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情腰鼓文化 萦绕艾岗乡农家心头数百年的浓浓乡愁(1)

艾岗乡腰鼓培训班

仲夏之夜,凉风习习。7月25日晚,伴随着文化广场明亮的灯光,河南省西华县艾岗乡艾岗村的腰鼓队员们如期而至。在领队冯小争的指挥下,20多名姐妹们摆好队形,高高兴兴地敲起了腰鼓、跳起了舞蹈。这样的镜头,艾岗乡各村的文化广场上,几乎每晚都有村腰鼓队在上演。

“现在农活不太忙,白天在家闷了一天,晚上出来兜兜风。姐妹们聊聊天,敲敲腰鼓,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一下心情,回去能睡个安稳觉。这几年村里还给我们硬化了广场,搭起了大舞台,四周装了太阳能灯,现在的心情可比以前好多了!”谈起腰鼓,苏桥村今年刚满40岁的腰鼓队员安艳丽高兴地对记者说。

乡村风情腰鼓文化 萦绕艾岗乡农家心头数百年的浓浓乡愁(2)

艾岗乡在练习中的腰鼓队员

腰鼓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

艾岗乡地处偏僻,是西华、扶沟、鄢陵三县接壤“鸡鸣闻三县”的接壤区域。数百年来,腰鼓以其喜庆的外表和铿锵爆发的鼓声,一直是艾岗乡农家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全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文化形式。许多农家堂屋大厅醒目处都悬挂有腰鼓,红红的腰鼓、多彩的鼓槌寄托了农家更多的期许和祝愿。

“艾岗的腰鼓可有几百年的历史啦”!麦庄村的“老腰鼓” 邱烟今年80多岁了,尽管满头银发,可是腰板仍是挺得笔直:“俺乡的村民多是明末从陕西迁来的,腰鼓文化也是那时候带过来的。我是跟着俺娘学习的腰鼓,俺娘又是姥姥‘徒弟’。腰鼓技艺是一代传一代,一个老师一个传授,一个村一个敲法,表演形式也有好多种”。

“三岗革命根据地”所在地陵头岗村的退休教师,年近80岁的郭金花是本村腰鼓队的技术“顾问”,说起腰鼓的事可是滔滔不绝:“打老日的时候,俺村的姐妹们白天敲腰鼓,欢送‘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去前线抗日杀敌。晚上给战士们做军鞋,制干粮。新中国成立时,姐妹们敲着腰鼓,打着红旗,高兴得挨村挨乡去宣传,一天走了五六十里路,根本就不知道累......”

在半截楼村村委会,省委宣传部驻半截楼村第一书记马本胜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半截楼村有个老腰鼓队员樊春,今年已经84岁了。樊奶奶从小姑娘时就喜爱腰鼓,一直到白发苍苍仍然坚持不懈。10多年前,樊奶奶的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儿媳又改嫁他乡。老人家独立抚养自己年幼的孙女。依靠腰鼓的支撑坚强的生活下去,让孙女顺利的读完了高中。2018年,应省节目组的邀请,樊奶奶还把腰鼓敲到了河南电视台‘移动戏曲’的演播大厅。”

乡村风情腰鼓文化 萦绕艾岗乡农家心头数百年的浓浓乡愁(3)

(艾岗乡红色腰鼓表演中)

留下传统的小腰鼓文化符号

在潘南村腰鼓队领队闫婷家里,一座传统的青砖黛瓦房内,洁白的地板砖一尘不染。闫队长指着墙上挂得整整齐齐的匾牌,柜子里成摞的荣誉证书,自豪地对记者说:“看看这些,都是俺村腰鼓队在县、乡比赛中获得的荣誉。俺乡举办的10多届腰鼓大赛,俺村基本上每次都得大奖。2015年,县里举行的‘红樱桃杯’腰鼓大赛,俺想去的腰鼓队,快把特等奖、一、二等奖都给‘承包’完了。在场的观众都说,艾岗的腰鼓是‘上鞋不用锥子---真(针)中’。”

“近20年来,艾岗乡投入了大量资金,给各村腰鼓队统一购买了腰鼓和服装,目前全乡22个村已成立腰鼓队46个,腰鼓队员1000余人。其中半截楼村文化合作社、三岗革命根据地红色记忆文化合作社还成立了2个‘百人腰鼓团’,人数210多人。‘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背起腰鼓就会扭’,艾岗乡会敲腰鼓的人数现在大约有2000之多。侯桥、潘南几个村还以腰鼓队为中心,编排了雅俗共赏的文艺节目,已经连续自导自演了3年‘村晚’。”提起艾岗乡腰鼓的发展,乡党委宣传委员郭海涛非常激动。

