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语文老师,文字创作爱好者爱诗词,爱红楼,爱中国文化文学理论的爱好者,中国美学的追随者F1骨灰级车迷,莱科宁铁杆粉丝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头条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知乎:吴圣哲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品读古诗过故人庄(哲哥读唐诗贾岛题李凝幽居)(1)

提到贾岛,你会想到什么?

你一定会想到“十年磨一剑”。很多人会用这句诗表达坚持到底的决心。

也许你也会提到“推敲”这个典故,这个典故中的“推敲”也成为了文学理论中“创作论”的一个专有名词。

而“推敲”这个故事,其实就出自这首诗。

·贾岛·

贾岛是晚唐时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奴”、“苦吟诗人”。

贾岛早年时家境贫寒,生计没有着落,很早就出家当和尚,法号无本。后结识韩愈,还俗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次不中第,官职不高,一生都较为贫苦。

贾岛写诗,讲究炼字,对于诗句要反复斟酌。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对他写诗的一种写照。也正是他的刻苦,让他能够在高手林立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一席之地,千古流传。

贾岛与同时期的孟郊都是苦吟诗人,两人齐名,后人用“郊寒岛瘦”来形容他们的作品风格。

品读古诗过故人庄(哲哥读唐诗贾岛题李凝幽居)(2)

·推敲·

文学理论中的“推敲”,意思是指作家在语言和文字符号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而这个词就来自于这首诗中的“鸟宿池边宿,僧敲月下门”。

一日,贾岛去拜访李凝,可是李凝不在家,贾岛便写下了这首诗,而诗的其中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第二天贾岛反复琢磨诗中的这句话,纠结是用“敲门”好还是“推门”好,不料撞上了韩愈的车队。韩愈当时是朝中要员,冲撞他的车队是大不敬的,贾岛就被带到了韩愈面前。贾岛告诉了韩愈情况,而韩愈自己也是一位诗人,很有兴趣的与贾岛讨论起来。后来“推敲”两字就成了一个词语,它有“斟酌”的意思。

【哲哥谈文艺】 即兴与推敲

·赏析·

从诗的题目我们就能知道,这是诗人贾岛去找朋友李凝而做得作品。

诗的首两句就介绍了朋友李凝居住的环境: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一处荒芜的小院子,在院子周围并没有太多的人居住,整个环境是非常幽静的。这样的环境也符合李凝的身份,他是一位隐士。

走过这条长满杂草的小路,就来到了友人的房屋前。贾岛伸手敲了敲房门,从接下来的几句诗我们知道,友人不在家。这句诗句因为“推”和“敲”特别有名,但这两句的意境也非常优美。“月下”说明了此时此刻是在夜里,本应该是看不见周围万物的。只是月光皎洁,而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鸟,诗人听到了声响,便知鸟儿栖息在树上。这是一个细节,却能从这一细节处感受出诗人虽然没有遇到友人,但也没有过于沮丧,反而欣赏起了周围的景色。

品读古诗过故人庄(哲哥读唐诗贾岛题李凝幽居)(3)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是贾岛回程的所见之景。看到了郊外的田野,感受了晚风拂过,看着云随着风在动。诗人在这不说是云动,反而说是石头在动,另有一番韵味。尽管没有遇见朋友,但贾岛并不放弃,自己还会回来的。结尾两句显示出贾岛对于幽居的向往。如此安逸闲适的景色,难怪诗人会愿意来此隐居。

整首诗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的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

品读古诗过故人庄(哲哥读唐诗贾岛题李凝幽居)(4)

品读古诗过故人庄(哲哥读唐诗贾岛题李凝幽居)(5)

品读古诗过故人庄(哲哥读唐诗贾岛题李凝幽居)(6)

品读古诗过故人庄(哲哥读唐诗贾岛题李凝幽居)(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