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说的就是躲在暗处的敌人实在可怕,除了敌人能躲在暗处,就连计谋都可以被隐藏起来,像这一类的计谋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阴谋。

所谓阴谋,我们不妨将其拆分为两部分来看!阴,兵法有云:“难知如阴”,也就是说阴谋往往非常难以为人所看破。谋,也就是计谋,所谓的阴谋就是指隐藏在暗处的谋略。

历史上的经典阳谋(历史上的3大阳谋)(1)

这一类谋略往往非常阴险,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有违天和,因此一个常常施阴谋的人,往往都能用其心可诛这四个字来形容,就比如陈平。尽管他是刘邦的军师,但陈平心中所谋之法,恐怕能抵得过百万雄兵。

不过,阴谋虽然阴险,却并不是无计可施,只要对手有足够的智慧,那么阴谋也就不攻自破,甚至有可能被人所利用,真正可怕的是阳谋。

阳谋,可以将其看成是摆在台面上的阴谋,失去了隐秘性的阴谋。阳谋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你能看破但是却无计可施,这种挫败以及绝望感带给人的痛苦一般人可能无法想象。

试想一下,明明知道是陷阱却无计可施的那种痛苦,就是阳谋最可怕的地方。在我国古代,有三个堪称死局的阳谋,至今都没有人能破解这几个死局,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三个千古阳谋。

历史上的经典阳谋(历史上的3大阳谋)(2)

其一、二桃杀三士

这是最早的一个阳谋,故事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在春秋时期,齐国国君的麾下有三位勇士,他们为齐国立下了赫赫功勋,三位勇士互相敬重彼此的人品,因此结拜为了异姓兄弟。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这三人如果分开的话或许还好,但三人都是骁勇善战,不畏死亡的勇士,为齐国立下了赫赫功劳,在齐国有着崇高的声望。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齐国的国君,面对如此情况你会做何选择?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当时的齐国国君也是这样想的。

历史上的经典阳谋(历史上的3大阳谋)(3)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一条毒计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齐王选择利用人性,利用这三位好汉的感情施了一条毒计。他派人送了两个桃子给三位勇士,并且告诉他们,这两个桃子是赏赐给最勇猛的勇士的。

三位好汉都是性情中人,听完这句话之后,自然开始争辩起了谁的功劳最大。大哥曾经在齐国国君面前,空手打死老虎,保护了齐国国君,按理说拿一个桃子不过分。

二哥征战沙场,曾经深入万军丛中破阵斩将、勇冠三军,也算是英雄,拿一个桃子也不为过。可是轮到老三时就没有桃子了,此时老三羞愤难当,认为哥哥们都有桃子,但是自己却没有桃子,这是在讽刺他不算英雄好汉。

感到自己被侮辱了,老三当即饮恨自尽,根本没给两位兄长阻止的机会。直到老三死后,兄弟两人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老三已经死了,在同生共死的誓言下。

历史上的经典阳谋(历史上的3大阳谋)(4)

老大和老二不愿意背弃誓言苟活于世,便也自尽而死,这就是第一个阳谋,可以说其中的杀机格外明显,但是却无计可施、无法可破,除非人性发生变化。

其二、围魏救赵

相比起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的故事就更是为人耳熟能详,主角双方孙膑和庞涓本是同窗,却因为庞涓的善妒,将孙膑害的再也无法站起来,进而成为了仇敌。

有一次,正逢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求救,田忌本打算直接和庞涓碰一碰,但是孙膑则认为不妥,并提出了更为阴毒的计谋-攻打大梁,也就是魏国的国都。

历史上的经典阳谋(历史上的3大阳谋)(5)

这个计策意图更加明显,就是要让庞涓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攻打大梁,要是攻下大梁对庞涓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国都告破那一切都完了。

庞涓此时陷入了两难,回师救援则意味着前功尽弃,更意味着会被孙膑伏击。可要是不回师救援,国度告破的话那一切都完了,进退维谷之下,庞涓还是决定回师大梁。

果不其然,孙膑在马陵道设下伏击、以逸待劳,将庞涓打得落花流水。尽管这个计策都已经上升到了明面程度,但是魏国无奈,庞涓更是没得选择,明知是死地依然不得不去。

这个阳谋意图极为明显,但是处境也极为险恶,魏国和庞涓明知道这是坑也只能往里面跳,面对损失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历史上的经典阳谋(历史上的3大阳谋)(6)

其三、推恩令

时间来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由于前朝汉景帝时期刚刚经历过七王之乱,七个刘姓诸侯国联合起来反抗中央,虽然周亚夫最终平定了叛乱。

但这依然令后世的汉武帝,对诸侯王的权力忌惮不已,为了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势力,他最终在董仲舒的建议下,采取了一个阳谋,也就是推恩令。

这个阳谋的意图相比起前两个来说要更加明显,但是却更是令诸侯国没得选择,彻底将诸侯国掌控在了手心里。我们都知道,古代社会宗法制下,盛行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父辈的一切,包括财产、爵位、地位等都是由嫡长子来继承的。

试想一下,西周以来的诸侯国就是这样的继承原则,以至于造就了一个将近七百年的乱世年代。为了能够永绝后患,汉武帝果断颁行了推恩令,它的主要内容就是:

历史上的经典阳谋(历史上的3大阳谋)(7)

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之外,其他的儿子也能享有一份父亲的遗产,不过继承的等级却要向下递减一级,嫡长子继承原先父辈的爵位地位。

这一政策的用心及其明确,就是要削弱诸侯王的力量,按理说诸侯王面对如此情况,应该反抗才对。然而,预想中的反抗却并没有出现,原因很简单,刚刚经历了七王之乱的大汉中央难道会没有防备。

如果不同意并执行推恩令,那估计等着他们的就是抄家灭门、封地收回的命令。同时,诸侯王的诸多儿子们也支持这一政策,只有嫡长子或许会反对,这便是利益至上。

诸侯若是违抗,几乎不用汉武帝出马,他的儿子们就会发生内斗,这绝对不是这些诸侯王想看到的,因此,推恩令很顺利地执行了下去,困扰了汉朝近百年的诸侯王问题,也算是得到了妥善解决。

历史上的经典阳谋(历史上的3大阳谋)(8)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有些时候不单单是暗箭难防,而是明枪也难躲。如果说阴谋家只是令人厌恶唾弃,那么惯用阳谋的人就足以令人感到恐惧。

因为阳谋就像是剧本,明知道陷阱就在那里,但是却无力反抗,这种无力感才是真正可怕的东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