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来临,正式拉开了脾月的序幕,健脾扶阳的黄金时间就此开启啦,吃热的、喝热的,给身体来一个体质大升级,小暑,进入“蒸煮”模式,随着一阵温热的风吹来,小暑节气便接踵而至,也拉开了长夏的帷幕。
《释名》里面直截了当就说:“暑者,煑(煮)也。”
一个暑字,道出了暑月的“蒸煮模式”。整个城市充斥着全方位的暑热,天上太阳烤着,地下热气蒸腾,人就像在一口大锅里煮着,全身汗津津的。
所以谚语曰:“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就是形容人们此刻最直接的体感:蒸。热中,还带有湿漉漉的感觉。
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温风至 】小暑一到,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蟋蟀居宇】蟋蟀比人要敏感,由于炎热而离开田野,躲到庭院墙角下避暑;
【 鹰始鸷 】老鹰因为地面的气温太高,所以不在地上待着,而是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虫子与鸟总是先于人,感知到世间的阴阳相交。在田在野在屋,有暑热,就退避,庭院里,天空上,哪儿凉快待哪儿去。
其实对于我们也是一样的,古人说要“隐伏避盛暑"。面对毒辣辣的天气,古人会选择做一个浓荫下的隐士。
除此之外,在没有那么好的制冷条件下的古人,能熬过这么多个暑天,靠的还是一颗散淡之心。即使面对不讨好的夏天,依然把这个热乎乎的风,唤作“荷风”。多么清凉的名字啊~
所以白居易写道,“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也算是给大家夏季避暑的一个思路,用好的心情,看待不那么美好的事和物,做个无事小神仙吧~
小暑,脾月之始,是脾胃保健和养治的重要时期。
小暑,是长夏的开端。长夏属土,人体的脾也属土,因此古人认为“脾主长夏”,正好是脾发挥作用的时候,故长夏被称为脾月。
长夏是夏天和秋天的过渡期,大自然的植物在这段期间,都不再是长高长大了,而是将全部的能量用于酝酿果实,等到秋天,能量又回归种子里去了,是大自然在演绎自己的“运化”过程。人的身体也是如此,在脾月的时候,我们需要格外调养好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在秋冬两季,更好的收敛身心,滋养身体。
不过,暑月的毒辣,当然是不会这么轻易放过我们的。这段时间,阳气旺盛,浮于表,散于四肢,因为脾胃相对较凉,消化力弱,不想吃饭。身体本身就处于一种外热而内虚的状态。
可人的直接体感,就是热!空调冷饮自然是离不开,这样等于打开门,让外邪长驱直入,伤害脾胃阳气,寒邪内伏。到秋天,收敛之气会进一步把邪气凝聚,遗留病根。
另外,暑气是潮湿的。当地下的阳气全升浮到地面以上,并开始下敛降,慢慢囤积得足够多后,就会在天地间热而化为湿。湿气通于脾,最妨碍脾的运化。里里外外的夹击,最容易导致我们身体出现脾虚湿盛的格局。所以,小暑是实实在在的打响了一场脾胃保卫战,是脾胃保健和养治的重要时期。
如何从日常饮食上调养?这些健脾祛湿的食材要抓住
选择一些健脾祛湿的食材,日常炒菜煲汤用。我整理了四组食材,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① 牛肉、牛肚、猪肚、莲子、锅巴。这几样性质都相对平和温补一些,人人都可以吃。
② 玉米、大麦、白果、芡实、薏苡仁。其中,生薏苡仁是凉的,假如你是寒体的话,炒一下再食,炒了它的偏性就大大减弱了,还加强了健脾的效果。
③ 生眉豆、黄豆、赤小豆、黑豆、冬瓜、丝瓜。夏天的瓜类来得特别及时,有利水的功效。有人会觉得豆类瓜类寒凉,其实中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互相配合,抑制偏性,我们利用冬瓜去利水,就可以配温的东西吃,比如加点姜,加点陈皮。
④ 陈皮、扁豆、荷叶。陈皮尽量选择年份大的,健脾燥湿不在话下。而荷叶能生升,能祛湿,又香,又醒脾。
还有一些调理脾虚夹湿的食物:人参、党参、黄芪、五指毛桃、白术、茯苓、白扁豆、芡实、甘草、木瓜、陈皮、藿香、佩兰、砂仁、苍术、荷叶、马齿苋、鸡骨草、土茯苓.....
