家,避免不了因果律的发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随着严嵩的倒台,胡宗宪的末路也慢慢临近。

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受到徐阶的指使,上疏弹劾胡宗宪欺横贪淫十大罪。

每一条都是要命的罪过。

摆明了就是欺负你后台倒了。

胡宗宪被叫到北京问话。

幸运的是,嘉靖看在胡宗宪确实有功劳,又给自己献了很多祥瑞,就从中回护了他一把:“胡宗宪并不是严嵩的亲信,这八九年以来,都是我在提拔他。东南好不容易平定,卸磨杀驴的事情我干不出来,现在如果给胡宗宪加罪,以后谁来替我办事?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

《明史·胡宗宪传》载:

未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其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得旨逮问。及宗宪至,帝曰:“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自累献祥瑞,为群邪所疾。且初议获直予五等封,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其释令闲住。” 久之,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帝大悦,将复用矣。会御史汪汝正籍罗龙文家,上宗宪手书,乃被劾时自拟旨授龙文以达世蕃者,遂逮下狱。

就这样过了两年的时间。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胡宗宪认为追查严党的风头差不多已经过去了,就趁着嘉靖过生日的时候,给嘉靖上了道疏,里面说了很多有关于长生不老的道术,也算是号住了朱厚熜的脉,为自己的起复做准备。

可是,这时候却又牵扯出了一桩大案......

09

御史汪汝查抄罗龙文家产的时候,发现一封胡宗宪的手书。

手书的内容更是骇人听闻:是胡宗宪之前被人弹劾时自拟的圣旨,并托罗龙文转送严世藩的!

这下胡宗宪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被二次逮捕进京。

这一次,嘉靖还是念着他往日的功劳没有处理他,只是让胡宗宪呆在诏狱里。

既不审,也没有放。

在狱中呆了一年之后,胡宗宪的心态崩了,他不知道这种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万念俱灰之下,胡宗宪写下了“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随即自杀,年仅54岁。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谁都不例外(出来混迟早要还的)(4)

徐阶-大明1566 剧照

PS:

代拟圣旨一节,老王怀疑是徐阶派人干的。

严世藩和罗龙文当时已经被斩,他们的家产早就清点完成。

没道理单等胡宗宪一上疏,圣旨就冒出来了。

因为胡宗宪之前已经做到了浙直总督总理七省军务,如果起复,就只有安排进内阁了。

而徐阶,是断不能容忍跟严嵩有瓜葛的胡宗宪出现在内阁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