乡村风情腰鼓文化 萦绕艾岗乡农家心头数百年的浓浓乡愁(4)

(艾岗乡金腰鼓百人团在排练中)

一定要打出小腰鼓品牌

在艾岗乡文化站,记者偶遇了县文化馆馆长徐同顺。徐馆长指着文化站影集中一张照片对记者说:“这是艾岗乡去年腰鼓骨干培训班的合影。艾岗乡每次腰鼓大赛我都是评委主任,因此对艾岗腰鼓比较了解。该乡20多年来,在做足‘腰鼓文章’、锻造腰鼓品牌上没少下功夫。我们馆也经常派专业老师去传授技艺,艾岗乡还创新了腰鼓比赛形式,组织了多期‘金腰鼓杯’周冠军、月新星、季度新作品擂台赛,让每一个队员们都有了展示的机会。”

乡村风情腰鼓文化 萦绕艾岗乡农家心头数百年的浓浓乡愁(5)

小腰鼓迎亲兴起文明新风

2021年7月份,艾岗乡作为省文化合作社现场观摩会的主会场。在前期筹备中,省文化志愿者协会办公室主任李道畅,作为主策划一直在艾岗乡工作,与腰鼓队员朝夕相处。在基层调研的李主任一听到我们了解艾岗腰鼓的情况,就通过电话与我们兴致勃勃地畅谈起来:“观摩会举行前,艾岗腰鼓队的姐妹们放下手中的农活,每天准时来到训练场地。冒着炎热酷暑,刻苦训练技艺、编排方阵队形。漂亮的脸蛋都晒黑了,干净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多次,三个月下来也从来没人叫苦叫累。10月14日,艾岗乡腰鼓队员表演的百鼓合奏、百人合唱,百扇共舞、百花绽放,助力了‘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现场观摩会暨文化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启动仪式’在这里成功举行,也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

乡村风情腰鼓文化 萦绕艾岗乡农家心头数百年的浓浓乡愁(6)

(艾岗乡腰鼓队在河南省文化合作社现场会上表演)

小腰鼓带来的文明新风

“我们乡有个古老的习俗:谁家举办红喜事都要邀请腰鼓队迎亲、贺喜,腰鼓队的到来会给主人带来好运气和好名声。如果请不来腰鼓队,主人就会感觉到在众人面前没面子。

针对当前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的陈规陋习,乡村引导腰鼓队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对于按照‘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办事的农户,腰鼓队全力支持,腰鼓迎亲、参演贺喜分文不取。对于那些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索要天价彩礼的,即使主人高价聘请,腰鼓队也拒绝上门。

腰鼓队的‘闭门羹’确实起到了大作用,为了自己的脸面名声,大部分村民都会提前预约腰鼓队。2021年,全乡因此取消了大操大办200多起,节约资金100多万元。抵制天价彩礼110多起,节省1800多万元。腰鼓队成了村民身边乡风文明的‘播种机’,移风易俗的‘宣传队’”。说到这里,艾岗乡乡长寇二勇喜笑颜开。

乡村风情腰鼓文化 萦绕艾岗乡农家心头数百年的浓浓乡愁(7)

艾岗乡第11届腰鼓大赛进行中

摆起小腰鼓擂台,让省内外腰鼓队走进艾岗比赛交流

鲜艳夺目的服装、通红发亮的腰鼓、乌黑铮亮的音像设备,都整齐地摆放在半截楼村新时代文化合作社办公室内。第一书记马本胜告诉记者,这是驻村工作队刚刚为腰鼓队配备的430余套服装、440余件道具和整套的音像设备。大家打开了大盘鼓的包装箱,马书记忍不住诱惑,抄起还没佩戴彩绸的鼓槌,有模有样地敲上一段,赢得了在场人员的喝彩。

乡村风情腰鼓文化 萦绕艾岗乡农家心头数百年的浓浓乡愁(8)

(艾岗乡红色腰鼓百人团在排练中)

在艾岗乡党委办公室,党委书记姚广峰笑着对记者说:”继承和弘扬好传统腰鼓文化,才能记得住乡愁,守住自己的‘根’。才能重构乡村的幸福未来。今年6月份,我们乡被省文旅厅定为生态旅游示范乡镇,陵头岗村、半截楼村为乡村旅游特色村。我们要紧抓这个机遇,积极探索腰鼓文化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高度融合。以‘打出豫东威风、传承乡音乡情、营造文明新风、培育技艺新星、推销腰鼓礼品、助推乡村振兴’为方向,利用‘腰鼓走亲’‘腰鼓擂台赛’的形式,面向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开展腰鼓‘邀请赛’,把艾岗乡腰鼓敲响全市、全省和全国。邀请省内外腰鼓队前来打擂交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