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11月4日首播至今,《外来媳妇本地郎》以“开播二十一年,突破四千集”这一生动实践,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播出时间最久、播出集数最多,且收视率、影响力、经济效益俱佳的家庭情景系列电视短剧的奇迹,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岭南文化”名片,成为贯彻落实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这一要求的文艺作品“长寿标杆”。

外来媳妇本地郎真人版高清(开播二十一年突破四千集)(1)

2021年12月28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剧出品方与主创团队代表、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已播出4000集作品的创作思路、艺术特色与运营机制,以及电视栏目剧的创作规律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主持会议。

外来媳妇本地郎真人版高清(开播二十一年突破四千集)(2)

《外来媳妇本地郎》(以下简称《外》剧)由广东广播电视台摄制出品,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拍摄的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一部情景喜剧,讲述了广州老城区一个有着四个儿子的大家庭,娶了天南海北的四个外地媳妇,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产生了一系列的喜剧故事。这些喜剧故事无一例外都来自于生活,有着鲜活的时代特色。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这部电视短剧在粤语地区受到观众欢迎,培养了大批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这为我国电视艺术的多样化、电视剧品种的百花齐放守住了一个阵地。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周继红表示,《外》剧21年的实践证明,人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文艺作品生命力的源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广播电视文艺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根本指针。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综合处处长陈伟认为,这部剧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挖掘和描写,建构和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民主富强,以及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主旨,并坚持从小选题切入,经过21年的铺陈、编织、渲染,用4000集内容成就了一个看似微小、实则宏大的百姓生活史架构,在幽微处完整展现出国家近20年的历史发展,值得充分肯定。

外来媳妇本地郎真人版高清(开播二十一年突破四千集)(3)

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蔡伏青在发言中表示,《外》剧通过剧情内容来演绎时代的变迁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作品本身也成为一种现象、一个品牌。在3000集到4000集播出的近5年时间里,《外》剧题材不断开拓,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国家宏观主旨、重要战略谋划和社会民生融入剧情,潜移默化地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塑造了各级政府一心为民办实事的施政形象,不仅拓宽了剧本创作的灵感来源,更体现了社会责任担当,成为《外》剧经久不衰、广受欢迎的重要经验启示。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彭武军在发言中表示,《外》剧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凸显了担当作为;在传播岭南文化,讲述广东故事,树立文化自信方面,践行了责任担当,未来仍然大有可为。

《外》剧21年来的坚守离不开主创团队注重“以小见大”,深刻洞悉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南粤风貌和发展变迁,反映开放包容的广东精神。在研讨会上,广东广视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懂事、总经理童瑶,广东广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编审、《外》剧总编剧丁蕾,以及剧中角色罗飞雁的饰演者刘莹莹,分别从创作思路、剧情内容和人物塑造等方面阐释了《外》剧的主题立意、剧情内容与艺术特征。她们表示,《外》剧已成为广东广电社会公益宣传的主力平台、传播生活常识的优质平台。在未来的创作中,将秉承在题材上注重时代化提炼,在叙事上注重时代化表达,在推广上注重时代化传播等要求,继续推动跨平台的创新联动,进一步提质创新,更深刻、更准确地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展现新时代岭南文化精髓,塑造新时代广东和广东人民的形象,将广东人民的集体回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更加美好生活作出的努力与奋斗延续下去、展示下去。

与会专家学者从专业角度分别对《外》剧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他们认为,这是一部可视化的“广州都市编年体史书”,既用烟火气来书写时代的向心力,也有段落分明的考究细节;既通过剧情内容中的新思考和新审美追求反映宏大主题,也通过鲜明的人物群像为作品赋予更多社会面貌与时代精神。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周然毅表示,这部剧坚持用百姓视角、人民情怀来创作,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讲故事,抒发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二十余年来初心不改、守正创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了通俗而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因而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时间。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认为,经过21年4000集的创作,《外》剧作为记录时代发展、体现家国情怀的平民史诗,真正做到了“文章与时高下”,以电视栏目剧的形态,用大体量持续不间断地关注生活、描写时代,成为了文艺作品对社会历史与发展情景的影像记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认为,时代答卷需要文艺作品的烟火气来呈现向心力,家国情怀要通过狭义家庭进行生动质朴的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施爱东将这部剧定位为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的平民史诗,真实记录和诠释了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历史变迁。

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版副主编李蕾表示,《外》剧在记录社会发展变迁中坚持守正创新,从最近1000集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主创团队的视野从前3000集聚焦于一个家庭内部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文化生活习惯的冲突碰撞,延伸到街坊邻里在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背景下如何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面对新的挑战、迎接新的变化等着力点。这一创作手法的转化与社会发展趋势相辅相成,表现出了更加宏大开阔的文化视野,赋予了该作品既立足本土文化,又关照全国乃至世界包容、开放、多元的艺术特质。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导卢蓉从内容创作的角度对《外》剧提出建议,一是核心定位与创意不能变,要更加注重选题策划,升级和优化讲故事的技巧;二是注重剧中角色的功能和弹性轮换策略;三是注重人物塑造的精神实质与内核;四是注重情节表现方面的多元化,传达生活本质;五是注重全媒体背景下的内容策划与运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谢友义结合广东特有的区域文化和精神内涵分析认为,《外》剧对广东精神的展现,在于集中展示了各种文化习俗在广州这座现代化城市的交汇碰撞,突出呈现了岭南文化的包容性。

外来媳妇本地郎真人版高清(开播二十一年突破四千集)(4)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在总结中概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要义,一是普遍认为《外》剧接地气、聚人气。写尽百姓家长里短,生活苦辣酸甜,邻里意绵情长,把中国人浓重的乡愁情结,守望相助的民族气质,展示得淋漓尽致趣味盎然。二是正能量、强励志。文以载道,正能量是社会主义文艺作品的最根本要求。该剧中每一个社会性的故事,都包含一个正能量的励志主题,让文艺真正成为弘扬社会正风正气的有力武器。三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现实生活是文艺最丰富的创作源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该剧讲述了千变万化的人情世故,但主题表达全部紧扣时代脉搏、社会热点、当代特征,因而真实可信。四是与社会同进步共繁荣。在前3000集基础上,最近1000集的选材取材进一步贴近中国社会变迁,深入各行各业,包罗万象的小故事反映出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细微进步,因而真实感人。与此同时,《外》剧还有如下独具特色的方面,一是品牌唯一性。“开播二十一年,突破四千集”,《外》剧在时间跨度和创作体量上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奇迹。长期坚持下去,这个独创品牌的唯一性特征、优势和价值就会更加凸显。二是本土独特性。作为广东本土系列生活剧电视平台,打造出足够开阔的表达空间,赢取了足够长久的展示时间,可以源源不断地尽情展示岭南文化的魅力和文化活力。三是开放包容性。文化包容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外》剧作为本土剧有意识地克服了本土化双刃剑中负面的影响。聚焦讲广东的故事,但不是只讲广东人的故事,其中很多是中国社会具有普遍性的选题,所以讲出来的是全中国故事。这也是该剧始终保持鲜活、有持久生命力的一个内在原因。四是观赏舒适性。该剧前后讲述了数千个平民故事,但每个故事的矛盾冲突设计并不激烈,情节演进也不刻意制造复杂,犹如茶余饭后阅读电视生活晚报,给观众带来工作忙碌一天之后的轻松愉悦。五是新闻信息性。该剧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特别是广州当地新闻热点,在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发挥了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电视文艺宣传阵地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