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好奇:到底职业规划是怎么操作和运用来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的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27岁适合的职业规划?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27岁适合的职业规划(我是如何通过职业规划寻找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的)

27岁适合的职业规划

01迷茫的我,再也无法装睡

很多人好奇:到底职业规划是怎么操作和运用来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的呢?

也曾有来访者说,想要了解到底职业规划咨询是如何进行的,都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以及做职业规划咨询是否真的有效,而不是天上画大饼。

作为职业规划咨询的受益者,这里具体讲讲我自己的成长故事,来说一说职业规划是如何落地的,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相信对困惑的你会有帮助。

我自己的故事相信也是一个典型案例,梳理自己的过往以及这两年多以来的成长经历,就像自己是这场舞台剧的编剧或是导演,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在前台上演。

而我,也很喜欢站在舞台两侧从另一个视角去旁观,体验着这个新的角色。

故事的主线围绕近三年的成长经历,描述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陈述个人的基本情况、困惑和诉求,第二和第三部分讲述我在职业规划咨询中发现了自己的哪些资源、转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最后一个部分来总结创造愿景、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的心得体会。

下面一一展开~

关于我:

38岁,坐标北京,一个8岁娃的妈,本科学历,金融管理专业,资深HR,近13年从业经历,涉猎通信、物联网、互联网行业,曾任某互联网公司联合创始人,最后一份工作离职前月资12K左右,无房贷车贷压力。

3年前,也就是2019年底,北京疫情开始之前,我经历了被裁员事件,交接完成最后的工作后于2020年春节前暂时离开了职场。

之后一度迷茫,因为之前在企业内HR管理的晋升发展不理想,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HR 方向。

想通过职业规划来系统了解自己,以及明确之后职业发展方向的可能性,如果转型,我适合做什么职业,以及转型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这段描述涵盖了简要的个人基本信息,说明了我过去在工作中价值感和成就感比较低,后来频频跳槽,在企业内部晋升发展受限,总觉得自己有力量使不出来,很难受,更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出路在哪,可以去向何方。

同时关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当时也是四处找朋友询问,却还是一团乱,于是开始寻找专业力量的支持,不想继续浪费时间了。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细述了被裁员之后的一段。35岁之前我职业倦怠的问题就已经出现了,大概持续了2年,但一直心存侥幸。

因为内心恐惧,需要一份收入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考虑到工作生活平衡,不敢让自己停下来,直到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疫情又经历了被裁员后短暂的试错,找人合作项目,重新找工作等等,也曾回到过职场,但我清楚知道,自己不想再装睡了,我要解决问题,但不知问题出在哪儿。

迷茫之下,借由这一系列的问题,勇敢开始了自我探索之旅。

02走进真实的自己

正式咨询前需要填写完整的职业调研问卷,有测评,有问答题目,咨询师需要在咨询前进行客户资料的整理分析,也称案例分析。

我是通过专业的机构匹配的一对一职业咨询老师来进行线下线上的咨询的,记得当时写完职业问卷的感受是:原来,我所了解的自己是模糊的,看不清的,甚至是碎片化的。

通过那些问题,我开始真正思考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我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我对自己有怎样的期待。

简单来说,做职业调研问卷的目的,是为了让咨询师更全面的了解你这个样本,以便于发现线索,找到问题的症结,做出诊断。

当然还需要和你这个当事人面对面工作,来澄清一些事实,同时要像剥洋葱一样去一层层剥开面具,看到真实的你自己(前提是你想要揭开它们)。

这绝对不是单方面的指导或是说教、教授,是两个专家合作去完成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游戏的主人公是你,游戏的主题是围绕职业发展来畅想你未来人生的各种玩儿法。

通常职业咨询的问卷包括这几个方面,测评部分,包括:MBTI职业性格倾向测试(了解你的天生偏好)、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量(看看你对哪些职业有明显的兴趣倾向,以及潜藏的擅长)、职业瞄(了解你的能力、动机及价值观倾向),盖洛普优势测试,能力评估,还有价值观的测试量表等。

文字问答部分,主要涉及你过往职业背景经历、自我及他人评价、原生家庭的影响、理想职业的梳理、现阶段的困惑和压力、天赋优势的自测、链接潜意识层面的信念、愿景、喜欢的榜样人物,等等,很有深度,也很全面。

