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近关于海天味业的争议,频频吸引我们的视线。

其是否存在添加剂超标或者国内外产品“双标”的问题,这都留待专业机构的评判。

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海天味业,这家千亿级行业巨头,是如何从一家小小的酱园,发展而来的。

海天味业是谁吐槽的(饱受争议的海天味业)(1)

一、从佛山的小酱园到新闻联播上的大品牌

上个世纪50年代,在公私合营的进程下,佛山对当地的25家酱园进行了整合,以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牌“海天酱园”命名了新成立的酱油厂——海天酱油厂。

海天酱油自此成为广东地区的知名品牌,但其真正走出岭南的时机,还要等到40年后。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大规模的国企改制浪潮下,很多经营业绩不好的企业,都被甩了包袱,但海天酱油厂,却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

在佛山市政府的支持下,海天酱油厂改制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公司,任命庞康为公司的总经理。

海天味业是谁吐槽的(饱受争议的海天味业)(2)

从副厂长走上了经理岗位的庞康,一下子得到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在他的坚持下,海天公司花费了3000多万元,引进一整套的国外生产线,要知道,这可是90年代,这3000多万元是企业好几年的产值。

此后,为了进一步扩充产能,2003年海天酱油又斥巨资引进了全国第一条全自动的包装生产线,2008年又从德国引进了10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使产品的所有加工工序均实现了自动化。

海天味业是谁吐槽的(饱受争议的海天味业)(3)

有了产能的同时,海天酱油也在品牌上发力。毕竟产量再高、产品再好,也要让消费者认可才行。

所以,从1992年开始,海天酱油就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营销团队,将其酱油品牌申请了商标专利。

1999年时,以高额价格竞拍到了央视《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环节广告的海天,更是一下子被全国人民所熟知。两年后,海天的销售收入总额就实现了十亿元的突破。

海天味业是谁吐槽的(饱受争议的海天味业)(4)

二、农村包围城市,率先占领下沉市场

与海天酱油同台竞技的还有李锦记、欣和、千禾等知名品牌,只是他们的首要市场争夺方向,都是一、二线城市。

但此时,海天却并没有盲目跟进,而是将视线,转向了全国的县乡、村镇市场。

2003年,海天经过多次的走访调研,制定了“全面开发县份市场,启动农村销售”的产品销售政策。

海天味业是谁吐槽的(饱受争议的海天味业)(5)

为此,海天还培养了一支超过1000人的地面推广团队,将海天的市场渠道,打入了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和1000多个县城中。

在村镇的农贸批发市场、城乡的便利店、村里的小卖部中,都能看到海天产品的身影。

同时,除了零售端之外,海天还重点布局餐饮行业。

通过与新东方厨师学校的合作,使从新东方的学艺出来的厨师,都习惯了海天产品的口味,这种习惯,又会进一步促使聘请这些厨师的店家,采购海天的产品。

数据显示,2020年,在海天在餐饮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

海天味业是谁吐槽的(饱受争议的海天味业)(6)

三、摆脱酱油制品的局限,进入多种调味品领域

从酱园起家的海天,到2010年前后,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瓶颈。

单一的酱油类产品,已经全面覆盖了市场,在细分领域、细分区域的小范围市场争夺,已无法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增长空间。

此时,海天开始了向其他调味料领域的产品延伸。

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海天进入了腐乳(平广中皇)、食醋(丹和醋业)和香油(合肥燕庄)等调味料领域。

其后,海天又推出了自己的复合调料品牌“@ME”,主打韩式部队锅、新疆番茄锅等火锅底料,以及盐焗粉、日式拌饭汁、日式捞面汁、小蒜蓉辣酱等复合调料产品。

海天味业是谁吐槽的(饱受争议的海天味业)(7)

如今海天已经成为了一个市值接近7000亿元的巨无霸,更连续四年入选央视的“品牌强国工程”,是中国民族品牌的代表。

但面对着收入增长的压力与来自投资者的预期,海天也正在进行着艰难的调整与转身。

我们由衷地希望,明天的海天,依旧是一个让中国人放心的民族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