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百川

沈约,男,汉族,公元441年生,寿命73岁。属相蛇,星座约为天秤座,浙江德清人。《梁史》评价沈约的才学名声,仅次于司马迁,而且他又是南梁的开国功臣。他的一项发明,对汉语拼音有决定意义。

《梁史·沈约传》记载“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幼潜窜,会赦免。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 沈约祖父沈林子,是南朝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曾任安徽淮南市长,后被诛杀。

沈约属于上品吗(百川论道沈约)(1)

幼小的沈约,为免遭杀害潜伏逃窜,恰逢大赦被免罪。既而又流离失所,孤苦贫穷。但他笃志好学,昼夜勤学不倦。母亲怕他劳累成疾,常常减少灯油熄灭灯火,使他早睡。

然而,沈约白天读书,夜间默诵,终于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时任武汉市长的蔡兴宗,十分欣赏沈约的才华,聘任他为市政府秘书的记室一职,并对自己孩子们说:“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

公元485年的永明年间,齐武帝的次子竟陵王萧子良,成立了一个名耀古今的文化团体——竟陵八友。其中就包括当时的文学领袖沈约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偶像谢眺,还有后来的梁武帝萧衍。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沈约更深层地了解了萧衍。萧衍是萧子良的族叔,是西汉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他创立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学说——儒释道三教同源学说。

而且,萧衍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为南朝齐开疆拓土,抵御外虏,立下汗马功劳。其本人也被加封为北京市长。当时的南齐皇帝暴虐无道,斩杀功臣,萧衍感到了危险。

沈约属于上品吗(百川论道沈约)(2)

担任萧衍手下参谋的沈约,就出主意说:“现在连小孩都知道齐的气数已尽,您登基称帝是民心所向。谶语说‘行中水,作天子’,正是您名字中的‘衍’字,可见天意不可违,人心不可失。”

萧衍说:“吾方思之。”沈约和范云就在萧衍的默许下,写信给齐和帝萧宝融的大内总管夏侯祥,要他逼迫萧宝融禅让帝位给萧衍。公元502年四月初八,萧衍在南京称帝,建立梁朝。

沈约作为开国元勋,被任命为丞相,食邑一千户。“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沈约虽然位极人臣,但是非常自律,从不喝酒,清心寡欲。皇帝屡有恩赐,但吃住都很朴素。

沈约的左眼是重瞳,中国历史上记载,舜帝、项羽、晋文公、李煜都是重瞳,而单眼重瞳的,仅沈约一人。沈约的腰部还有一块很大的紫痣,这些奇人异相,好像证实了沈约的聪明过人。

喜欢读书,收藏典籍达二万卷、京都没人能与之相比。沈约小时候家里贫穷,曾向同姓宗亲借米充饥。但是却被宗亲侮辱,沈约一气之下,当场把米倒在地上,转身就走。

沈约属于上品吗(百川论道沈约)(3)

沈约后来当了大官,并不记恨,仍然任用这个宗亲为市里领导。有一次,沈约曾经陪侍梁武帝酒宴,有个歌妓是齐和帝的宫女。梁武帝就问她,认识在座的客人么?她回答说:“我只认识沈约。”

沈约听后顿生怀旧之念,不免伤心流泪,梁武帝也感到悲伤,最后导致这场酒宴,因此不欢而散。沈约通晓典章制度,见识广博,当时朝廷要制定政策,往往都要听取他的意见。

竟陵八友之中,谢眺擅长作诗,任昉精通文章,沈约却兼而有之,但都不能超过他俩。有人讥讽沈约,自负才高,醉心于功名利禄,凭藉时运,追逐权势。

等到沈约担任丞相之后,每次有封赏,总是千方百计地推辞退让。当时的舆论将他比作魏晋名臣山涛,就是嵇康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山巨源。说他当高官十多年,只是唯唯诺诺而已。

沈约属于上品吗(百川论道沈约)(4)

当初,梁武帝对另一位开国功臣张稷,心存旧怨。张稷死后,梁武帝还对沈约抱怨。沈约说:“张稷由国务委员出任边州市长,也算是惩罚了,已经过去的事情,何必再提。”

梁武帝以为沈约庇护亲家,大怒说:“你说这种话,还算是忠臣吗?”于是乘辇回到内宫。沈约恐惧万分,竟没发觉梁武帝已经起身回宫,依然呆坐在那里。

沈约回到家后,吓得心神不定,没走到床边就坐下,结果一屁股坐空摔倒在地,并因此而得病。沈约在病中做噩梦:梦见齐和帝用利剑割断他的舌头。

于是,沈约请道士做法,向上天启奏,称禅让之事,不是自己出的主意。梁武帝派遣御医徐奘,前去给沈约看病,回来后将他的病状,如实禀告,梁武帝更加厌恶了。

在这之前,沈约有一次陪梁武帝吃饭,恰逢河南向皇上进贡栗子,直径有一寸半,梁武帝觉得很奇特,就对沈约说:“史书上关于栗子的典故有多少呢?”

梁武帝就和沈约以此为题,比赛谁写的历史典故多。结果沈约比梁武帝少三件事。后来,沈约背后对人说:“如果我不让他三事,就会羞死。”梁武帝认为他出言不逊,要治他罪,经人劝谏才作罢。

沈约属于上品吗(百川论道沈约)(5)

而这回,沈约居然做出向上天启奏之事,梁武帝大怒,几次派使者前去谴责,沈约被吓得病入膏肓,不治而死。沈约所著的《晋书》、《宋书》等,都成为《二十四史》,流传于世。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学优登仕”,直译为学习优异入仕途。沈约对汉语的最大贡献,就是发明了《四声谱》,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平、上、去、入四声。古诗的合仄押韵,即由此开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沈约属于上品吗(百川论道沈约)(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