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辉园是康熙帝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赐园。嘉庆帝在《绮春园记》中写道:“斯园(即绮春园)先名交辉,为怡贤亲王赐邸”。允祥七子弘晓继承亲王爵位后,仍然住在此园,直到乾隆中叶迁出。

怡亲王和廉亲王关系 怡亲王允祥与交辉园(1)

允祥与四兄雍正帝胤禛的亲密关系

允祥(1686~1730)是康熙帝第十三子,雍正帝继位后,即封为和硕怡亲王,命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事务。胤禛说:“辅政之初,阿其那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怡亲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俾奸不得肆其志。”雍正四年七月,胤禛御题“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匾额赐予允祥。

怡亲王和廉亲王关系 怡亲王允祥与交辉园(2)

康熙年间,诸皇子斗争异常激烈,但允祥与胤禛之间交往不断,关系很好。允祥常到四兄的赐园圆明园宴饮歌咏,并曾多次写诗相赠。允祥《圆明园燕集呈雍亲王四首》写道:

绿水名园倚绛霄,

欢联华萼应嘉招。

跻攀不尽登临兴,

阆苑蓬壶路未遥。

芝榜高题御墨鲜,

阳春烟景浩无边。

圆通妙谛谁能会,

一片光明照大千。

允祥在雍正八年(1730)五月病逝后,雍正帝亲临祭奠,命配享太庙,谥号为“贤”。皇帝还亲撰《怡亲王允祥碑文》,对这位十三弟给予极高的充满亲情的评价:“于戏,念股肱之谊重,雕刻金镛;眷手足之情深,辅扬玉牒。功高德茂,享亘古之鸿声;生荣死哀,备生人之全福。将使斯之炳焕,偕星耀以流辉;贞石嵯峨,与峰峦而永峙!”

允祥终生忙于政务,但也经常吟咏诗篇。允祥去世后,雍正将自己保存的允祥诗手稿共三十二首,全部整理汇为一帙,亲撰《题辞》,命名《交辉园遗稿》,附于雍正自己的诗集之后。他称赞允祥的诗作“抒写性情,和平大雅,无纤毫尘腐之气”。他写道:“王以不世出之名贤而有此清新清逸之词翰,且忠孝慈惠之意,荡然流露于笔墨间,吉光片羽,岂惟朕心不忍湮没,谅亦天下后世所共珍欤!”

怡亲王和廉亲王关系 怡亲王允祥与交辉园(3)

雍正八年(1730),雍正帝命允祥第七子弘晓袭封和硕怡亲王,当时他仅九岁。乾隆帝弘历继位后,对弘晓倍加关心和照顾。他说:“皇考时怡贤亲王一德一心,赞襄国政,深蒙皇考嘉奖优待。今朕当仰体皇考圣心,眷爱怡亲王弘晓,教诲作养之。”在乾隆元年(1736),弘晓十四岁时即在内廷行走,并拣选翰林官林令旭做他的教师。乾隆四年命弘晓管理藩院事务,五年任正白旗汉军都统。弘晓于乾隆四十三年病故。

两代怡亲王居住交辉园

雍正三年(1725),皇帝将交辉园赐予怡亲王,胤禛即皇帝位后,即兴工扩建圆明园。雍正三年八月二十七日,首次正式驻跸圆明园,并在当天传谕:“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为在御园上朝理政作准备,他在这年三月即令果亲王允礼在御园西南隅修建自得园,同时也将御园东南隅的萼辉园赐予怡亲王允祥,并赐名交辉园。

交辉园正院主楼名交辉楼,庭院宽阔,院南部是一座小湖,从园西索家花园和墙外的万泉河通过暗沟引来万泉水。南岸是逶迤的土山,山环里修建一座流杯亭。院中植有苍松翠竹,山上山下栽种桃杏杨柳,碧池内外荷花和芍药牡丹竞相绽放。弘晓在《交辉园记》中对园景作过生动的描绘,大意为:杨柳掩映的小楼,有迂折长廊和宛转小径通向山顶的方亭。庭院里青松百尺,挺拔葱郁;修竹数竿,随风摇曳。鲜杏枝头,粉瓣吐蕊;夭桃盛开,尽显芳菲。翻阶芍药,花色浓艳;拂槛牡丹,香染衣襟。藕花深处,断续传来菱歌;月照小楼,吹响数声玉笛。碧湖如镜,画舫激成层层细浪;两岸青山,小桥架起一道彩虹。春花秋叶,随季节而转换,同样夺人魂魄;耳闻目睹,着实令人心旷神怡。

怡亲王和廉亲王关系 怡亲王允祥与交辉园(4)

