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像是姓氏家族中最高的精神偶像和寄托,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整理,有利于家族团结,家族精神的凝聚。
二十三尊始祖像
黄帝:华夏始祖原姓公孙名轩辕。(前2702——前2598年)生于寿丘,长于姬水,都于有熊,神农八传至榆罔三苗作乱,国运衰微,帝起兵靖难战于琢鹿而诛蚩尤,诸候共尊为天子,在位百年。子玄嚣,人称少昊帝继其位。共二十五子,庶子十六人、帝下分:姬、祁、已、滕、任、荀、僖、妨、姞、嬛、依、酉十二姓。
周文王:黄帝十九世孙,姓姬讳昌(前1234—前1135年)寿至百岁。前1184年嗣位为西伯候。笃仁、敬老、慈幼、礼贤、下士、三分天下有其二。后代密征黎、攻邗灭崇、吊民伐罪。作邑于酆而都之。子周武王登基,追尊文王。元姬生十子,群妃生十五庶子。庶裔分:文、盛、芮、戴、富、曲、耿、简、阳、方、潘、项、羊、杨、蕹诸姓。
比干:子姓王氏祖。黄帝后裔、商朝王子,纣王时承相,后裔分王姓、林姓。
安公: 北海王氏祖。周文王后裔齐田宅之后(辈平晋公十九世)。父桓公,子绾。
卑子公:京兆王氏祖周文王、毕公高、魏昭王后(辈平晋公十九世)父间忧公(袭封信陵君)祖信陵君讳无忌,太祖魏昭王。子:悼、懽。魏亡。逃难太山,汉高祖召为中涓封兰陵候,时人以其本魏王族也谓王家,遂姓王氏。
晋公:太原郡王姓始祖,黄帝四十二世孙。周文王二十四世孙。周灵王太子,称太子晋,字子乔,(生于前566年)年幼成德,聪明博学,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助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后因直谏贬为庶人,徒太原。子宗敬世人称之王家,遂姓王。规王娃多为公后裔。
元公:琅琊王氏祖,晋公19世,世称琅琊王。离公长子。秦临淄令,避秦乱隐居即墨山生子卑。裔分临沂,江左王氏祖。
威公:太原祁县王氏祖,晋公十九世孙,离公次子,元公弟。字武,秦左长史,避乱居琅琊,.仕汉为扬州刺史,复归太原祁县。生子志。裔分鸟丸王氏、太原四房王氏祖。
祥公:临沂王氏祖,晋公31世,元公13世孙,融公长子。汉未,(公元185—269年),字休微。事继母朱,以孝称著。值世乱避地卢江,隐居三十余年。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为温令。魏高贵乡公即位,以与定策功,封“万岁亭侯”,迁太尉。入晋,拜太保,进爵为公,卒谥元。坊刻《二十四孝》中有王祥卧冰取鲤奉母事。子五:肇、夏、馥、烈、芬。
览公:江左王氏祖。晋公31世孙,元公13世孙,融公次子,祥公弟。字玄通,(公元206—278年),寿七十三。孝友恭恪,名兄埒。初掾清河太守。威宁元年擢宗正卿。以中大夫归老,封即丘县子,谥曰宁。子六:裁、基、会、正、彦、琛。裔分鸟衣王氏祖。山阴王氏祖。
导公:鸟衣王氏祖。晋公33世,览公孙,裁公子。字茂弘,(公元2幻一330年)寿六十九。晋元帝即位,参与机务,朝野倾心,号曰仲父,历辅元、明、成三朝,出将入相,晋之中兴,公功居多,累官至太傅,谥文献,祀以太牢。11世孙弘直公裔分:光州固始、开闽、祈门,三槐、乐清王氏祖。
羲之公:山阴王氏祖,晋公34世,览公曾孙,导公从子。(公元303年一361年)晋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少从叔父廙,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诸名家书法。备精诸体,草、隶、正、行皆能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真行书以《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兰亭序》,草书以《姨母帖》、《初月帖》《忧悬帖》、《丧乱帖》最著名。羲之书自六朝以来即为朝野所重,唐太宗酷爱羲之及其子献之书,自是流行愈广,世称“书圣”。子七:玄之、凝之、微之、操之、潘之、肃之、献之。裔分:霞浦赤岸王氏祖。括苍王氏祖。
神念公:乌丸王氏祖。晋公40世,威公22世孙,罔公长子,好儒术.尤明内典,任北魏颖川太守,与子僧辩据郡梁拜冀州刺史,封南城县候,谥曰壮。子六:尊业、僧辩、僧修、僧略、僧智、僧愔。
慧龙公:太原四房王氏祖。晋公41世,威公23世孙,缉公子。神念公从子,与神念公同祖于晋公27世霸公。晋末,满门倾覆,时年十四,得沙门僧彬救匿,携往虎牢关投姚兴。泰常二年入北魏,领幽、并、杨三州大中正、南蛮校尉,累战功擢龙骑将军,封长社候溢曰壮,子宝兴。
晔公:光州固始王氏祖。晋公45世,导公13世孙,弘直公孙,綝公子,字光世,唐殿中侍御史、历固始及定城令,有德政。临去民攀辕请留,遂藉焉。子四:环、挽、赞、友、后裔分四支开闽王氏。(纪念堂中未塑像)
务琨公:霞浦赤岸王氏祖。晋公46世,羲之公13世孙,元总公曾孙,怀铎公之子。讳才,以父荫,于唐武德六年为长溪令,居赤岸。配谢氏生子三:处一、奉一、如一。后裔广布浙江一带与福鼎、柘荣、宁德、福安等县以及霞浦三洲、牙城、利程、沙江、三洋坪、诸乡村镇。