问卷的设计,也是围绕职业规划的底层逻辑展开的,各项维度权重不同,覆盖面广泛。

接下来就把我经过测评和梳理后的核心资源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MBTI:INTJ(内向、直觉、思考、判断型),和之前的测评澄清结果一致,分值有变化。

霍兰德代码:ASE(这是最近一次的测评结果)艺术型、社会型、事业型,和之前测试的结果SCE(社会型、常规型、事业型)有不同,之前测评结果中A值比较低,整体六个维度的能力值均高于兴趣值,现在各项兴趣值都有提升,说明打开了自己,做了一些探索和体验。

其他兴趣:书法(已坚持一年的书法学习)、呼吸冥想(坚持一年多)、瑜伽(坚持相对频次的练习一年多)、正念练习(一年时间将其融入生活)、创意输出(自媒体的写作、视频输出,找到自己的风格去分享)、韵律舞动(今年的成长探索经历)、形象搭配(基于个人形象)、整理收纳(与正念相结合,持续慢的断舍离)。

基本上上面这些兴趣都是在最近一年的时间创造的体验,大大地滋养了自己,也看到了自己内在无穷的资源。(之前填写问卷,兴趣项做到实处的很少,探索也很少)

职业锚:自主/独立、创造/创业、技能/职能(与生活、服务并列),这是最近一次的测评结果,较之前的结果相比分数最高的三项没变化,顺序有变。

天赋优势排序:学习、责任、前瞻、思考、审慎,按分数排名前五的项目。

能力优势:逻辑思维、总结分析、统筹规划、创意策划、组织协调、写作、共情、觉察、视频拍摄制作、执行力、表达、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审美、人际沟通、客户服务、预见性、学习、责任感、耐心、坚韧,等等。

价值观最看重的有:自我成长、独立自主、发挥专长、工作生活平衡、薪酬收入、健康、影响力、追求新意和多元化(现阶段价值观:发挥专长、健康、影响力),是最近的一次测评梳理结果,和以前有不同。(之前看重的要素有成就感、归属感、自我成长、独立自主、薪酬收入、社会价值、健康和社交活动)

目前身份:妈妈、妻子、女儿、创业者、咨询师、心灵成长者、助人者、活出天赋使命的创造者、爱

榜样人物:埃克哈特▪托利、梅耶▪马斯克、张德芬、卡巴金博士、父亲

愿景:用爱支持每个向上生长的生命有觉知地生活,希望活出自己的天赋使命来支持更多人活出自我,正念生活,正念工作,享受当下(还在不断创造着)。

之前在刚开始写问卷的时候对于未来5-10年的工作生活画面是模糊的,那时候描述的是希望自己能自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自己的团队伙伴一起共事,具体做什么,以什么职业身份去做,是想不出来的。

后来在职业规划的系统学习中有继续探索这部分,那时的想法是希望自己成为职业规划发展领域的推动者和有影响力的人,支持女性成长。(那时候太想成为一束光了!

坚定的信念:每个人都本自具足圆满地存在着,内在世界创造外在世界,我可以创造我想要的生活。(这是近一年的探索后形成的信念,之前对于自己内在的信念也是不清晰的,似乎过去一直没有触及到那个深处)

说明一下,这里的测试和部分问题随着自我成长的深入发生了变化,这是正常的,成长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比如兴趣的拓展,榜样人物的树立,愿景的逐渐清晰,以及未来想要创造什么职业身份去实现这些,都是通过不断实践和内在的感受促成的,关注其中的变化可以看到我们向外延伸了哪些。

以上就是主要的核心资源,做这样的澄清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通常要做一个完整的整案咨询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有环环相扣的步骤流程设计,重要的是,很多内在资源的挖掘需要咨询师和客户共同来完成。

所以,通过上述,也就揭示出了通常在职业规划咨询中遵循的底层逻辑框架:NLP思维逻辑层次,也可以叫做理解层次,Neuro-Logical Levels。最初是有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后来经由罗伯特▪迪尔茨整理,于1991年正式推出。

通过逻辑六层次图我们看到,我们的大脑对每件事情的理解都可以通过六个层次来进行整合,也就是:环境、行为、能力、价值观、身份、愿景。

六个层次又可以划分为上三层(潜意识)和下三层(意识)两个部分,往往我们在遇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只停留在下三层去思考,而忽视很重要的价值观、身份和愿景。

怎么去理解?