山环里花丛环绕的四方流杯亭,是允祥为在上巳日邀友人修禊,仿古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而修建的。其额题为“寄情咸畅”。弘晓在《流杯亭记》中写道:“流杯亭者,王考仿曲水之宴而为之也。构亭于中,环以小山,荫以丛灌,屈注为流,叠石为坐。每春夏之交,风日清朗,公余偶于此与诸文士觞咏赋诗,岁不过一二焉。”这座流杯亭,在允祥去世三个月后的雍正八年秋天,被地震损坏得木柱倾斜,但未塌倒。弘晓在乾隆三年(1738)春重新修葺完好。他又可以在绿树莺啼、水流花谢、山光入座、月影依人之时,“偕一二知己,列坐于此,瀹茗以待漱醪,清音以代歌吹,觉天畅遂,俗虑都蠲。至于商榷古今,考稽书史,或分韵赋诗,留连景物,学问之道亦于此不无进益。”他认为这是“长文思,益神智”的好地方。

因为雍正帝常年居住在圆明园,所以允祥住在交辉园的时间比住在京城王府井帅府园的怡亲王府的时间还要多。胤禛曾写过一首《春园读书》:“一片芳菲上苑东,昼长人坐落花风。蒙茸细草侵阶绿,浓艳夭桃映阁红。春惹游蜂窥几席,浓薰舞蝶傍帘栊。韶光脉脉春如海,讽咏芸编兴不穷。”允祥捧读后当即吟成和诗一首《奉和雍亲王读书元韵》:

紫燕穿帘西复东,一庭柳絮舞春风。

书开缃帙迎新绿,砚试端溪点落红。

雨霁霞光明户牖,日斜香篆出房栊。

分明珍重攻文史,益信前贤蕴不穷。

这首诗收录在《交辉园遗稿》中,允祥还有一部诗集,名叫《怡仁堂诗稿》,由弘晓整理,出版于乾隆四年(1739)。允祥在交辉园写过一首《西山》诗,抒发他对西山风光的喜爱并渴望探胜的心境:“雾色来西爽,云端见远峰。翠含新雨重,青爱晚烟浓。逸兴登山屐,清音隔寺钟。何时探胜迹,泉石纪游踪。”

弘晓在父王去世后,成为交辉园的新主人。交辉园紧邻御园,悬挂着雍正御题的园名,充分显示出皇家气派。弘晓对雍正末年的皇家赐园,在《交辉园赋》中作了生动具体的记录和描绘:“睇芳园而遐畅,骋妍景以徜徉。仰先王之遗泽,戴圣主之恩光。勤宸居以听夕,邻日月以天阊。岩岫嶙峋于朱户,流波萦带于紫房。溯嘉名之自昔,揭睿藻以琳榔。”而对他的园居生活,则怀着乐观和谨慎的态度进行了简要的记述:“尔乃游心艺圃;容与书田。揽朝霞之璀灿;接皓月之澄鲜。乐志怡情,欣泰交之有道;抚今思昔,斯俯仰之无愆。”

怡亲王和廉亲王关系 怡亲王允祥与交辉园(5)

雍末乾初,弘晓一段时间没在交辉园居住。这位十四岁的亲王,在乾隆元年夏天写了一首《忆交辉园诗》,记述他对赐园的怀念:“忆昔名园欢赏时,春花夏木色多奇。不知当日乘凉处,绿草犹能长碧池?”乾隆三年春天,他又回到赐园居住,写成《再至交辉园有感》诗:

风光旧相识,引我听清泉。

岸柳多舒绿,山桃又放妍。

鸟声流曲径,花影入虚船。

日暮不归去,行行忆昔年。

乾隆五年(1740)正月上旬,皇帝亲洒宸翰,题写了两副匾额“忠孝为藩”“明善堂”赐予弘晓。隔天又御书“遐龄养福”匾额赐予弘晓的母亲。弘晓感激涕零,写成一篇《庚申正月蒙恩赐臣忠孝为藩、明善堂二额,越日又蒙恩赐臣母遐龄养福额恭颂》,衷心感戴皇恩之浩荡,说:“丕基永命,帝柞无疆。勗尔丹忱,以赞我皇。”弘晓还写出一首《御赐忠孝为藩匾额恭纪》诗,表示要做到忠孝两全:“坐愧春风雨露天,屏藩漫厕已周年。宸翰忽出龙文灿,内史新颁德意宣。报国惟忠心莫懈,娱亲以孝分宜全。钦承明训臣尤惕,敢负恩光日月悬。”弘晓对皇上御赐堂名“明善堂”最为感奋,便将御题匾额恭悬于交辉园东部一座临湖殿堂门额。并题诗一首《蒙御赐明善堂匾额恭记》:

