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革命有关的地方(天津活动1919年国家)(1)

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

他是学生眼中的明星教师,每学期的课程,都有不同院系的研究生、本科生“挤着来选修和旁听他的课”。

他所著的《再造“病人”》《何处是“江南”?》等作品,在读者中都有极佳的口碑。

7月7日,著名历史学家杨念群先生,将在松间书院举办讲座《1919年:国家—个人—社会关系的演变》。

1919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指向标性质的年份,但它又并非仅仅关联这一年中的人与事。

在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风起云涌的世界局势、社会风向、文化思潮,令整个中国在躁动与不安、追求与憧憬、失落与彷徨、激昂与呐喊中度过,理性与感性的交织,留下了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那么1919年以降,国家、个人、社会之间,究竟产生过怎样的关联呢?

活动信息

活动时间:7月7日(周日)下午 2:30

活动地点:松间书院(天津市西青区迎水道延长线格调松间内,内设停车场)

主办单位:天泽书店 松间书院

注意事项

为保证活动质量,本活动将限定参加人数,报名人满即止。请参加活动者提前15分钟入场,讲座开始10分钟后不予进场。

嘉宾简介

天津和革命有关的地方(天津活动1919年国家)(2)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等。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相关图书

天津和革命有关的地方(天津活动1919年国家)(3)

五四的另一面:

“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

杨念群 著

本书在梳理和反思既往五四研究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五四运动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意义做了新的思考。作者认为,五四除了是一场“政治事件”和一种“个人自由觉醒”外,其掀起的社会变革风潮也不容忽视。作者把五四放在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相对长的时段内进行考察,分析了其时各种主义的兴衰演变、五四青年在时势变迁中的反应和抉择、“社会”观念及“社会改造”诸种实践的兴起,对于我们思考五四乃至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演变均有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