还是拿我作为例子来说。

35岁时我遇到人生的职业迷茫,不清楚自己未来的的职业方向,当时经历了在疫情期间重返工作和保险规划师的探索,同时我通过专业的职业规划师来做一对一的咨询,并后来开始系统学习职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这是环境和行为的层面。(说明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

那么,在我决定是否要转型做职业规划师的决策过程中,有恐惧、有徘徊、有焦虑、有担忧。

我不确定我是否真的具备职业规划师所需要的职业资格和执业条件,我是否能够胜任,我是否能够支持到别人,我可以设计出怎样的服务和产品,会有多少人愿意买单,处处是问题。

在这一层面,我既需要做入行前的充分调研,也要亲自去尝试去体验,这个职业身份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

这一切,头脑很难清楚地回答你,头脑只会不断地提出问题。

同时,在我做了一系列的探索行动和学习实践,并开始实操接触客户的过程中,是什么决定我是否真的可以入行?我是不是喜欢这个身份并且足够地相信自己呢?这份工作能够满足我看重的哪些需求?

是价值观,是信念。

更重要的是在自我实现的创造中,愿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关于“我与世界的关系”。

没有愿景的引领,做什么事情还是会觉得没有目的地,缺少内在的动力,因为没有“我想要”。

愿景的层面,绝不是紧紧只做与潜意识的链接,或是冥想看到的画面就可以了,我们的头脑太厉害,它总是时常控制着我们。

在我们还不足以能够分得清那些画面、场景、人物是来自于头脑层面的思考暗示,还是潜意识走到台前来释放信息时,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在行动中去不断创造体验、感受体验、获得反馈、和内在对话,从而支持愿景的创造。

何时何地?做了什么?

可以如何去做?

为什么它对于我重要?

我是谁?

我想创造与世界怎样的关系?

你看到了吗,当我们陷在问题的某个层面找不到解决办法时,就需要跳出来,从当下之上的更高层面来解决问题。

在自我成长中,我就是围绕着这个底层逻辑去功课难关的。

当陷入了头脑的思考找不到答案,就把问题进行拆解、进行分析,真的很管用。

所以,在两年多前,我决定转型做职业规划师,是以价值观为上三层的切入口,通过行动创造体验,来去链接深层的潜意识,聆听内在的声音,去创造愿景。

现在,我也还是时不时会走进潜意识里挖宝藏,总是遇到惊喜,看到更真实的自己。

这一大段讲述得比较多,也是关键所在,可以细细对照。

03深入潜意识,不断纠偏

职业咨询流程和方案的设计,通常就是参照职业规划咨询的底层逻辑框架,进行内在自我的探索,和外在的探索,缺一不可。

除此之外(围绕逻辑框架一般进行主要的4次咨询),整案咨询还包括后续的辅导支持。

因为认识了解自己,这个内化的过程需要时间,在持续地制定行动计划并实施的进程中也会遇到种种问题,需要能量的加持,需要一个清醒的视角,需要陪伴。

我虽然没有进行完全部的整案咨询流程就开始进行系统地学习,但也还是在不断地深入实践探索,补上未进行充分体验的职业探索阶段需要完成的成长课题。

系统学习中,全程有导师和同学的陪伴支持,非常感恩,有些问题也被照见到,但仍旧有些内在深处的成长卡点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毕业之后,我接着邀请我的咨询老师一起进行了半年的咨询师个人成长督导支持。

职业问题更多是表象,要想解决外在显化的问题就需要从内在找原因,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潜意识。

在转型的过程中,我出现了消极怠工,没有动力做事情,看不到成绩,承接客户少,遇到来访的咨询客户有胆怯,总是完不成既定计划,头脑的批判很多,家庭支持系统的问题等,很多很多。

去年的一段时间,当我真正开始体验独立和自由时,我又被卡住了。

在与我的咨询导师进行的沟通中,涉及到关于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总体来说,就是脱离不开【关系】。

客户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原生家庭关系,与金钱的关系,自我的关系,当我意识到这个核心时,我才开始渐渐把力量由外在转回到内在。

