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部分家长都知道阅读的益处,孩子通过大量阅读可以积累更多知识,理解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都能在阅读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教育方面这几年的改革,也不难看出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并且语文试卷中阅读的份量,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阅读。
然而很多孩子阅读量达不到,并且阅读质量和速度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提升。阅读过程存在问题,也就难以养成阅读习惯,所有能带来的好处或许也就体会不到,学生之间的差距就此拉开。
儿童阅读达人朱新娜专门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剖析,并且她还提出了相比读书速度,家长更应该重视流畅程度。
01、担忧阅读速度,不如重视阅读流畅程度阅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动,而是需要各个感官活跃配合起来,人们在读书或者文章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会把文字转换成大脑中的声音,这个过程需要大脑协调视觉和听觉。
只有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阅读起来才更流畅。孩子最初阅读只是认字,简单地把这个字通过视觉和听觉结合认识,然后才能理解字词意思,从而理解一句话一篇文章的意思。
这个过程需要认知词语并且语句的连接,对孩子来讲在认字方面就耗费了时间,再通过大脑加工这些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必定需要时间。
一旦对字词的认知达到一定水平,看到一句话马上能经过大脑加工字词句意思,阅读会变得更流畅。所以与其担忧速度不如重视流畅度,让孩子阅读更准确,速度自然会提升。
哈佛大学的珍妮·查尔提出识字是影响流畅程度的一个阶段,另外验证期也影响着流畅程度。
小学低年级孩子们要具备读音与字词对应的能力,也就是识字能力。到了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字已经熟悉,就要验证,阅读过程中大脑调动所学到的字,使阅读流畅。如果到了6年级孩子的阅读仍然不流畅,就需要引起重视。
02、判断孩子阅读是否流畅阅读流畅度差的表现:在读书时大声朗读出来的时候会打磕,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走神甚至发呆。或者默读时嘴巴不由自主地想读出声,显然就是不连贯不流畅,或许孩子是对字陌生。
读完后不理解内容的表现:看完一本书或篇文章后,孩子并不能总结出大概意思,或者说并不知道故事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不能理解书中人物的感受或者想法,也不能把书中的时间与现实生活关联。
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很多不认识的字词,并且用了很长时间也没能读懂,读的过程中无法将书中的情景在脑海中显示,这都表示阅读流畅度需要提升。
03、如何解决阅读速度问题?在阅读第一次接触到内容时必然速度会慢,如果多次阅读过的读物,速度自然就会轻松提升。
阅读过程中速度慢,但是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完全没问题,就不必担忧。只需要鼓励孩子多读,速度慢慢会练出来。
如果不仅速度慢,理解还有偏差甚至不能理解,那就需要增加孩子识字范围、锻炼理解能力来提升速度。
速度快但理解不全面也不是好的结果,就需要引导孩子认真吸收阅读的内容,并且家长还可以和他讨论有关内容,加强记忆和理解。还可以通过事先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理解能力,从5方面来引导孩子合理掌握阅读速度。
1、关注阅读专注度
阅读时走神,要找出读不下去的原因,针对性训练。但孩子阅读一本书时如果不能专注频繁走神,说明这本书不适合,可以暂时放一放再读。
2、做示范
父母有感情地朗读给孩子做示范,让他领悟感情和语境,分辨怎样断句。
3、轮换阅读
同一本书,家庭成员轮换阅读,每人一段或者一个篇章,互相感受一下阅读方法。
4、阅读内容选择
年龄段不同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认知、理解程度不同,选择适合年龄段的读物。有计划地阅读,比如一本书每天读多少页,这样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5、反复阅读
每一篇文章或者每一本书第一次读的时候会很陌生,或许孩子还有不认识的字词,阅读也不会流畅更谈不上速度。
通过反复阅读,一次比一次熟悉,先保证阅读质量,阅读流畅度和速度也会提升。
碎碎念:
如果读书速度慢,阅读质量差,会导致花费了时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或者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没有逻辑性、不理解,这样的劣势对阅读质量或速度及其不利。只有通过日常多练习,多读才能逐渐熟练,阅读也更流畅,对内容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孩子也能不断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