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一个新的名字“U=U”在艾滋病医学界成了热门,怎么回事呢?

早在2000年,就有一些小样本研究开始对抗病毒治疗在预防hiv传播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2007年至2016年,关于抗病毒治疗在HIV性传播上的预防作用,三个大型研究的相关研究结果陆续发表,HPTN 052 研究、PARTNER 研究以及最新发表的 Opposites Attract研究均支持,「稳定接受抗病毒治疗 (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 的艾滋感染者,其血液中的病毒载量若持续六个月以上控制在测不到的状态时,其传播HIV病毒的风险是可忽略,甚至不存在的」!

HPTN 052 研究:合理治疗可使HIV传播风险下降至少96%

众所周知,HIV的传播途径无非血液、性和母婴。无论哪种途径,其传播风险都和病患体内的病毒含量有关。一般来说,病患体内病毒水平越高,经由各种途径传染他人的风险就越大,性传播也不例外。很自然地,如果能够抑制病毒复制,从而降低病患体内的病毒水平,那么HIV感染者的传染力也就会大大下降。

HPTN 052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一方HIV阳性,另一方HIV阴性(所谓的「阴阳配」)的异性恋伴侣,目的是探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艾滋在性行为中预防作用。HPTN 052研究原本预计在2015年才结束,但由于抗病毒药物的预防效果太显著了,故提前至2011年结束并发布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抗病毒药物降低HIV传播风险的有效性高达96%!也就是说,服药的HIV感染者传染其性伴的风险是未服药人群的1/20

艾滋病在全球可以控制和预防吗(理性看待艾滋病无传染性)(1)

2016年初,“获得预防行动”提出了“检测不到=传播不了”(U=U)的口号来倡导这一科学发现。这场运动很快获得了影响力,但该声明很快得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超过700个组织的支持和附议。就连美国疾控中心(CDC),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H),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柳叶刀杂志(Lancet)等重量级的官方或科学机构,都在为「U=U」背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U=U」不仅仅只是一个感染者组织的反歧视运动口号,更有大量的科学研究在背后做坚实的证据支持!

科学的证明 U=U改变了社会观念,让大家意识到了原来艾滋病在某些情况下是居然不具有传染性的,大大减轻了社会上对于艾滋病的歧视。但是这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艾滋病在全球可以控制和预防吗(理性看待艾滋病无传染性)(2)

@头条健康#清风计划

第一:大量的数据主要是追查血液的hiv的病毒载量,但是血病毒载量为0不代表乳汁不具有传染性,因此,2018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中建议艾滋病患者母亲尽量避免进行母乳喂养。

第二:血液当中病载检测不到不代表精液当中RNA检测不到

据国外相关数据表明,外周血的RNA阴性,但仍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患者精液当中的HIV-RNA超标,如果这些患者进行无保护性性交,可能存在感染到对方的风险。因此,目前在没有功能性治愈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无保护性性交。

第三:在服用过程中艾滋病病毒载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一年一次疾控免费检查病毒载量,因此,这其中的病载往往是一年前的数据,所以一年当中病载的变化无从得知,所以在近期未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的情况下也不建议无保护性性交。

艾滋病在全球可以控制和预防吗(理性看待艾滋病无传染性)(3)

总结:目的是让大家理想的对待艾滋病患者,不提倡无保护性的性交,建议艾滋病患者早日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自身传染性。

参考文献:

[1] The Lancet Hiv. U=U taking off in 2017[J]. Lancet HIV, 2017, 4(11):e475.

[2] Bispo S, Chikhungu L, Rollins N, et al. Postnatal HIV transmission in breastfed infants of HIV-infected women on AR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Int AIDS Soc, 2017, 20(1):21251.

[3] patrica M. Flynn, Taha E Taha, Mae Cababasay, et al. Association of maternal viral load and CD4 count with perinatal HIV-1 transmission risk during breastfeeding in the PROMISE postpartum component[J]. AIDS 2018. Amsterdam. 23-27 July 2018. Poster abstract THPBE155.

[4] Huntington S, Thorne C, Newell ML, et al. The risk of viral rebound in the year after delivery in women remaining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J]. AIDS, 2015, 29(17):2269-2278.

[5]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 2018,57(12): 867-884.

[6] Politch JA,Mayer KH,Welles SL,et al.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does not completely suppress HIV in semen of sexually active HIV-infecte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J].AIDS,2012,26( 12) : 1535-1543.

[7] Osborne BJ,Sheth PM,Yi TJ,et al. Impact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dura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n

isolated shedding of HIV-1 RNA in semen[J].J Infect Dis,2013,207( 8) : 1226-1234.

[8] Du P,Liu A,JiaoY,et al. HIV RNA and proviral HIV DNA can be detected in semen after 6 months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lthough HIV RNA is undetectable in blood[J].

Microbiol Immunol,2016,60( 3) : 187-195.

[9] 朱郇荣,李凌华,范立新,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AIDS患者精液质量及HIV RNA水平研究[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8,24( 5) : 414-418.

[10] Lang R, Read R, Krentz HB, et al.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syphilis among patients engaged in HIV care in Alberta, Canada: a retrospective clinic-based cohort study[J]. BMC Infect Dis, 2018, 18(1):125.

[11] Wang XB, Tucker JD, Yang L, et al. Unsafe Sex and STI Prevalence Among HIV-Infected Adults in Guangzhou, China: Opportunities to Deamplify Sexual HIV Transmission[J]. AIDS Behav, 2013, 17(3):1137-1143.

[12] 郭朋乐 如何正确看待“检测不到=不传染性(u=u)”关爱汇微信公众号

有关艾滋病相关隐私及病情可以关注李平医生,健康路上有我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