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姜子牙是哪里人,目前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陕西、安徽、山西这五省。其中山东就有两处认定他的故乡在自己那里,另外还有几处因为姜子牙辅助武王伐纣,后受封齐地,于是又多出了一处淄博的“姜太公祠”。

据载他“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这里又多了个“祖封于吕”,于是又有了“山西石楼县”和“河南卫辉市”对姜子牙故乡认定。

姜太公后裔几个姓(河南山东安徽都说自己是姜太公故里)(1)

人不鱼而渔,不为钓鱼而垂钓,一杆烟雨一蓑翁,只钓沧浪,大情怀!

姜寨旧名“强寨”。相传汉光武帝刘秀讨贼至此,遇到顽强抵抗,故名“强寨”。据考西周开国功臣姜尚 (字子牙,又称太公望) 其先祖伯夷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封于新蔡(今河南新蔡)为古侯国,姜寨为古吕属地,吕侯之后姜子牙生于此,故名姜寨。

《汝宁府志》载:“姜寨在新蔡北四十里,姜子牙为吕侯后,故有姜寨,今属颍州 ”。姜寨集北有古冢一处,相传为姜子牙先祖墓,曾出土铜镜、铜剑,见风即碎。姜寨南头涎河北岸有高台,传说是姜子牙的钓鱼台。姜寨集筑围建寨时,因是姜尚故里,故取名姜寨。

姜太公后裔几个姓(河南山东安徽都说自己是姜太公故里)(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聃《老子》

许多著作都将老子介绍为楚国人,并认为道家就是发源于楚国,这无疑是受到这个错误信息的引导。陈国所处的地带,在古代成为“淮上”或者“陈宋之地”,这里分布着徐国(益后代的封国)、宋国(殷商后裔封国)、陈国(舜的后裔封国)、杞国(夏朝后裔封国)等,都是一些古老民族的国家。

姜太公后裔几个姓(河南山东安徽都说自己是姜太公故里)(3)

根据记载地理科学考古遗址老聃庄周出生地成长地、活动与涡河两岸淮河以北也就是焦、谯、亳州区域没有争议的。

人们往往将春秋战国的地域分为了齐鲁文化区、秦晋文化区、商楚文化区、吴越文化区等。如果将老子看做宋国人,那就是把陈宋之地划入了齐鲁文化区的范围,十分不合适。陈宋文化和齐鲁文化事一个过渡区域,属于古淮夷商楚区域。都是先代文化的流传和发展。但是老庄的思想和齐鲁之间的大家却有许多渊源。搞清楚这一点,更有利于文化研究。

姜太公后裔几个姓(河南山东安徽都说自己是姜太公故里)(4)

至人无己,神人无过,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是道家创始人之一,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庄子先世是楚国人。学者杨义、崔大华推断,庄子是楚庄王的后裔,庄氏一族在楚悼王或肃王时成为疏远贵族,离楚流亡,逃到了边远的宋国。一笔记载的蒙,庄子为宋国蒙邑人。关于蒙邑的现代地理位置有多种说法,如河南商丘、安徽蒙城、山东东明等。

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在古代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共有过四个“木兰”的艺术形象,个个都是不让须眉的侠胆烈女。

姜太公后裔几个姓(河南山东安徽都说自己是姜太公故里)(5)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花木兰 生卒年月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谯城区)东魏村人,名木兰。因当地习惯在女性的称谓前加一个“花”字,故里人称其为“花木兰”后人沿用改称谓至今。

汉文帝时,为抗击匈奴的入侵,大量扩军,按照当时的制度,木兰之父魏弧当应招,然而魏弧年已过四十,木兰的弟又小,加之木兰自幼习武,弓马娴熟,遂男扮女装,代父从军。在军队十二年,屡立战功,并因功而成为将军。平敌后,木兰谢拒皇上的封赏,辞官还乡,孝敬父母。自古为人忠孝难两全,木兰则做到了,所以木兰的行为得到了朝野上下的称赞,唐高宗感其品格,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大明统一志

大清统一志

记载花木兰安徽亳州城魏园人。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她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历史上曾经争论不休。

张良,字子房,一说颍川城父(今河南郏县)人,另一说沛郡(今安徽亳州)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姜太公后裔几个姓(河南山东安徽都说自己是姜太公故里)(6)

张良(约前251—前186),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人。 兴汉三杰之首 。

成语孺子可教:出自张良提鞋黄公石

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问题,安徽与湖北争了几十年。但是,没有结果,湖北人认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有一定道理:

姜太公后裔几个姓(河南山东安徽都说自己是姜太公故里)(7)

民国九年(1920)版《宿松县志》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宿松,即安徽宿松县。但是,官方与民间并不完全认同“黄梅戏起源”的上述结论。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19版张贺《黄梅戏发源有新说》:“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2021年9月25日,《安庆日报》刊文《黄梅戏发源于安庆》,观点不言自明。安徽与湖北的“黄梅戏起源”之争,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或者说没有双方各自满意的结果。

根据考察黄梅戏起源于安徽不是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