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一切都是机缘,包括读书。

我从未想到有一天会重新读鲁迅的书。因为从小学什至初中语文课本里每一学期都会有至少一篇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在读书生涯里遇见的中心思想和语句理解的相逢下,我早已丧失了对先生文字的好奇和惊喜。

重读的缘分是,有一次看到网络上征集“有没有看到一句话,让你无比的绝望?”我看到有人用鲁迅《而已集》中的一句话——“这是真的,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每年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他不至于适用于十年二十年之后。倘这样,中国可就要完了,虽然我倒可以自慢。”——作了回答。一刹那,我被震撼到了。

于是,我重新找到了《呐喊》这本书,惊奇地发现,鲁迅先生写下的文章,某些话直到今天仍然适用。

比如:1.讽刺欺上媚下之辈

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2.讽刺“熊孩子”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

一:《呐喊》篇

其实《呐喊》讲的是对底层穷人的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乡》里的闰土,作者这样写到“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片刻,便拿出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面对生活中的苦难,除了觉得苦以外,什么都改变不了。岁月把苦难刻在了人的骨髓里。我们很难想象童年时候那个天真可爱的闰土怎就在多年之后变了一副模样呢?

祥林嫂悲惨命运(祥林嫂的一生)(1)

《呐喊》讲的是中国人的麻木和愚昧。《呐喊》更诉说的是国人人性中的恶——强者欺负弱者。阿Q欺负比他更加弱小的小D和尼姑;穿短衫的穷人嘲笑比他们更加可怜而可悲的孔乙己。

而更让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祝福》中那个命运悲惨的“祥林嫂”,直到现在我对“祥林嫂”依然充满怜爱的心情。

二:祥林嫂

祥林嫂从家中只身逃出,初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虽无财物,还有青春。再到鲁镇时,装束还是一样的,多了一个“荸荠式的圆篮”和“一个小铺盖”,但象征着青春的两颊上的红色却没有了。这让我们看到“祥林嫂”慢慢的褪去了青春而后迎来了她真正要面对的生活,最后慢慢看到了祥林嫂的命运和最后的遭遇。

祥林嫂悲惨命运(祥林嫂的一生)(2)

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的不平待遇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飘雪的天气里。

鲁迅先生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就是要通过她来表现对解放妇女的社会问题的思索。要寻求解放妇女的道路就要认清她们遭受不幸的原因,祥林嫂自身的主要原因就是愚昧,而她的愚昧则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祥林嫂终其一生也没有反抗了周遭的一切!

祥林嫂悲惨命运(祥林嫂的一生)(3)

有人说祥林嫂的死是当时社会的遭遇

1、大家认为祥林嫂有“克夫”之相,才会把被拐卖的罪过强行推给祥林嫂,才会认为祥林嫂的改嫁是个罪过。

2.柳妈让祥林嫂去捐门槛之后,大家对祥林嫂的态度却没有变,这使得祥林嫂的心再一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

3.鲁四老爷只是受封建文化影响颇深,以为祥林嫂是个不幸之人。但是,鲁四老爷的凶残以及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当时有人给他一份希望,祥林嫂会不会摆脱这样的命运。

在《呐喊》里,我们也会感受到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他试图在一群睡着的人群中呼喊,得到几个人,哪怕是一个人的回应。鲁迅先生最终弃医从文,从精神上拯救中国人民!

《呐喊》中的角色都是坐着细心雕琢而成,他们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身上有别人无法理解的特征,极具个性,但却有代表了那个社会大多数人的命运,甚至可以说他们是那时候大多人的真实写照,成为时代的缩影。看到闰土痛心变化我们看到对贫苦人民的无情压榨;杨二嫂尖声历气窥见了爱占便宜的国民劣根;祥林嫂无端的“可能是老了罢”体会到封建礼教的“吃人”……

 现代社会,早已不是那残酷、专制的封建社会了,但仍存在一些类似于“吃人”的不平事。比如一些非法犯罪分子在网上发布的一些针对某人的人身攻击;官场上暗地里的争斗;一些杀人、贿赂事件等等。这些相对于过去,我觉得渺小甚微,中国有能力去解决这些事情。我也相信,在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这些问题会渐渐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