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并几十年甚至未来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正是因为其受众范围并不仅仅限于儿童,拥有了更多读者承认和认可,作品才会以更快的速度的得以推广和流传,《苹果树上的外婆》就是这样一本书,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苹果树上的外婆读书心得体会?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书心得体会(解开幸福的密码读苹果树上的外婆有感)

苹果树上的外婆读书心得体会

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并几十年甚至未来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正是因为其受众范围并不仅仅限于儿童,拥有了更多读者承认和认可,作品才会以更快的速度的得以推广和流传,《苹果树上的外婆》就是这样一本书。

该书于1965年获得奥地利国家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奖,历经40余年,已成为公认的德语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直到现在仍在不断地再版,成为世界各国孩子们都爱读的故事。其作者米拉﹒洛贝,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后来定居在奥地利维也纳。她多次获得奥地利国家和地区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奖项。在奥地利,甚至设有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米拉﹒洛贝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奖”。

读罢《苹果树上的外婆》这本书,忽然觉得它好像一个密码本,它带领着我们随着安迪一步一步走入儿童的内心世界,一同解开幸福的密码。

想要外婆,想要自由。

安迪没有外婆和奶奶,这让他很伤心,但当他坐在苹果树上时,一切都不一样了,树上的世界里,外婆从天而降,她的打扮很奇特,总有一些大胆新鲜的主意,他们一起去游乐场,去套野马,去海上冒险……但是苹果树上的自由和快乐总是弱不禁风的,哪怕一点点声响,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路都会让与外婆在一起的世界灰飞烟灭,其实,这一切都是安迪的小脑袋里想象出来的,他很清楚,只有在苹果树上,在不被人打扰的情况下,他才有幻想的机会。他把自己想要玩的所有的花样,想要见到的所有新鲜的东西,想要实现的所有梦想都赋予在外婆一人身上,让自己的快乐驰骋于无限的想象空间。

以至于当刚搬来的新奶奶和他谈起果树上的外婆,他大声喊道:“所有的事她都允许我做!她反对大人们过多地禁止孩子们……”安迪的喊声,不只是对外婆的渴望,更是对理想的自由世界的渴望,安迪还会经常被迫跟随父母去亲戚家里拜访,做出假象,伪装出合乎大人心意的、亲朋眼里“安静孩子”的样子,这让他更加梦想外婆的存在,因为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只有外婆在的日子里,他可以无所顾忌的做最真实的自己。

想想小时候的我,也有过与安迪相似的成长经历。我在家里众姐妹中最小,所以在我还未出生时,爷爷早就离开人世,而奶奶和姥爷也在自己一岁左右相继去世。唯一有印象的只有姥姥,模糊地记得每次去姥姥家,姥姥都是那么半佝偻地坐在炕上,身边守着一个手工做的旱烟盒子,每次都会让我靠近她亲亲我。一个半夜,那时我可能四岁左右的样子,墙外有人大喊开门,原来姥姥半夜突发心脏病离世,自那时候起,身边再没一个祖辈了。

残存的记忆里,看着身边一起长大的小朋友,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可以撒娇从爷爷奶奶手里换来几个钢镚,买一盒心爱的蜡笔,买一根解馋的冰棍儿,偶尔挨揍,也还是爷爷奶奶挺身而出充当保护伞。而我呢?虽然在家里最小,被认为是最受娇宠的地位,但我心里清楚我并没有得到人们想象的那些优待。当然,我当年自恃最小,并“倚小卖小,”难免做出一些任性的事情,因而一顿揍也没少挨。因为家里孩子多,父母恨不得把手里的钱掰成两半花,想要的东西基本得不到。但童年的我,哪里懂得这些,总是充满抱怨,每每会冲大人们喊:“我要是有爷爷奶奶,你们就不敢这么对我。”常常气得妈妈拿起笤帚疙瘩吓唬我。

如此看来,对拥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渴望大部分是建立在孩童时期对自由的渴望之上吧。

被需要。

安迪喜欢去找刚搬来的新奶奶,只有在新奶奶那里,他才能找到被需要的感觉。

因为在新奶奶搬家的时候帮助过她,所以当安迪的袜子破了,担心一旦被妈妈发现难逃责罚,就来找新奶奶帮忙缝补。他这么理所当然地找新奶奶帮自己解决难题,一定是因为自己帮过奶奶而增加了自信。

他和新奶奶的互帮互助关系,激发了他无限的潜能。他看到新奶奶因为忙着干活没时间做饭,便做出了一个伟大壮举---主动地、努力地去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做饭,甚至为了回自家取做饭的食材,不惜在雨中弄脏了自己的鞋子,光脚走在奶奶家冰冷的地板上而乐此不疲。尽管做的饭并不完美,但陪新奶奶一起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依然充满无限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安迪在新奶奶这里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这种感觉瞬间让他自己勇敢并高大起来。看来,“被需要”是孩子们主动成长多么伟大的动力啊!

说说心里话。

面对友好善良的安迪,新奶奶给安迪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大人同样需要被依赖。新奶奶很理解安迪的内心,因为她也渴望和孙女们在一起,渴望孙女们向他问问题。

新奶奶因为安迪帮助了自己,不但给他送来了礼物,还向他的妈妈夸赞安迪助人为乐,妈妈告诉安迪:“要是人们夸奖一位母亲的孩子,这对她来说是多么开心的事!”

妈妈对安迪表达的心里话,一定会给安迪莫大的鼓舞,爱妈妈的安迪一定会在以后做更好的自己,让更多的人在妈妈面前夸自己,让妈妈有更多高兴的机会。这样看来,在孩子面前,更多的说教与妈妈的一句心里话相比,是不是显得苍白而无力?

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坦诚沟通,就像连接于两代人之间的彩虹桥,让两代人互相走进对方的心里,彼此鼓舞,相互温暖。

最后的幸福。

新奶奶给安迪送了礼物,妈妈让安迪给新奶奶回礼,送去家里玫瑰花和自制的果汁。新奶奶高兴地告诉安迪,一向孤僻犀利的利希太太允许提供一块地让她种花-----多么温馨感人的一幕啊!

安迪很自信地说回自家的花园里移花给新奶奶,他的理由很充分:“这一点我不用问就知道,我父母很愿意把多余的东西送人。”一句话,又让我们找到了安迪善良的源泉。

母亲告诉安迪“她比苹果树上的外婆更需要你。”,一方面暗示安迪不要再对外婆抱有太多的幻想,一方面也是对安迪善良行为的鼓励。但新奶奶却鼓励安迪可以同时拥有外婆和奶奶。奶奶有风湿病需要帮助,外婆可以和他一起做令人兴奋的游戏。

这样的安迪才是幸福的!既能感受到现实中的奉献带来的成就,又可以拥有美丽遐想带自己带来的快乐。

安迪由对外婆的渴望而产生了与外婆畅玩的幻想,由偶遇邻居新奶奶到与新奶奶产生了互帮互助的祖母关系,安迪经历了一个由苦闷到快乐,最后获得成就感的过程,安迪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幸福的小孩儿。

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当我们跟随着安迪的脚步一步步走向幸福的时候,你找到了幸福的密码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