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激情冬奥相约河北#

速读

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种作战方式。该战法经过不断发展,从开始单一的躲藏变成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作战方式,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寇的重要作战区域。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提到《地道战》,相信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哼唱出这段旋律。这部电影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愫和青春记忆,让人看到了抗日战争中智慧勇敢的中国人民形象。保定冉庄,就是这部电影中“高家庄”的原型。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1)

△ 冉庄街头老槐树

1939年初,日军侵占了保定蠡县后,经常包围村镇,制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为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启发,当时蠡县的县委书记王夫指示,选基础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条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连,敌人来时便于躲避。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2)

△ 土地道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根据地的抗战形势空前严峻,地道战便在各个抗日村镇广泛展开。冉庄的地道战,就是在这一时期打出了名。

冉庄地道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2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3)

△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外墙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4)

△ 进入展厅的通道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5)

△ 展厅内水井地道口和街头古槐复原陈列

从1943年开始,地道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

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但是,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游击队集思广益不断改进地道战。为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除对群众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还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6)

△ 地平面地道口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7)

△ 夹壁墙地道口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8)

△ 锅台地道口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9)

△ 马槽地道口

为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10)

△ 地道囚笼

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垒。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11)

△ 碾子工事

地道战建成后的图案(地道战抗战奇观)(12)

△ 高房工事

时至今日,北起北京南郊,西到保定中部偏南,东到沧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衡水中北部地区以及邯郸地区,仍存在着一条抗日地道遗址带。

这些地道,犹如一道道地下长城,“把无险可守的平原变成了不可攻克的要塞”,给敌人造成沉重打击,堪称抗战史中的一大奇观。

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面积3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地下完整保留着当年作战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板、囚笼、陷阱、地下兵工厂等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