不再想着说要急于帮助别人,要达成目标,要实现变现,要去获客,所有的力量回到我内在的需求,我的内在资源,我正在创造什么。

我看到我能力不足时的焦虑和自我批判,

我看到自己的不诚实,

我看到自己对同行的羡慕嫉妒,

我感受到身体的疼痛,

我看到自己的受害者意识,

我看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批判,

我看到小我的把戏,

我感受到自己痛苦之身的起伏不定,

我看到内在的小孩还有抗拒,

我看到自己正扮演理所应当的母亲角色,

我看到自己与金钱的距离,

自己的清高感、清白感、匮乏感,

也看到自己有勇气去面对这一切。

同时,我也看到自己很强的觉察意识,很强的自省能力,

看到自己被正念和身心灵所吸引,

看到它们经由我在绽放光芒,

看到自己柔软细腻中一股坚定的力量,

看到自己面对挑战迎难而上,

看到自己愿意花时间专注做好小事,

看到自己越来越落地,

看到自己内在的情感越来越流动,

看到自己喜欢舞动,

看到自己潜在的艺术创造力,

看到自己有了想法就先去行动,

看到喜悦在我内在的升起,

看到爱的涌动,

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自己。

它们对于我都是非常珍贵的礼物,那些负向的经历因为我被愚钝、被无意识蒙蔽了双眼,所以它们一遍又一遍来敲我的门,就是希望我能听到召唤。

这些发现和感受都是源自我和潜意识的链接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紧密,之前对于愿景,一些无感的部分,现在有了更多的血和肉。

是的,我的内在正渐渐饱满,内在的容易在渐渐扩大,内在的力量越来越坚定,内在的喜悦越来越多。

我通过改变负向的信念、思想、情绪和行为,正在创造更多正向的能量,潜意识的剧本是可以改写的,一遍遍划掉,一遍遍重塑。

大脑神经回路的重塑可以借助外在行为的改变不断深入,于是,正念和身心灵作用在我身上,我也感受到它们对我的正向刺激,让我持久地热爱,发自内心的。

唤醒更多人内在的生命能量,一个非常中正笃定的声音有一天告诉我,这是我想去做的事情,并且希望做这件事情去支持影响更多人。

这次不再是向外抓取,是内在自然升起的引领,我在通过潜意识下载一个明确的信息。

链接到高我,全身的细胞和血液感觉都有在沸腾,但沸腾之后的平静让我更加坚定。

潜入到冰山之下,原来有这么多宝藏。

深入到潜意识这个埋藏很深的黑洞中,发现自己过往的旧有模式正在一遍遍被下载,就好像找到了电脑程序的bug,纠正错误,重新建立新的回路,让自己满血复活。

04活在当下,显化愿景

纠偏,就是撤离、回正的不断重复,与呼吸一样,走神了,感受不到自己正在呼吸着,那么,就通过呼、吸,再把自己拉回来。

所以你问我说,有没有万能的钥匙或是工具方法能够让你一劳永逸地一眼看到头,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那个出路?

我的答案是:没有。

无常一直在,我们无法遇见长远的未来,也不应执着于此,能做的只是专注在当下,活在当下。

正是每个当下的专注,才有机会一步步走到未来。

从这里,到那里,如何走?如何实现?何时会实现?都取决于我们当下的意识状态。

没有当下清醒的此刻,便不会有你想要的未来。

未来不会在多久之后的某一天某一刻某一秒显化,只会经由调整此刻的振动频率,去创造出一个结果,一个你想要便即刻能达成的愿景。

所以,创造愿景,在职业规划中不是一开始头脑设定好一个目的地,我们可以经过调整、反复试验,去设定一个正常运转的程序模式。

模式的核心是你,你的念头、情绪、行为,从始至终影响着每个当下,影响着那个未来。

内在世界创造外在世界,由内而外的显化不可逆,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创造出来的外在去看到内在的根源,与潜意识链接,去纠正。

我是谁?我可以创造什么身份?我想要实现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尝试着坚持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部分注意力停留在做的这件事上,一部分注意力去感受内在持续运转的那个能量场,这样,答案有一天会自然出现。

不要忘记感受你的心,忘记感受你的身体,忘记你在呼吸着,忘记你就是那个充满活力的生命。

面对无常,有了空间,有了意识,有了创造力,就有了稳定的锚——即愿景。

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去重新梳理自己对于职业规划的理解,也有了全新的视角,只有真正通过实践走在探索这条路上,我想,才是知行合一的开始。

创造愿景,离不开大量行动,想到什么,就去做吧。

注意力集中在“做”,头脑里的声音就能安静片刻,直到渐渐消失。

这就是38岁的我,没有在所谓最好的年纪觉醒,就只是从我想要清醒地活开始,勇敢活出自己的天赋使命。

你呢?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