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继位后,总结,吸取隋亡教训,终其一生,开创“贞观之治”,可见学习历史很有必要。

范睢辅佐秦王成立大业,吸取范蠡、文种的教训,终功成身退。

反之,春申君黄歇不听门客朱英之言而轻信李园小人,身死族灭。

小时候,我读的第一部历史书是《上下五千年》,是我母亲表扬我得奖买的,白天看了不尽兴,晚上继续,由于没电,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完了。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理(读史使人明智让人成就大业)(1)

我们学习历史,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才能走得更远,借鉴前人的经验及教训。前人的经验及教训都是血泪换来的,我们今天只要看看书,就能轻松获得,何乐而不为?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今天我们要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更要学习历史。

学习历史可以知人

齐桓公不听管仲之言,远离“易牙、开方、竖刁”三小人,死后生蛆,可算是不知人矣。

伍员不听好友被离之劝,举荐伯嚭,后被伯嚭诬陷,被吴王夫差赐死,所谓识人不明,祸及其身。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理(读史使人明智让人成就大业)(2)

学习历史可以自知

北齐时期,北齐孝昭帝欲任王晞为侍中,王晞苦苦推辞不接受。有人劝王晞不要自我疏远,王晞说:“我从少年以来,见到的显贵太多了。骄傲一时的人,很少有最后不失败的。而且我确实性格疏缓,不堪时务。人主的私恩,拿什么作为保证?万一失意狼狈,追悔莫及。我并非不喜欢做炙手可热的官职,实在是思索烂熟罢了。”,始终不肯就位,终享天年,可谓明哲保身矣。而同时期的杨愔贵为宰相,二王政变,被杀身死,年仅五十。

北周武帝宇文邕也是汲取了两个兄长失败身死的教训,故而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即位伊始,他不敢暴露自己对宇文护的不满。保定元年(561年)正月,宇文邕就以大冢宰、晋公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处处讨好宇文护,同时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

时间转眼到了公元572年,宇文邕一直等了12年,终于下定决心,除去宇文护。时机也终于到来,当时太后归来,宇文邕借口太后不肯罢酒,让宇文护拿自己所写的《酒诰》读给太后听,宇文护没防备,果然上当,被诛,所有宇文护党羽一网打尽,正式掌权。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理(读史使人明智让人成就大业)(3)

我想,宇文邕不愧为杰出的帝王,没向命运低头,而是低调忍辱,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 曹孟德所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放在武帝身上,恰如其分。可惜天不假年,只活了三十六岁,壮志未酬,又生了一个不孝子,不能继承其基业,终被隋文帝杨坚捡漏,实在可惜啊。

可见,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历史教训非常重要,这些经验教训能让我们失意时可以避祸,顺境时警醒自己,困难时激励自己,是再多金钱都难买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