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举办2022跨年科学演讲,从人类起源到中科院最新的创新成果,从“黑土粮仓”到量子革命,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不过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武向平院士演讲中提到的一个话题:
“作为专业的天文学家,我们首先是相信有外星人”
“两个月以前,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终于确认在离我们4.2光年的那个恒星系收到的信号,排除了是地球本身的干扰,这个信号的频率是982MHZ,希望有一天真的和外星人建立联系”。
这个信号的出现确实让科学家非常兴奋,而且已经再次翻转,这个BLC1信号最早是在2019年、澳大利亚帕克斯天文台的六十四米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但后来被确认来自地球!
当大家不再关注时《自然》却在2021年10月25日刊出一篇论文称,已经排除了干扰,确定信号BLC1信号最可能的来源是比邻星,与新发现的比邻星行星究竟有没有关系?
Proxima d,比邻星最新的行星是如何发现的?2022年2月10日,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的一篇论文称,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三星系统中的比邻星又发现了一颗行星,这颗行星距离恒星距离比邻星月430万千米,大约只需5天就能绕比邻星一周。
发现这颗行星的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超大望远镜(ESO的 VLT),使用的是径向速度法、以及其微弱的扰动感知到了这颗行星的存在,发现行星方法有多种,但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 1、凌星法
- 2、径向速度法
与大家想象的用望远镜直接发现行星不一样,由于行星太小,还被恒星的光芒所掩盖,比如你很难发现一只在灯泡上爬行的跳蚤,所以只能使用间接发现,凌星法就是当行星经过恒星“表面”,就像水星或者金星凌日,对恒星产生遮挡,那么会对恒星的光通量产生影响,监测这个周期与光通量的大小,就能知道这颗行星的轨道距离与大小。
但这个方法只适合恒星系黄道面对着地球方向的,如果有一个角度,那就没有办法了,而径向速度则是根据行星绕着恒星运动时,行星的质量对恒星产生的运动速度改变,比如木星在5个AU距离运动时,恒星径向速度的幅度为12.7m/s,海王星在1个AU距离运动时,恒星径向速度的幅度为1.5m/s。
这个速度尽管很小,但只要检测恒星的光谱位移就能发现这些微弱的变化,从而计算出行星的存在,并且还能据此计算出行星的轨道距离与质量。
Proxima d就是这么发现的!
与Proxima b相比,d的条件如何?Proxima b最早是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天文学家米科·图米注意到的,后来欧南天文台的拉西拉天文台ESO 3.6米望远镜的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和甚大望远镜的紫外线与可见光阶梯光栅摄谱仪(Ultraviolet and Visual Echelle Spectrograph,UVES)发现了它的存在。
这颗行星处在比邻星的宜居带内,这给了科学家们无尽的想象机会,毕竟距离地球最近的比邻星系居然有一颗宜居行星,而且刘慈欣的《三体》中描述的三体人所在的行星还真应验了,所有人戏称,三体人正赶往地球的路上。
与b处在比邻星宜居带内想比,d的条件如何呢?400万公里是不是也在Proxima A的的宜居带内?从WIKI资料来看,比邻星的宜居带轨道在340万公里~810万公里左右,轨道周围为3.4~14天,从理论上来看,Poroxima b和Proxima d都处在宜居带内。
就像地球与火星的轨道,地球距离太阳近一些,而火星则距离太阳远一些,两者都在太阳系的宜居带内,而Proxima b和d是不是和太阳系一样呢?不过据建模的结果,这两颗行星都可能已经被恒星潮汐锁定,但假设这两颗行星都有大气层,那么可以通过大气层将能量循环至行星背阴的一面。
因此Proxima d的这颗行星仍然具有生命的可能,只是对于红矮星强大的耀斑活动,会产生强大的高能粒子辐射,也许行星被潮汐锁定正为生命避免了灭顶之灾。
信号是d发出的?2019年接收到的这个信号真的非常特殊,是个频率为982.002MHZ窄带信号,电磁波还存在明显的频移,这表示是一个运动中的物体发出的信号,尽管科学家已经再次确认信号很可能来自比邻星,但却无法确定信号究竟是哪颗行星发出的。
但毫无疑问,d的发现又给了科学家更多的信心,毕竟这又是一颗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看起来还非常像地球和火星的模式,这个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真的是个宝藏星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