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上甘岭前奏③:经验与教训

作者:刀削面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第五次战役结束了,志愿军上下都认为这是一次并不圆满的胜利,虽然给予敌人很大的打击,但是志愿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其中以180师的损失最为明显,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其自述中说,180师损失3000多人。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回忆,180师突围战斗伤亡2000多人,被俘大约600人,吃野草野菜中毒及饿死一部分,失散了一部分。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还打了什么(抗美援朝五次战役)(1)

对此战役,志愿军上下都做了总结。尤其是15军从1951年6月12日至7月4日系统地总结了第五次战役中的经验与教训。秦基伟将第五次战役分为三个阶段总结,即为:进攻,进攻,后退阻击。1951年7月3日15军召开全体师团干部会议,7月4日,秦基伟利用8个小时做了第五次战役的总结报告。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还打了什么(抗美援朝五次战役)(2)

秦基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这8个小时的报告文稿都是他亲力亲为自己写的。他认为不认真研究敌人,不认真进行战役总结,势必会造成过大的伤亡乃至吃了大亏也难以取胜。为了搞好战役总结,秦基伟走到战士中间,与基层官兵座谈,让战士们介绍好的经验、坏的教训。

秦基伟认为,在第五次战役中15军收获最大的不是击毙敌人多少,缴获物资多少,而是15军官兵经受住了第五次战役的考验,部队服从性、进取心较强,有朝气,部队在第五次战役中获得了比较全面的与美军作战的经验,部队入朝后得到了实际性的锻炼,这都是推动15军继续前进的力量。

与收获和经验比起来,15军在第五次战役中的教训也是沉痛的,代价是巨大的。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中,15军毙伤俘敌8000多人,击落击伤敌机44架,击毁战车13辆,汽车若干,但是15军也付出了伤亡6320人的代价。秦基伟觉得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还打了什么(抗美援朝五次战役)(3)

秦基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战争流血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流血牺牲需要换来胜利。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客观原因是与美军作战敌我装备条件不同,但是我们绝不允许把这惊人数字的流血教训都推之于客观原因,那是不负责任的态度。秦基伟认为,必须认识到有些伤亡是可以避免减少而由于我们指挥与战斗动作上有错误而没有能够避免与减少,这就是沉痛教训所在。基于这一点,秦基伟从4个方面对15军在第五次战役中的表现做了分析总结。

一、各级指挥员战术水平太低。

勇敢有余,智慧不足”,是秦基伟对第五次战役中15军各级指挥员的评价。具体表现在实战中接敌运动不讲队形,不善于选择道路,不能随着敌变我变趋利避害。44师在大水洞战斗中,132团通过敌炮火封锁地带时无一伤亡,而131团则被敌炮火杀伤200余人。两者之间的区别是,132团通过敌人炮火封锁区的时候采取了有利队形,选择了避开敌炮火锋芒的另一条路,避免了遭敌炮火打击时部队拥挤成一堆。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还打了什么(抗美援朝五次战役)(4)

二、战术思想与战斗动作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及时改变。

秦基伟认为,这个问题15军在国内作战时就存在,只是当时打的是腐败透顶的蒋军,单单勇敢就能奏效,入朝之后地形、民情、语言、供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的敌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主观指导上、战术思想上、战斗动作上,仍然是国内的老一套,这是增加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报告会上,秦基伟告诫15军干部,我们的敌人是狡猾的、具有现代装备技术的美军,与其战斗,必须建立在高度灵活机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勇敢的作用。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还打了什么(抗美援朝五次战役)(5)

总结大会上,秦基伟讲了朴达峰阻击战135团4连4班的例子。这个班在朴达峰阵地上与敌人战至最后包括班长在内的4人,4班长将4人分为2组,一组警戒掩护,一组构筑完善防御阵地,研究发现敌人特点,制定出击路线,安排火器位置,拟定射击时机,鼓舞战斗士气,4人坚守阵地8天8夜,击退敌人从排到营规模进攻15次,主动袭击敌人4次,歼敌200余人。秦基伟认为,这才是勇敢和智慧的典范。

三、部队初下级干部及个人技术底下长期没有训练,加之渡江战役之后至出国前,因追击作战及分散打土匪养成的游击习气,缺乏集中的正规作战经验。

秦基伟说,平时没有训练,又刚刚换了新装备就马上参加打仗,实际上等于一个刚入伍的农民上战场一样。关于游击习气的问题,在一些后勤保障单位和第二批入朝部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就在第五次战役开始前,彭德怀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箭在弦上,没来得及解决这一问题。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还打了什么(抗美援朝五次战役)(6)

三登仓库被炸后,志愿军专题研究第五次战役后勤保障问题,听完洪学智和解方的发言后,彭德怀沉重而严肃地说:“我们某些部队和一些同志中,存在着严重的游击习气和本位主义,这是一种对战争、对人民缺乏责任态度的表现,必须迅速纠正,坚决克服。”那时候第五次战役已经开始了,落实这一指示难度可想而知。

四、急于求成,缺乏“知己知彼”。

在这方面,秦基伟认为比不知情况更严重的是思想上的轻敌,犯了严重的经验主义错误。从志司的战略指导上,以及下面各部队的具体表现上,都折射出一种现象:对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期性估计不足。

志愿军总部有缩短战争的想法,下面各部队指战员有拼命思想,想早打完、早回国。彭德怀在第五次战役总结时说:“这次因疏忽吃了一些亏,大家都尝到了味道。”对于第五次战役,志愿军的认识也是一致的,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很不圆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这是因为部队虽然大为增加,但是第二批入朝部队缺乏对美军作战经验,又是一进入阵地就打,准备不足。更重要的是,我们提出的消灭敌人几个师,缩短战争时间的要求,在目前条件下是过高的,是不易办到的。

看完15军关于第五次战役的总结,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秦基伟认为此次战役收获的经验教训,远比毙伤敌人多少、缴获物资多少更有意义,因为有些问题暴露得越早越彻底,对往后的作战越有利。正是因为这问题的暴露,才让15军在上甘岭战役中能够坚如磐石。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