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根元在其文章“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一文中提出语言学的新分类:(1)本体语言学;(2)语言学理论;(3)应用语言学本体语言学的基础理论通常指传统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语言学理论也可称为语言哲学,是本体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理论的融合和提升应用语言学不只是和理论语言学相对的语言学理论的运用,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具有理论,以交际理论为主要理论,另外有层次理论、动态理论、中介理论、潜显理论等,取自语言学之外的诸多领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应用语言学包括哪些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应用语言学包括哪些内容(应用语言学基本理论)

应用语言学包括哪些内容

于根元在其文章“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一文中提出语言学的新分类:(1)本体语言学;(2)语言学理论;(3)应用语言学。本体语言学的基础理论通常指传统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语言学理论也可称为语言哲学,是本体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理论的融合和提升。应用语言学不只是和理论语言学相对的语言学理论的运用,更主要的是它本身具有理论,以交际理论为主要理论,另外有层次理论、动态理论、中介理论、潜显理论等,取自语言学之外的诸多领域。

一、交际理论

交际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也是本体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在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中处于总纲的地位,是本体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相互促进的高层次结合纽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功能的本质是交际。交际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动力和目的,是决定语言现象的根本条件。因此,语言交际能力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

交际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能力是在不同情况下和不同人进行既趋同又趋新,不断磨合的以达成交际目标的能力。交际值(或者交际度)是衡量语言使用规范的唯一标准。交际值包含文和质两个部分。文质彬彬是交际语言的美,决定于语言规则、语言素质、文化背景、语言能力等多种因素。此外,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能力——语言创新能力,或者说发挥语言能力的能力,是掌握交际度的关键,要在实践中逐渐调整。这点据说在一百年前的《马氏文通》早有提及。语言创新不等于降低层次,不等于奇谈怪论,不等于一般形式上的变化。语言创新是语感(交际能力)和论感(知识研究能力)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相当于语言自动升级的程序。

二、层次理论

人在社会地位、文化圈层、认知水平等方面有不同层次,决定了交际有不同层次,也决定了语言有不同层次。通常认为,语言由比较稳定的内核和比较活跃的外层以及中介物构成 ,共同为交际服务。比较稳定的内核是指组成语言的内部结构,比如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基本语法等。比较活跃的外层指新词新语和广告语言等易于发生变化的部分。语言的发展变化首先表现于比较活跃的外层变化,然后才从外层转化到比较稳定的内核,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内核和外层呈现互补的关系。对于语言交际活动来说,语言的内核部分的标准比较容易确定,而语言的外层部分的使用不易确定标准,更多是要通过指导的方式进行。

同时,语言的层次理论也是语言研究方法层次的认识基础。语言研究方法具有层次性,以比较法为基本的方法论层次,可以衍生其他方法。语言研究的方法还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语言研究要纵横交错,突破历时和共时的严格限制。

三、动态理论

万事万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速度相对比较慢的叫稳态,运动速度相对比较快的叫动态。语言交际是一种活动,而且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的,所以,语言的本质是动态。语言局部的发展变化会引起语言内部有关部分的发展变化,使得有关部分互相协调,最终完成语言的自我调节。语言的运动也可以归结为语言的“潜”和“显”。“潜”指向的是未来的趋势,“显”反映的是当下的变化。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也是社会变化和发展的一部分,应在把握“显”变化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潜”变化,语言工作重在建设与发展。

四、中介理论

事物运动的连续性决定了任何事物都具有周边事物和前后事物的一些属性。事物又是矛盾的统一体,对立往往可以通过中介转化。语言也是如此,存在着中介状态。语言的中介状态包括地方普通话、不规范的语言现象等,即无论是个人话语能力还是群体语言特色,所有语言都是“中介语”。语言研究就是了解语言运动中的个性和共性。

五、潜显理论

潜显理论认为,如同事物在时空中的显现,不会同时,也不会同形,语言始终处在潜和显得过程中。语言在时空中的不同显现,都是服务于交际的目标。语言研究要聚焦语言的潜和显,以及其相关条件。

人类科学诞生于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及其目标的转移,语言学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工具,其理论研究有时候很像在探索哲学问题。但是,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语言学不应该是哲学的附庸。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要注意操作层面,更多的研究应关注这些基本理论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语言规划、语言教学和语言信息处理是应用语言学的三大支柱(冯志伟,2003),如何进一步发挥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在三大支柱的影响,这点是值得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