潮公:广武王,开闽王氏祖。晋公49世,导公17世孙,晔公五世孙,恁公长子、字信臣,一字信彩(公元846—897年),寿五十二,僖宗中和为县佐,从王绪军南略浔阳赣水取汀漳,绪死,众推公为帅,拔泉州拜刺史,昭宗景福二年克福州,授福州观察使,乾宁三年拜威武军节度使。赠司公秦国公广武王。葬惠安县平康里盘龙山立庙于福州水西地方,泉人建广武王祠于晋江崇阳门楼塑像崇祀。娶侯氏,封晋安郡夫人。子四:延兴、延安、延康、延体。后裔繁衍八闽等地。
审邽公:武肃王,开闽王氏祖。晋公49世,导公17世孙,晔公五世孙,恁公次子,字次都(公元858~907年),公好儒学,善吏治。中原战乱,公卿多来依之。昭宗乾宁三年,拜左散骑常侍泉州刺史,天后元年加左仆射威武军节度副使,三年加司徒封琅琊郡开国伯,赠武肃王。子四:延彬、延最、延达、延嗣。后裔繁衍八闽等地。
审知公:闽王,开闽王氏祖。晋公49世,导公17世孙,晔公五世孙,恁公三子。字洋卿一字信通(公元862—926年),唐末,从其兄潮起兵、入据闽地,唐以潮为福建观察使,审知为副使。潮死,审知为武威军节度使,封琅琊王。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封为闽王。五代时十国闽太祖指武皇帝,后世尊为开闽王。公貌奇伟,面紫色,方口,隆准。勇略过人,性好骑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持身俭约,选任良吏,兴建学校,发展海外贸易.振兴百业,轻徭薄赋。三十年间,境内小康。元娶任氏讳内明字昭华,封魏国尚贤夫人,次配黄氏讳淑英封鲁国夫人,又娶张氏封南剑郡君、陈氏封助国都督夫人。同光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疾逝。天成元年葬闽县凤池山之原,长兴三年九月迁葬宁基里莲花峰西室山之阳。子十二(养子二):延翰、延曦、延兴、延望、延钧、延政、延武、延美、延禀、延丰、延保、延资。后裔繁衍八闽,及广东、台湾、东南亚各地。
文光公:唐福州都督,开闽王氏祖。晋公49世,导公17世孙,晔公五世孙,析公之子,讳彦复,字宗辉,唐昭宗大顺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卒,妻弟范晖自称留后,骄奢不得人心,景福二年,从兄泉州刺史王朝命公为都统,审知为都监将,兵攻福州,历时年余克之,授福州守城都督,子:春,后裔繁衍八闽各地。
壁公:祈门王氏祖:晋公52世,导公20世孙,公之子,字大猷(公元845—^12年),乾符中,黄巢入江东,公率婿郑传屡破之。宣歙观察使陶雅表奏其功,诏授银青光禄大夫,累官检校兵部尚书,进阶金紫光禄大夫,生九子:思聪、思联、思仲、思茂、思会、思口、思经、思谅、思谦。公始居祈门苦竹巷,后裔分衍:祁门各地及徽、饶、池、宣诸州呈越等族皆宗其派。(未塑像)
祜公:三槐王氏祖。晋公55世,导公23世孙,彻公子。字景叔(公元924—987年),自幼聪慧过人,文章名震京师,后周历魏县及南乐令,宋初为监察御史,历知制诰,集贤院修选,户部员外郎,知潞、襄、潭等州,代符彦卿镇大名府,以一家百余口保彦卿无异志,进谏曰:五代之君各因猜杀无辜,致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官终兵部侍郎,尝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故后裔号称三槐王氏。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晋国公。生四子:懿、勉、旦、旭。次子勉出继弟扯嗣。后裔分衍各地。
安石公:临川王氏祖,晋公后裔,宋名相。字介甫号半山。(公元1021—1086年),庆历二年进士,仁宗嘉佑中上万言书,主张变法,神宗、熙宁二年参知政事。领三司条例使,实行新法。晚年退居江宁,闭门不言政,以元丰中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公博学,于诸经皆有著作,文章诗调皆主张文学“务为有补于世”。所作险峭奇拔,政论尤简洁有力,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卒谥文,著有《周官新义》、《唐百家诗选》、《临川集》等。
元清公:括巷王氏祖,晋公67世,羲之公七子献之公三十三世孙,嵩公次子,字常侍,行三,生于开宝已己年七月十二日己时,卒于皇佑癸已年,十二月初三卵时(公元969—1053年)。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进士,授提刑司马参谋掌薄史,处州刺史等职。配何氏生子三:惟善、惟孝、惟良。后裔分迁云阳石镜山前,丽水桑田(今柘野中街)、松阳茂春里等地。
十朋公:乐清王氏祖,晋公60世,导公28世孙,辅公长子,字龟龄号梅溪,生于宋微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一1171年),高宗(赵构)殿试第一登绍兴丁丑状元,历龙图阁学士,著有《梅溪集》《泉政集》等,配贾氏封温国夫人,生子三:闻诗、闻礼、盂内。后裔分迁:河沿:后洋、平阳、瑞安、玉环、温岭等地。
(来源:王氏宗亲总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