曾闻明善如诚身,圣训殷殷出紫宸。

深荷龙章惠臣下,谨将蠲洁答慈仁。

弘晓题颂咏诗意犹未尽,便又写了一篇文章《恩赐御书明善堂匾额恭记》,深入理解皇上恩赐堂名的涵义,表示自己终生实践“明善”真邃的态度与决心。他写道:“蒙御书明善堂额赐臣弘晓,畀出入瞻仰,升降思维,顾嘉名之自天,愧实践之无地。”他认为,孟子倡导“为人好善”,汉东平王刘苍主张“居家乐善”,皇上是以先贤的圣训名言来教导和启迪自己。他的领悟和体味是:“惟明善之道,不外一心。夫悬鉴止水者,心之体也;慈和恺悌者,心之用也。自致君泽民,事亲敬长,以致用人行政,胥不外此。”怎样才能做到“为善”“乐善”呢,他写道:“惟时时存好善之心,而省身克已兢兢焉,恐致一念之不明,一事之不善。而亲善人,听善言,行善事,自勉强而致成功,则私欲尽净,天理流行,无往而非善矣。”皇上期望普天下之人同臻于善,自己要仰体圣心,朝夕从事,处处落实,完全实现圣上的嘱咐。

这年夏天,弘晓在明善堂把杯细饮,雨后的湖水微涨,满湖清亮的红莲在凉风中摇曳,感从中来,便吟出一首《明善堂观荷》:“出自淤泥异众芳,亭亭云锦映方塘。漫怜西子凌波笑,可爱杨妃带醉妆。霞散中流擎翠盖。雨余曲槛斗清香。凭栏把酒堪欣赏,归去风清夕照凉。”明善堂是弘晓重温圣训、最喜欢光顾的殿堂,常在这里读书吟诗、品茶赏花,他还写过一首《明善堂春昼静坐》:“和风拂槛正新晴,静坐应多乐意生。架满图书无俗韵,庭留花草有闲情。开窗眼底游鱼跃,捲幔风前舞蝶迎。尽日支颐浑自得,炉香椀茗喜双清。”

乾隆五年(1740),弘晓将自己的诗汇集出版,取名《明善堂诗集》,这也是他终生诗作的书名。他平生所写文章汇编为《明善堂文集》。弘晓迁出交辉园几年后,乾隆帝将此园划归绮春园。嘉庆六年(1801),明善堂改建为七楹抱厦殿,正殿悬“含淳堂”匾额,这组建筑命名为“生冬室”。嘉庆十二年,颙琰写有《生冬室》诗:“绮春佳境御园东,别有洞天复道通。明善旧题念堂构,含淳新额换檐栊。

乾隆六年秋,弘晓因病请假在交辉园中休养。当时正是金风送爽,暑退凉生,登上交辉楼远眺,思绪豁然开阔。他深感白驹过隙,时序迁流,抚今追昔,感慨万分,便挥笔写成一篇《登楼赋》。他在结尾处写道:“感宵肝之勤劳,幸隆恩之缱绻。于时四体以适,百感俱消。空螀啼露,警鹤鸣皋。托柔翰以抒怀,抚清景于泬寥。讵流连于荒宴,聊假日以逍遥。”他在文章中明确地表示:虽然因病度假过几天逍遥的日子,但时刻不忘皇上日理万机,夙兴夜寐,为国操劳;更不忘皇恩浩荡,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哪里还敢贪图安逸,荒疏大业?只能一心一德完成皇上的嘱托,为国效力。

弘晓迁出交辉园

怡亲王弘晓何时迁出交辉园?暂未见确实记载。在弘晓撰《明善堂诗集》“卷之三十”有一首五言律诗《暮春移居赐园喜而有作》:“赐园初补葺,风雨花恩新。柳待清明绿,花迎上巳春。龙池涵旧泽,鹤柴静无尘。休沐清娱地,朝宗达绛津。”他这座新的赐园,原是康熙帝第二十一子慎郡王允禧的赐园“红桥别墅”。弘晓当时还写有一首《望夜园居》,诗中“诗翁昔日题名地,桃面依然作好春”句之后有注:“园中六景皆紫琼叔命名。”允禧号紫琼道人。在这年初春弘晓写有《追和紫琼二十一叔红桥别墅六景诗呈经畲主人》组诗,是六首七绝。红桥别墅六景是杏花菴、云渡桥、鱼乐亭、芙蓉洲、来禽坞、烟月汴。允禧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弘晓移居赐园诗写于乾隆二十八年暮春。可知允禧去世后,他的赐园红桥别墅被内务府收回,而在二十八年春转赐给了弘晓。弘晓应当是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迁出了交辉园,住进了新的赐园“红桥别墅”。

文章转自:北京圆明园研究会

怡亲王和廉亲王关系 怡亲王允祥与交辉园(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