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的《1942》

用数字为标题的电影,看过灾难片《2012》,看过历险记《77天》,每一部都看得让人揪心与难受。而《1942》这部2012年上映的片子,一直因为各种原因,直到昨天晚上,才在手机上看完。看完后,内心除了沉痛还是沉痛。

在原著《温故1942》中有这样一段话:“寥寥中原,赤地千里,河南饿死三百万人之多。……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丘吉尔感冒。……五十年之后,我们知道当年有丘吉尔、甘地、仪态万方的宋美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有谁知道我的故乡还因为旱灾死过三百万人呢?……三百万是三百万人自己的事。……是小节而不是大局,是芝麻而不是西瓜。当时世界最重要的部分是白宫、唐宁街十号、克林姆林宫、希特勒的地下掩体指挥部、日本东京,中国最重要的部分是重庆黄山官邸。这些富丽堂皇地方中的衣着干净、可以喝咖啡洗热水澡的少数人,将注定要决定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命运。没有千千万万这些普通的肮脏的中国百姓,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反革命历史都是白扯。他们是最终的灾难和成功的承受者和付出者。但历史历来与他们无缘,历史只漫步在富丽堂皇的大厅。”

影片内容并不复杂,一个还算良善的地主因为旱灾和蝗灾,家中粮食被土匪和村民抢劫一空,而且自己的混蛋儿子也在争斗中死去,为了躲避灾荒,加入了逃荒的群众中,拉着自己积攒多年的银元和粮食上路了,沿途经常看到饿死的逃亡者,而一次日本空军的轰炸,自己家的粮食和银元也被撤离的国民党军队全部抢走,最终他和他的妻子、怀胎8月的儿媳妇、女儿、一个自小生活在他家的雇佣工人,从避难者变成了真正的逃荒者。在逃荒过程中,他家和另一家贫农逃荒者,为了互相照应,一同上路。

河南在灾情,在1942年,属于世界上无数事件中的一件,正如原著作者刘震云所写“……三百万是三百万人自己的事。……是小节而不是大局,是芝麻而不是西瓜。当时世界最重要的部分是白宫、唐宁街十号、克林姆林宫、希特勒的地下掩体指挥部、日本东京,中国最重要的部分是重庆黄山官邸。这些富丽堂皇地方中的衣着干净、可以喝咖啡洗热水澡的少数人,将注定要决定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命运。”

当时的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在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河南省政府主席均提报河南旱灾情况下,依然把白宫、唐宁街十号、克林姆林宫、希特勒的地下掩体指挥部、日本东京视为自己的更重要的任务,对河南旱灾不管不顾。当灾区近两个月后看到《时代周刊》记者的现场拍摄照片,才下令拨付8000万斤粮食给河南救灾。而经过各级官员的吃拿卡要,最终这8000万斤粮食仅仅有一小部分真实的发放到灾民的手里。

历时三个月的逃荒,主人公老东家(张国立)饰演、结对逃荒的瞎鹿(冯远征)饰演,老东家死了妻子、儿媳、孙子,自己读过书的女儿也为了活命和救家人的命自愿用自己换5斤白面,而瞎鹿死了老娘、自己也为了一头驴而被官军打死,最终女儿和儿子也不知所踪。影片的最后,是老东家逆着逃荒路线,在路上收留了一个同他一般所有家人都死了的七八岁的小女孩,一起向老家走去。从片尾的字幕看,这个孤寡的老地主和可怜的小女孩,算是在这场死了300万人的灾难中活了下来,但那300万人,死了就是死了……

当然为了丰富影片的元素,加入了一个信奉基督教的中国人在逃荒人群中布道,加入了一个美国记者用调查记者的方式记录那段历史,加入了一个法院的厨子因逃荒被任命为战区巡回法庭庭长后又为了活命成为日军的厨子,加入了日本鬼子的疯狂杀戮,还有很多情节在此无法一一记录。

整部片子,我几乎过半的时间都泪水流了下来,这世界为何会这样,老天又为何会这样,上帝为何总输给魔鬼?

没人能够回答。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但愿永远不用经历,那种天灾与人祸同来的情节。

感谢作家刘震云,感谢冯小刚导演。

历史的意义不是用来赞美,更重要的意义是,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虽然黑格尔不这样认为,但我依然抱有这样的期望。

谢谢阅读!

2020年7月23日

1942令人落泪的话语(沉痛的1942)(1)

树皮,是用来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