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许多不太了解冬奥会项目的观众,很容易把二者混为一谈。比如2014年张虹夺得金牌后,媒体报道这是中国的首枚速度滑冰金牌,笔者有位朋友就和中国首枚短道速滑金牌分不清了,他纳闷地问笔者:“2002年杨扬不是获得了该项目的首枚金牌了吗?”其实杨扬获得的是中国冬奥会首枚短道速滑金牌,也是中国第一位冬奥会冠军。
事实上,这两个冰上项目的差别很大,从俗称上来说,速度滑冰被称为“大道”,而短道速滑则被称为“短道”。“大道”和“短道”的比赛从赛场到装备,再到规则都各不相同。
速度滑冰是一项在400米赛道上较量滑行速度的冰上体育运动,从事速滑运动有助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增强防寒能力,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400米赛道分内道和外道,2人1组进行比赛,每滑1圈到达换道区时,内道起跑的运动员须换到外道滑跑,而外道运动员则须换到内道。速滑项目按照国际滑冰联盟的规则规定,分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和全能4种,每种均分男女组。分为500米,1000米,1500米。
国际性速滑比赛,开始于1889年,这一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了第1届国际速滑比赛。
1892年,“国际滑冰联盟”正式成立。
1924年第一次冬奥会设男子速滑比赛项目;1960年,增加了女子速滑比赛项目。
上世纪60年代,挪威、瑞典和前苏联的速滑运动员各有胜负。中国运动员王金玉和罗致焕曾打破世界全能纪录,罗致焕并获得1枚世界锦标赛的金牌。
进入80年代,第13届冬奥会标志着现代速滑水平已经很高,欧美争夺激烈,传统速度滑冰强国挪威和前苏联成绩下降。
而美国的E·海登却独揽5枚金牌,成为一时之雄。
中国的滑冰运动历史悠久,宋代出现了由滑雪发展而来的“冰嬉”。
19世纪末,欧洲的滑冰运动传入中国,速滑运动逐渐成为北方民众喜爱的冬季运动。
1963年世界锦标赛,王金玉和罗致焕均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纪录,罗致焕在1500米比赛中获得金牌。
2014年2月13日,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决赛,中国选手张虹夺得金牌,这是中国冬奥会上的第一枚速滑金牌,创造了历史。
短道速滑是冬奥会项目,全称“短跑道速度滑冰”,实际上是从速度滑冰发展出来的一项运动。短道速滑比赛场地的大小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长度为111.12米,短道速滑历史不长,19世纪80年代起源于加拿大,当时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爱好者经常跑到室内冰球场上练习,不久就产生了室内速度滑冰比赛。
1992年,短道速滑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被首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短道速滑项目1981年进入我国。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短道速滑队这一集体在冬奥会、世锦赛、世界杯总排名上,先后有23位优秀运动员,20次打破纪录,获得103个世界冠军,
其中的名将有:李琰、杨扬、王濛、李佳军、周洋、武大靖等。
在历届冬奥会上获得7金、10银、7铜的成绩,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看完本文,朋友们你知道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二项体育运动的区别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