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年”乐了陇中群众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定西市文化概况?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定西市文化概况(文化年乐了陇中群众)

定西市文化概况

“文化年”乐了陇中群众

——定西市春节文化文艺活动综述二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谦虚

2023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寻常的,跨过三年特殊时光,迎来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

书香阅读、经典诵读,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非遗展演、秦腔演出,“文化年”真正乐了陇中群众。

过年,是幸福的团圆味道,更是文化的赓续传承。今年春节期间,定西市文旅系统以弘扬“感恩创新苦干,勇毅追赶奋进”新时代定西精神为主题,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定西特色文化为重点,大力开展了书香阅读、非遗展示展演、优秀影视剧目展播展映、秦腔惠民演出等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当春节遇上非遗,那便是陇中人沁到骨子里的年味儿。

1月28日,“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2023年定西市优秀非遗项目展演在定西市体育运动中心广场精彩上演。《洮岷花儿》《金猴送福》《秦腔清唱》《川剧变脸》《云阳板》《摊舞》《巴当舞》等十多个节目轮番上演。

“我们将内容丰富的非遗项目搬上舞台,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近距离为广大市民展现‘非遗’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市非遗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元宵佳节,岷县中寨镇古庄村乔家沟社村民通过巴当舞表演欢度节日。

活动当天,在村子中央宽阔平整的打麦场上,表演者在“春巴”(巴当舞曲谱传承人)的带领下,以“安场”“敬山神”“扯节令”等步骤集中进行巴当舞表演活动,巴当声声营造出浓郁、喜庆、祥和的新春年味。

皮影戏是传统艺术中的一类典型代表。今年春节期间,市文化馆联合市非遗中心开展了“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皮影戏展演活动。

一盏灯,一块幕布,一段充满中国民俗气息的配乐,皮影戏老师贴近幕布熟练地摆弄皮影道具,伴随着起伏的锣鼓声,有声有色地表演着,让观众领略并享受到它令人荡气回肠的独特魅力,激励的打斗场景,更是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台上演员演得精彩,台下观众看得开心,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幸福、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氛,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1月24日,定西市百花演艺有限公司演出的“过年七天乐·秦腔唱陇中”精品剧目在定西市体育运动中心广场如火如荼开展。

当日,定西市体育运动中心广场上,广大戏迷朋友们蜂拥而至,驻足观赏,乐而忘怀,津津有味地观看精彩的秦腔演出。台上,秦腔演员精彩亮相、轮番献唱;台下,群众兴高采烈、赞不绝口,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着精彩瞬间。

“我是从小看着定西的传统大戏长大的,无论在哪里,一听到秦腔,就浑身激动,最喜欢看秦腔大戏,家乡的年味儿就是浓!”前来看戏的群众高玉刚激动地说,看到家乡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作为外地游子非常开心。

同时,各县区依托“乡村舞台”“农村大戏台”,结合“送戏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地方曲艺展示展演,不断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秦腔爱好者的文化需求。

“锵锵锵、锵咚锵,新年里来唱大戏,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期间,安定区青岚山乡开展了过年唱大戏、社火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惠民活动。

今年,通渭县的年味儿不但浓厚而且还非常有文化特色。春节期间,通渭县美术馆举办的木版年画DIY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人来参加。在美术馆,一幅幅喜庆祥瑞、色彩亮丽的年画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孩子们拿着彩笔,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仔细地为拓印好的木版年画填色。在孩子们稚嫩的画笔下,一幅幅“福娃”“钟馗”“尉迟敬德”等木版年画跃然纸上。

在陇西县,文化场馆里的年味更足。

陇西县博物馆、图书馆同步举办了“文物里寻年味 博物馆迎新春”系列主题社教活动和春节民俗知识竞猜活动。

讲解员带着小朋友在展厅参观一件件有关传统节日的文物,耐心细致地介绍着每件文物的来历,讲述着小年的历史渊源,解答着小朋友的问题,带孩子们吃灶糖、听灶王奶奶的故事,画灶王的年画,让孩子们在玩耍中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临洮县博物馆还推出大展宏“兔”系列文化活动。大年初六上午九点半,临洮县博物馆里的青少年活动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积极参与“兔年绘兔”艺术创作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绘制萌兔。

学生家长李霞说:“往年都是带着孩子逛街买零食,今年带着孩子来到博物馆看展览,参加社交活动,了解咱们自己的民俗文化,过一个不一样的有历史味的新年。”

农历大年初五,空气里透着清冷,渭源县路园镇小园子村文化广场上却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小园子村2023年“红火日子?火红年”新春文艺汇演在这里精彩上演。

彩扇翻飞,锣鼓喧天。精彩的腰鼓表演,敲出了大家面对红火日子,期待加倍努力的“新春协奏曲”。广场舞、舞狮、舞龙、太平鼓表演轮番上阵,让村民享受了一场激情震撼的视听盛宴。

小园子村村民贾转林说:“我一直在敦煌创业,今年回家过年,看到乡亲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也很高兴,特别是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让人眼前一亮。”

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新年俗”。

今年春节,多部影片上映,丰富多样的影片类型吸引了大批观众走进影院。大年初二,记者走进定西各大影院,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已经看了《满江红》《无名》和《流浪地球2》。”这个春节假期,21岁的王凯很“忙”,看电影成了他过大年的休闲方式。

今年春节期间,定西各大电影院开展了“定西过大年·欢乐看电影”——电影双周观影惠民活动,集中展映喜剧影片、红色影片、动画影片、经典影片等。同时,全市组织开展电影放映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活动。截至目前,共放映100多场次。

过年新风尚,书香伴佳节。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热闹欢快气氛相比,静享阅读时光,在图书馆里过个“书香年”成了新风尚。

春节期间,定西市图书馆正常开馆,举办了“书墨飘香 悦享新年”“弘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等读书活动,开展了阅读分享、诗歌朗诵、线上“定西悦读”系列展览和讲座,为更多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过年不忘读书,既是一种新风尚,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各县区图书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安静地看书。

自习室内,则显得更静谧、温馨、祥和。同样,在安定区四座24小时开放的“城市智慧书屋”里,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让市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文化年”。

大年初一刚开馆不久,家住临洮县洮阳镇北关村的王女士就带着女儿明明来图书馆看书。母女俩各自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书籍,坐在一起,静静地阅读起来。冬日清晨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透过一排排书架,刚好洒在两人的脸上。

这一幕美好温馨的阅读时光深深感染了临洮县图书管理员王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春节期间每天都会有读者来图书馆看书,他们已不满足于节日期间的娱乐,更注重内心知识的丰盈。”王娟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春节期间,全市各县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纷纷举办“学习二十大·经典向未来”诗歌诵读会、“书香为伴·文明同行”“弘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阅读分享会、“书香定西·畅想未来”少儿诗词朗诵比赛等阅读活动;同时,组织青少年学生、中老年群众、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及干部、教师等参与分享体验,激发更多人走近经典、热爱经典,达到以赛促学、寓教于乐。

文艺之花为人民绽放。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让群众过足了文化瘾,让人不禁感叹:这个春节年味儿更浓、欢乐更多;一场场文化惠民活动带着地气、冒着热气、聚着人气,人民群众生活因文艺滋养而丰富多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