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音机还盛行的时代,市井中生活中的人们对于历史知识的获取和认知往往源于评书。茶余饭后,人们拿着小收音机听着里面精彩纷呈的各种演义。街头巷尾闲聊时,也爱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评书中的历史人物,乐此不疲。

《说唐演义》中人们喜爱的人物之一就是程咬金,这个人被描述为一个私盐贩子出身的大唐福将。他最知名的草包肚子和三板斧更是深入人心。但我们知道,演义就是演义,并非正史。程咬金在真实的历史中乃将门之后,出身世家。其曾祖父程兴,北齐兖州司马。祖父程哲,晋州司马。父程娄,济州大中正。其善用的兵器也不是什么长杆大斧,而是今天要重点聊到的主角:马槊。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七十二程知节列传有明确记载:“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

马槊是由矛演化而来。在中国军用矛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的矛由青铜铸造而成,分为酋矛和夷矛(据龙朝彬先生在《湖南考古辑刊》发表的文章来看,酋矛属于战车旗矛,夷矛属于战车上的实战矛)。到了战汉时期,随着冶铁锻打技术的提高,铁矛开始成为了战争的主要武器。且矛的使用方式也逐渐从战车用矛在向步兵矛、骑兵矛方向过渡。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 年),孙策攻打黄祖,刘表派了五千长矛兵去援助黄祖。可见长矛已是当时军中的主要作战兵器。

东汉末期时,骑兵矛逐渐演化,其中强化升级的一个版本即是后来的马槊。至于三国时期蜀国工匠制作出的带有金属枪头的枪,则可以看作是矛的一个简化、低配版。

三国时期,矛、枪、槊同时出现在了战场上,直到两晋时期,简易、节省成本的枪才逐渐替代了矛。而比矛更加昂贵的马槊还依然纵横在沙场之上。

马槊破甲能力(古兵杂谈胜己为王)(1)

到了南北朝,骑兵作为战争中举足轻重的重要战斗力得到了空前发展,马槊更加成为了王者一般的存在。重装骑兵和很多骑兵大将的主战兵器都是马槊。马槊与重铠防护的主流对应抗衡,善使马槊几乎成为南北朝乃至隋唐武将的必修课。北朝猛将高敖曹在战场之上就独爱马槊。《北史·高敖曹传》中既有如下文字记载:“昂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而南朝梁简文帝也专门撰写过《马槊谱》,对马槊的实战技法做了详尽的总结归纳。

我为什么要说马槊是王者而且比矛昂贵呢,这是由马槊的制作工艺决定的。先不说马槊槊锋非常长,远非普通枪、矛可比,需要高超的锻打技艺,仅仅马槊的杆就与矛、枪杆子的单一材质截然不同。它是将韧木或竹削成篾片,然后与生漆、桐油、葛布、麻绳的巧妙粘合。一根马槊杆的制作工期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这样制造出来的槊杆,材质虽然是以木为主,但柔韧性极好,战时钢刀的劈砍根本无法对其造成伤害。

马槊破甲能力(古兵杂谈胜己为王)(2)

可以这样说,马槊就是那个时代的长杆兵器之王。在大英雄的手里,可万夫不挡。尉迟恭是唐太宗手下第一猛将,善用马槊,《资治通鉴》里记载了李世民曾对尉迟恭说的这样一句话:“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战争,大到国与国,小到自己与自己欲念的争斗,其实都是战争。君王统治国家,个人把握人生轨迹,控制欲望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高洋,灭东魏建立北齐,史称北齐文宣帝。北齐初年高洋曾励精图治,对内整顿吏制、兴农办学,对外不仅抵御来犯强敌并且南北征伐,开疆扩土,曾被突厥人称为英雄天子。可惜后期心中欲念渐渐如出笼猛虎,无法自控。自此疯狂暴虐,再也无法回头。

《胜己为王》

做一个王

主宰生命的走向

做一个王

征战四野八荒

做一个王

抵挡着万里风雪

做一个王

孤独而辉煌

在终极的战役里面对自己

涅槃重生,胜己为王

—— 容海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