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_→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元天历元年,1328年,在安徽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凤阳),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晚上有一间房屋出现异光,红光满地(自古大人物自带出生异象)。有个男婴出生了,这人就是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这孩子的父亲叫朱五四,母亲陈氏,朱五四给孩子取名“朱重八”。因为朱重八家是农民(最少三代),在元朝不是读书人和当官的是没有名字的,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朱重八家就一直这样,他祖父叫朱初一,兄弟姐妹都是简单的重七、重六、重五这些。

朱元璋的一生如何评价(天降大任于斯人也)(1)

朱重八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租地主的地种和一个豆腐店,这点收入在要交各种税的元朝,连养活一家人都困难。所以年幼的朱重八没法读书,稍微长大一点后,朱重八就去给一个叫刘德的地主家放牛了。

就这样一直给刘财主家放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重八的人生会跟他父亲一样。但是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灾难爆发后朱重八父亲饿死,母亲也饿死,全家就剩自己和二哥。

朱元璋的一生如何评价(天降大任于斯人也)(2)

可是父母死了,没有棺材,连一块埋葬的地都没有。朱重八去找刘财主,希望他能帮忙,但刘财主拒绝了,幸好有好心人帮忙给了他们兄弟两张草席,找了个地方让他父母入土为安了。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倘佯

埋葬父母后,朱重八被迫和二哥、大嫂、侄子(朱文正)分开,因为人多很难活下来。分开后朱重八为了活命到庙里当和尚去了,因为那时和尚日子好过,庙里有田产,有香火钱,多了还能出去开铺,和尚还能结婚(元朝)。而朱重八就去庙里当和尚去了,相当于打长工,这个庙叫“皇觉寺”。

可是很快灾难波及到庙里了,年仅17岁的朱重八被迫无奈出去云游化缘。就像《西游记》里,唐僧说的“悟空去化斋,为师饿了”。

朱元璋的一生如何评价(天降大任于斯人也)(3)

这期间朱重八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这三年可以说是朱重八人生最重要的三年,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

而为了活下去,他就要去乞讨,每敲开一扇门对他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人,这种长期的接触各种人造就了他看人的眼光。

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哪一个更重要?

回到皇觉寺后,朱重八继续在庙里待了五年,因为到现在为止朱重八也没想过要造反。为啥?因为造反不管在那个朝代都是要砍头的,但凡雄才大略的人都是谨慎小心的,为虑胜先虑败,就是自己输了会怎样,所以这种事要谨慎考量。

朱元璋的一生如何评价(天降大任于斯人也)(4)

但是仿佛上天需要他去推翻元朝,取而代之,他在庙了的这段时间,韩山童、刘福通揭竿而起,徐瘦辉、郭子兴等分分响应 。朱重八儿时就玩伴汤和来信,说自己在郭子兴部下做到千户了,让朱重八也来做义军。而朱重八还在考虑要不要去,这时有人告诉他,有人知道他要造反,要去告密,朱重八没办法连夜跑了,投军去了。

朱元璋的一生如何评价(天降大任于斯人也)(5)

从此朱重八聚集自己的势力,武有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等,文有李善长、刘伯温、宋濂等,还有自己的义子李文忠、朱文正、沐英等。随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把蒙古人驱逐出中原,同时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后一统天下。就连毛主席都称赞他和李世民是最会打仗的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