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治剪力墙根部漏浆、烂根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

工艺措施:

墙体模板配模时,根部预留30mm缝隙,便于清理模板内垃圾。

模板支设完成后,在模板根部镶贴硬质海绵条。

下部缝隙采用木方纵向平放,小面靠紧木模板。

用500mm长木方垂直顶紧纵向木方,并固定于现浇楼板混凝土上。

模板拆除后下部形成的小台阶不必清理,带楼地面施工时埋于地面垫层内。

模板周转过程中需要修理模板边时,下部缝隙会超过30mm,此时可采用在墙模外贴大于缝隙宽度的木模板,其余仍然采用上述处理措施施工。最大缝隙可不超过地面垫层厚度。如下部缝隙超过垫层厚度,配模时下部仍留置30mm缝隙,剩余缝隙尺寸移至墙模中部配以板条处理。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

2、防治剪力墙阴阳角拼缝处漏浆、涨模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

工艺措施:

钢管竖向对拉固定间距不大于500mm,下部第一道对拉钢管距地高度不超过200mm。一般住宅工程不少于5道钢管对拉连接。当层高较大时,下部三道对拉钢管间距应适当加密。

剪力墙洞口(柱)阳角部位大面模板伸出小面墙一个木方厚度的尺寸。在小面处内压胶条,外压木方一道,木方与模板平齐。大面木方与小面木方平齐。钢管对拉固定。

阴角部位模板支撑时采用板条与木方大面紧贴,确保与钢管挤压密实。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

3、防治剪力墙配电箱洞口变形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

工艺措施:

测量放线确定表箱位置。

成品表箱直接敷设于剪力墙模板内。

采用定型钢筋将表箱固定于钢筋网片之上并焊接牢固。

表箱内用不低于25kg/立方米的聚苯乙烯块挤密填充。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

4、防治剪力墙外墙及楼梯间在楼层施工缝处错台或漏浆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

工艺措施:

剪力墙外墙及楼梯间下层施工时墙体距顶50mm处预埋对拉螺丝,水平间距600-800mm

剪力墙外墙及楼梯间上层墙体模板配模时,下口尺寸低于施工缝50mm配置模板。

剪力墙外墙及楼梯间上层墙体模板合模前,在施工缝口处镶贴硬质泡沫条,要求水平一致,防止漏浆。

上层模板搁置于预埋螺栓上,并增加一道水平钢管与其固定压紧 。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

5、防治剪力墙竖向拼缝漏浆、错台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

工艺措施:

木方间距不大于200mm。

模板拼缝处增加木方一道居中压设或双木方压设。

洞口上方模板拼缝时,剪力墙墙体模板应向洞口内延伸50-100mm配模拼缝。

洞口阳角大面第一道木方通长配置或增加竖向短木方一道,压住洞口上方模板拼缝。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3)

6、防治门窗洞口下垂、翘角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4)

工艺措施:

门窗洞口模板顶杆不低于2道。

侧边支撑距墙面不大于200mm。

洞口尺寸加大时,顶杆间距不大于800mm。

洞口侧模支撑梁底模,确保侧模拆除时底模不受扰动。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5)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7)

7、防治楼梯踏步板施工缝处夹渣错台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8)

工艺措施:

楼梯踏步板施工时在留设施工缝处预设150mm-200mm宽可拆卸模板,并在留设施工缝处设置垂直于踏步模板的端部木模板,端部木模板下部开卡槽,固定预留钢筋位置。

上部楼梯踏步板浇筑前,抽出可拆卸模板,剔凿清理施工缝,清理完成将可拆卸模板重新插入并固定好,再浇筑混凝土。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2)

8、保证剪力墙钢筋绑扎断面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3)

工艺措施:

采用竖向梯子钢筋固定剪力墙钢筋网片,并计算确定梯子筋尺寸。

要求梯子筋焊接所用主筋比剪力墙竖向钢筋大一个型号。

竖向梯子筋可代替一道原竖向钢筋绑扎,间距不大于1500mm。

竖向梯子筋水平焊接钢筋间距为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间距。

浇筑混凝土前用焊好的梯子筋在剪力墙上口水平固定好剪力墙钢筋。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4)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5)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39)

9、防治现浇板筋变形、负筋下移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0)

工艺措施:

采用定型马镫,要求马镫长度不低于660mm,钢筋采用大于5.5mm以上的冷拔低碳钢丝,钢丝脚不少于5道,脚尖套塑料护套。

马镫间距根据负弯矩筋直径均匀布置,但中心间距最大不得超过1200mm,当负弯矩筋较细或较长时,每侧应设两排马镫。

马镫应与负弯矩筋垂直向布置,并支撑于负弯矩主筋下。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3)

10、防治墙体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碳化深度大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4)

工艺措施:

墙体拆模后对墙面拼缝处毛刺漏浆进行清理。

在混凝土墙面滚涂两遍界面处理剂。

界面处理剂配合比为抹灰用界面处理剂:水=1:1。

将塑料薄膜铺设在墙面上,压实铺平。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5)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7)

11、防治砼楼梯踏步平整度差,根部吃模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8)

工艺措施:

砼二次振捣、收面时二次抹压;砼楼梯踏步板侧模应比踏步侧面尺寸小10mm,既能保证踏步板混凝土尺寸,也便于拆除模板。

砼强度未达到上人标准不得踩踏。混凝土拆模时防止磕碰,造成缺棱掉角等质量缺陷。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4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3)

12、防治围护结构混凝土构造柱上口浇筑不密实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4)

工艺措施:

1)构造柱模板严格按照剪力墙模板要求支设。

2)马牙槎部位嵌贴硬质泡沫胶条。

3)模板上部留置簸箕状砼灌注入口,且与构造柱上口平齐,浇筑砼。

4)待砼拆模后,剔除突出砼。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5)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5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0)

13、防治剪力墙与砌体之间开裂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1)

工艺措施:

加气块存放时间不低于90日。

砌体两端预留20—30mm缝隙。

30日后用细石砼灌注密实。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3)

14、防治围护结构砌体上口连接部位开裂、不密实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4)

工艺措施:

材料要求:加气砼砌块现场陈化时间不小于90日。

自梁底向下排布组砌方案,由上向下排布皮数杆。

组砌方案排布时:上部预留160mm,墙体砌筑完毕30日后用斜砌砖砌筑密实。

加气砼砌块水平灰缝不宜超过12mm,下部预留高于建筑标高3皮砖。

排砖完成后多余尺寸应在墙体根部用细石砼找平处理。

加气砼砌块存在吃水慢、吃水多等特点。应提前7天洇水。

上部斜砌砖应切割后砌筑,中间碰口处用三角形加气砼砌块填塞砌筑。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5)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6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1)

15、防治窗洞下口标高不准、外高内低、倒坡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2)

工艺措施:

采用砼压顶一次成型浇筑。

压顶排水坡度上口边线为窗框外边线内5mm处,高低差为50mm;下口边线与外墙保温平齐。若窗台部分有腰线时,砼压顶可至腰线处;从而避免窗口处保温出现朝天缝或窗套保温与外墙保温出现水平缝。

二次结构外窗砼压顶支设模板。

砼浇筑时按正确坡向二次抹压成型。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4)

16、防治线管敷设处开裂、空鼓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5)

线管遇小砖时,采用墙体内暗埋敷设砌筑。

加气砼砌块采用打孔、预埋,固定安装。

墙体隐藏线管砌筑: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7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4)

17、防治过梁厚度与加气块尺寸不匹配,砌筑质量差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5)

工艺措施:

当过梁尺寸与加气块尺寸不匹配时,改为现浇过梁,过梁与同皮加气块平齐。

过梁上口标高与同皮加气块上口标高相差80mm内时,过梁上口不足部分与过梁整体支模浇筑至同层加气块平齐。

过梁上口标高与同皮加气块上口标高相差大于80mm时,宜采用如下两种办法处理:

1)当墙体较长时,过梁上部切割砌筑。

2)当墙体较短时,也可过梁侧墙体切割砌筑。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7)

18、排风道安装防裂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8)

工艺措施:

1)主体施工时,每三层做一道排风道承托,防止坠落。

2)排风道预留洞浇筑时,洞口模板外侧紧贴模板上口处周圈压木方一道,木方尺寸50mm*50mm,形成洞口周圈企口槽作为承托。

3)先行砌筑墙体,再安装排风道。

4)墙体与排风道缝隙为10mm;当墙体断面小于上部梁断面时,梁与排风道缝隙为10mm。

5)排风道与墙体交接处缝隙为10mm时灌注发泡胶,形成柔性连接,避免风道中间开裂。

6)排风道与墙体间缝隙大于10mm小于30mm时,亦可采用发泡胶处理。

7)风道与墙体间缝隙大于30mm时,采用防火柔性材料填塞后,表面发泡封闭处理。

8)排风道安装完毕后,楼板预留孔周边凿毛、清扫干净、浇水湿润;刷素水泥浆2mm(水泥 10%防水粉 界面剂搅拌均匀),用C25细石抗渗砼分两次灌注(第一次灌注板厚的80%,第二次灌注板厚的20%),随后抹平压实。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8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1)

19、防治排水主管道根部混凝土浇筑不密实造成渗漏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2)

工艺措施:

排水主管道采用倒圆锥体模具预留孔洞。

安装管道前对预留孔洞周边砼凿毛、清扫、浇水湿润。

刷素水泥浆2mm(水泥 10%防水粉 界面剂搅拌均匀)。

预留孔洞使用定型塑料吊模在板底固定支设。

C25细石抗渗砼分两次灌注(第一次灌注板厚的80%,第二次灌注板厚的20%),随后抹平压实。

管道根部抹凸台,凸台最高处位于砼垫层下30mm。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4)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5)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9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1)

20、防治穿楼板管道及地漏等预留洞浇筑不密实造成渗漏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2)

工艺措施:

1)测量放线定位。

2)使用U-PVC防渗漏止水接头固定于现浇板模板上,同现浇板砼一次浇筑成型,省却二次安装管道后的灌封程序,杜绝渗漏隐患。

3)管道安装时直接与预埋接头承插安装。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4)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5)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7)

21、防治卫生间墙根及管根处理不到位造成渗漏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8)

工艺措施:

墙体根部及门口处抹八字角,管道根部抹凸台(见上部工艺)。

管根、墙根、门口处增加防水附加层一道,管根、墙根处附加层宽度需超出八字角、凸台外,高度同泛水高度,门口处防水附加层应延伸至门口外100mm,高度同泛水高度。

管根、墙根、门口处附加防水层及基层处理完成后,进行基层蓄水试验。

防水层施工时泛水高度应按要求施工,门口处防水层应延伸至门口外100mm,门口侧边应做泛水。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进行二次蓄水试验。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0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4)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5)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7)

22、防治卫生间门口处沿管道向外侧渗水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8)

工艺措施:

卫生间水暖管道安装完成后,门口处现浇C25细石砼挡水台,高度自建筑标高50线下51.5cm,预留1.5cm做法用于面砖镶贴。

砼挡台处增加防水附加层一道,门口处形成防水底部附加层、防水层、挡沿防水附加层三道防水体系。挡水台防水附加层宽度应延伸至门口内、外各100mm。

门口外泛水向门口两侧延伸500mm,泛水宽度同挡水台附加层宽度。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1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2)

23、规范屋面泛水、收头处理,防止渗漏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3)

工艺措施:

女儿墙留设防水收头企口槽,企口槽深20mm,宽50mm。企口槽留置标高应高于屋面完成面250mm。

女儿墙、出屋面管道、排风道、剪力墙等根部抹弧形角,弧形角部位增加防水涂料一道,宽度同弧形角。

在卫生间、管道井等部位的砼屋面现浇板中埋设地漏(建议浇筑时留设),用于交工后使用过程中检验屋面防水效果,若出现渗漏时,可作为排水出口,避免因存水造成屋面冻胀破裂。地漏下口内用保温板填塞严密,抹灰封闭。

分区进行基层闭水试验,分区大小宜按20-30m见方逐次试验,若出现渗漏则按要求对基层及时封闭处理。

屋面保温层铺设完成后施工找坡、找平层。找平层施工时在女儿墙、排风道、剪力墙根部镶贴20mm厚保温板(防止变形造成女儿墙、排风道水平开裂,屋面起鼓开裂),找平层与保温板相接并抹八字圆弧。

进行防水附加层施工。

防水层施工时,防水材料收头压入企口槽内,用铝合金压条固定,并封闭企口槽;对于排风道、管道、剪力墙收头处理,可采用镀锌扁钢固定并用防水油膏封闭。

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成后(面层施工时),在女儿墙、排风道、管道、剪力墙等根部抹大圆弧角保护层。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4)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5)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2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4)

24、防治出屋面排风道等抹灰粗糙,挡水效果差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5)

工艺措施:

排风道盖板采用定型模具带滴水一次浇筑成型,省去抹灰程序。

排风道侧口抹斜向挡水檐,防止雨水进入。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3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0)

25、防治剪力墙外墙穿墙杆孔渗漏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1)

工艺措施:

内部封灌发泡胶,外侧5cm孔内填塞干硬性水泥砂浆 10%防水粉,外刷防水涂料一道。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4)

26、防治混凝土地面垫层开裂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5)

工艺措施:

门口内外两侧设置20mm宽聚苯乙烯板分隔条。

垫层浇筑完成时将耐碱玻璃丝布滚压入砼内,压入深度以不露出网格布为宜。

混凝土终凝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搓平,上覆塑料薄膜养护。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8)

27、防治管道集中处墙体开裂、抹灰空鼓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49)

工艺措施:

管道集中处按砼构造柱做法处理,模板支设完成后,砼整体浇筑。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2)

28、排风道与墙体连接处抹灰处开裂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3)

工艺措施:

检查排风道与墙体之间缝隙是否按标准处理到位。

排风道阳角镶贴成品塑料角条,阴角部位粘贴网格布后再镶贴成品塑料角条。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4)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5)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6)

29、洞口阳角不方正,护角抹灰空鼓开裂防治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7)

工艺措施:

首先施工门窗洞口护角,护角抹灰两遍成活,第一遍完成后,先进行墙面抹灰,最后进行护角第二遍抹灰。

洞口抹灰第一遍采用1:2.5水泥砂浆,洞口抹灰外展不低于50mm,并抹成斜茬与大墙面相接,木搓搓毛。

大墙面罩面抹灰完成后进行护角第二遍(罩面)抹灰。

罩面抹灰前洞口小面满粘网格布 网格布与大墙面有效搭接。

洞口护角镶贴带网格布的成品塑料角条。

用抗裂砂浆进行洞口罩面抹灰,抹灰前应在门口周围弹控制线粘贴胶带,待抹灰完成后去除胶带。

当两洞口距离较近时,洞口间墙体罩面抹灰可与洞口罩面一并进行。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5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4)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5)

30、防治墙面空鼓开裂、房间尺寸不方正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6)

工艺措施:

1)基层处理

主体结构与二次结构接缝处附加一道200mm宽网格布。

墙面洇水湿润后用界面处理剂 水泥拌合成浆体后涂刷一道。

要求涂刷不露底。

基层拉毛浇水养护时间不低于3天。

抹灰前先放线,确保房间方正;按控制线并结合墙体平整度贴饼、冲筋。

2)墙面抹灰

墙面抹灰两遍成活,基层采用薄抹灰找平并满墙铺设网格布一道压入抹灰层。墙面网格布与门窗洞口平齐,下部满铺至踢脚线下口。

阴角部位用抗裂砂浆镶贴成品塑料角条,与墙面收平。

阳角部位做法同洞口做法。

抗裂砂浆罩面施工,厚度宜控制在2mm。预留洞口护角部位暂且不做罩面施工。

踢脚线与洞口护角同时施工,基层抹灰同护角做法,待墙面罩面抹灰时一并施工。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6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4)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5)

31、防治厨卫间墙面基层处理不到位,面砖易空鼓开裂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6)

工艺措施:

厨卫间罩面抹灰完成后,进行拉毛处理。

拉毛所用材料比例为:水泥:沙=10:1 并用界面剂作为胶结材料拌合成浆料,竖向辊涂施工,效果达到纹路清晰、均匀一致。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7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0)

32、防治墙面与顶棚相交处交叉污染,保证顶棚阴角顺直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1)

工艺措施:

顶棚粉刷向墙体方向下延10cm,弹水平控制线。

沿控制线下粘贴胶带。

顶棚粉刷与下延部分同时粉刷。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4)

33、外墙保温板空鼓、开裂、脱落、墙体渗漏防治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5)

工艺措施

1)、基层处理:

砼墙体穿墙丝杆孔做防水封闭处理。

砼墙体与加气砼砌块交接处用网格布 抗裂砂浆封闭。

在加气砼砌块墙体部位,用界面处理剂将水泥 10%的防水粉拌合成浆体涂抹一道,作防水封闭处理,厚度为2mm。

加气砼砌块部位墙体满粘网格布 抗裂砂浆封闭。

2)、原材料要求:

聚氨酯保温板、挤塑聚苯板(XPS)、模塑聚苯板(EPS)使用前应在自然条件下陈化不少于45天。

板材从厂家定制,规格宜为40cm*60cm,当采用挤塑聚苯板(XPS)时,可两面去皮并锯槽。

3)、粘贴固定

塑料锚固件应在粘贴保温板前进行现场预埋拉力试验,检验成批产品质量,塑料锚固件拉力不低于5公斤为合格。

山墙部位由于负风压加大,锚固件的选用及设置应根据不同基材的允许承载力加强设置。

山墙及面积大的墙面(粘贴外墙砖时)另外增加Φ6钢筋锚固件,纵向、横向750----1000mm设置。钢筋锚固件可利用剪力墙丝杆孔预埋设置,孔内锚固件做保温、防水、防锈处理。

楼层超过7层时,山墙部位应设置工字型钢嵌固带,在7—18层隔层设置,18层以上每层设置。

保温板粘贴首层起始点处设置角钢托架,每台班安装锚固件后应进行自检拉拔,数量不少于3%。塑料锚固件拉力每个大于5公斤,钢筋锚固件拉力每个大于15公斤为合格。

保温板与基层有效粘接面积率不低于70%,每一批进场粘接砂浆施工前7天做粘接样板试验。

保温板之间无胶拼缝,对接严密;所有保温板缝采用聚氨酯发泡剂灌填并抹平表面。

对于薄抹灰系统首层易受冲击部位,采用热镀锌焊网厚抹灰做法,面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阳角加焊镀锌角钢维护。

外墙突出墙面的装饰腰线上口向外侧按8%找坡,同时做防水处理;下口用电热丝切割鹰嘴粘贴滴水槽。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8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1)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2)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3)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4)

34、外墙洞口周边渗漏,窗台下部墙体返潮、涂料起皮防治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5)

工艺措施:

1)、窗台水平面及洞口两侧40cm范围内,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一道,防止墙体渗水。

2)、下部窗框安装前做灌水试验24小时,确保框体拼接严密。

3)、底框出水槽确保出水通畅。

4)、侧框1.2m范围的固定钉位,吹洗干净后加垫、打胶,做防水处理。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6)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7)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8)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199)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00)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防治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新工艺34项)(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