小暑这段时日,我们还会选择吃热的、喝热的,来温补我们的脾胃。
有的地方会选择在三伏天吃伏羊,其道理就是温养一片阴寒的脾胃,把一些积攒的陈年老寒老湿带走~
而小暑的黄鳝,绝对是夏令温养身体的选择。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
《本草备要》:“鳝鱼补五脏,除风湿。”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有非常好的补气养血、补肝脾、散湿气、补中益气的功效。老传统要在这一天吃它,冬病夏治。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等阳虚的人,在小暑时节吃黄鳝进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补益效果。
今天就用黄鳝,搭配这个时令也很鲜美的莲藕,做一个莲藕黄鳝汤,可以很好的温补脾胃。
· 莲藕煲黄鳝汤 ·
【材料】莲藕半斤,黄鳝1斤,猪骨100克。食盐适量,生姜3片。(此量可供3~4人用)。
【做法】
黄鳝用食盐或热水擦去黏液,洗净。猪骨洗净,切块。所有主料一起与生姜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滚沸。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食盐即可。
莲藕也作为“小暑三宝”之一,被《本草纲目》称作“灵根”。
大多数人以为藕是清热寒性的,实际上,藕可寒,可温,这是吃藕最妙的地方。莲藕生吃,可以清热解暑,煮熟了吃就是温性的,能健脾益血,脾气足,阳气就足。
孟诜对藕就有很高的评价:“生食之,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蒸食甚补五脏,实下焦。”简单来说,就是吃个藕,五脏六腑都能补到了。
最懂养生的广东人就很喜欢拿莲藕煲汤,我们也可以在夏天,搭配多种食材来吃:排骨、花生、薏米、猪蹄、老鸭、牛腩……当它们在咕噜噜滚动的炖汤中偶遇时,佳“藕”天成。
暑月,进入三伏天,要借助天力好好晒太阳
小暑节气不久后,就正式进入三伏天了。三伏天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此时天地间的阳气最充足,全身毛孔腠理都张开了,很多在里的寒、湿、痰饮被排出的机会就比平时更大一些。对于虚寒的、阳虚的、体内寒湿重的人,三伏天是个黄金调理期,此时就该借天力,给身体来一次体质大升级。
所以,这“伏”天,也可以说是“福”天。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万物皆可晒,好好利用这份大自然的热能馈赠。
[太阳]①:晒书晒衣
智慧的古人很早便知,在艳阳的持续曝晒下,霉菌逃无可逃,病虫也无处遁形。小暑之后,恰逢最高温的时节,家家户户都搬出家里所有能晒的东西,铺在院子里,接受高温的洗礼。
全家的衣物、床上的被褥、还有私藏的书籍,我们也可以在这些天拿出来晒一晒,沾一沾夏日暖洋洋的气息~
[太阳]②:晒伏姜
晒伏姜是入伏时,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
晒过一个三伏天的姜,吸收了满满的天地阳气,每日取一点食用,可以驱散体内的阴寒之邪。
晒伏姜的制作其实蛮费工夫的,如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入了头伏后,用下面这个简单的方法尝试着做:
① 先准备1个玻璃罐,用沸水煮大概5-10分钟,充分消毒后,晾干备用;
② 500g生姜洗干净,晾干后,切碎,尽量碎一点;或者可以直接捣碎;在玻璃罐里薄薄铺一层生姜,上面再铺一层红糖,这样一层生姜一层红糖,慢慢铺到8分罐。注意不要太满哦!
③ 用纱布封口,放到太阳底下暴晒,过2个小时就搅拌一下,晒制1天后密封加盖保存。
最正宗的晒伏姜,其实是在整个三伏天晒制15-40天,还需要每1~2小时就搅拌一次,否则受热不均,姜汁蒸发出现泄汤,就失败了。
所以经验不足的,建议大家在入伏或者大暑之日,晒足足一天就密封保存起来,这样每日取2勺冲水服用,也能驱寒暖胃哦~
小暑,这悠长的夏日时光,大家就跟随自然,跟随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好好享受一杯茶喝到无味、一坐就是小半天的光阴吧~想跟着大自然变换节气变化顺时生活的朋友,可以进主页点击专栏了解哦[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