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崇祯二年(1629)五月,蓟辽督师袁崇焕以阅兵为由,赴双岛视察。

袁帅此行,是带着目的而来的,即除掉毛文龙。

毛文龙,官拜平辽总兵,但被加了左都督衔,正一品。他的资历老,万历三十三年就被人举荐到辽东老大、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并取得辽东武举第六名的好成绩被封为百户,迅速升迁,历千总、守备、都司,受辽东巡抚王化贞喜欢,被晋升为总兵官。

但是,时任蓟辽督师熊廷弼不喜欢他,因为他与王化贞走得近。

天启五年,广宁惨败,熊廷弼因不及时救援而被追查主要责任,传首九边。不战而逃该负主要责任的王化贞,因为抱上了魏忠贤的粗腿,下狱待罪。

毛文龙没有受到影响,还被逐渐加升至左都督,这是明朝武官序列中的最高级别。不但如此,他还因军功受赏将军印、尚方宝剑。他恃功骄纵,是一个不好合作的军阀,唯有向以大局为重的登莱巡抚袁可立与之搭配,绝佳组合,相得益彰。

袁崇焕

于是,就有了袁帅视察、意在拔毛的一场戏上演。

老袁以酒宴套近乎,玩请君入瓮。

时机一到,袁帅拍案而起,为毛文龙总结了杀降冒功、私通敌国、轻取南京、组织家军、劫掠百姓、强娶民女等罪行:“尔有十二斩罪,知之乎?”(《明史·毛文龙传》)

尤是其中有句送大量金银进京,拜魏忠贤为父,在岛上为之塑像加冠冕,这是崇祯帝刚处死魏忠贤、大兴除阉政治运动的最大忌讳。

虽然不少夸大其词,但毛文龙屁股也不干净,“丧魂魄不能言,但叩头乞免”。

因此,有一个疑问:毛文龙为何不临危反击,杀了袁崇焕?

双岛是毛文龙的地盘,却被袁崇焕客场行凶。

一、袁崇焕以辽东督师兼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带着阅兵的名义来到双岛。虽然毛文龙割据一方,不喜朝廷派人来到自己地盘指手画脚,但袁崇焕是他的顶头上司,故而以上宾之礼接待,为之安排酒席和行乐。毛文龙还寄望袁督师能及时如量地补给粮饷。

二、袁崇焕虽为督师兼尚书,加太子太保,不过正二品实职加从一品虚衔,而毛文龙是左都督衔的总兵官,军功卓著,有直赐尚方宝剑,加之在自己的地盘,没有料到经常同他饮酒至深夜的袁崇焕另有阴谋。当袁崇焕提出改革营制,设立监司,惹得毛文龙不悦,但毛文龙不曾料想袁崇焕有备而来,早生杀机。

三、袁崇焕欲杀毛文龙,是深知毛文龙恃势骄纵,但不会谋逆反明。当他突然假崇祯帝的名义,宣布毛文龙所谓十二款可斩之罪时,虽无有力的证据,但毛文龙也不干净,自知理亏,而磕头求饶,直接给了袁崇焕迅速斩杀毛文龙的借口。袁崇焕决计斩杀毛文龙时,布置了有效兵力,而禁止毛文龙的部下入帐。

四、袁崇焕带着皇帝的圣旨,这是毛文龙最大的顾忌。毛文龙虽然骄纵跋扈,但他还是忠于大明王朝,不想事态扩大化,牵连家族。崇祯新近即位,能够铁腕处死魏忠贤和打击势强人众的阉党集团,足见不无手段。

如果袁崇焕不杀毛文龙(袁崇焕斩毛文龙功成身退)(1)

袁崇焕矫诏斩杀毛文龙

当然,袁崇焕也顾忌在毛的防区,于是玩障眼法:“请旨曰:‘臣今诛文龙以肃军。诸将中有若文龙者,悉诛。臣不能成功,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遂取尚方剑斩之帐前。”(《明史•毛文龙传》)

袁帅虽是毛帅的顶头上司,但论品级,却低了一个档次。

明末尚方宝剑太多,相互对抗,相互角力,狭路相逢快者胜!

袁崇焕纯属未经请示,擅权矫杀,但他打出了皇帝的旗号。

封建专制时代,即便皇权式微,但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毛文龙骄恣浮夸的同时,还是忠于大明王朝的。后来,传说他有七封写给皇太极的媾和信,也是捏造的。

如果袁崇焕不杀毛文龙(袁崇焕斩毛文龙功成身退)(2)

崇祯帝朱由检

况袁崇焕为毛文龙胪列的罪状,还是有一定的蛛丝马迹,更有私通敌国、觊觎陪都、投效阉党、加魏冠冕,都是株连九族的大逆之罪。既然袁帅抬出皇帝的追责,部将们惧怕受牵连,唯恐避之不及。

他们不知道袁帅,也是麻着胆子,矫诏行事。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还得稳定军心,用心安抚毛文龙的部众,继续外强中干地做出新的人事安排,任命副将陈继盛代理统辖,并说不搞牵连:皇上只杀罪大恶极的文龙,其他人无罪。

毛文龙麾下健校悍卒数万,忌惮袁大帅的虎威,更忌惮他手把尚方口称旨的假借皇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