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庄大道”泛指畅通的大路。清吴研人《恨海》第五回: “原来是一条康庄大道,那逃难的人马络绎不绝。”
“康庄大道”现指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常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前程。那么这个词最初来源于哪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康庄大道”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王嘉之,自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康庄大道”原作“康庄之衢”。稷下,是春秋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齐国曾在此设稷下学宫,招揽文学游士数千人,成为战国时赫赫有名的学术中心。齐威王时,为嘉许聚集于稷下讲学议论的文学游士: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等人,任命为列大夫,并且为功成名就的他们建筑高大的屋宅、平坦畅达的大路,倍受尊重、恩宠。
这些优厚的条件为这些学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使他们的思想能够迅速进步,前途一片光明。当时这些康庄大道旁的住所成为众多学者所向往的地方。
从那开始人们便渐渐用“康庄大道”作为美好前途的代称,用以比喻光明远大的前程者。
《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