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理解英语(我为什么教英语)(1)

英语学习笔记

读原汁原味的书刊,学立刻就能用的英文

怎样才能理解英语(我为什么教英语)(2)

“All human beings are entrepreneurs. When we were in the caves, we were all self-employed... finding our food, feeding ourselves. That’s where human history began. As civilization came, we suppressed it. We became “labor” because they stamped us, “You are labor.” We forgot that we are entrepreneurs.”

每个人都是企业家。在穴居时代,我们都是个体户......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类的历史正是由此开始的。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这种个体经营的形式受到了压制。别人给我们贴上了标签:“你是劳工。” 于是我们就成了“劳工”,忘了自己一直都是企业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

1.

2015年《经济学人》圣诞节双周刊中有一篇特别报道,讲的是印度的古吉拉特商人,其中有这样一句:

Most fundamentally, those Gujaratis who turn to business say that they are constitutionally unsuited to working for other people.

读到这句时我不禁笑起来——这说的也是我啊!读本科的时候做过家教,在机构当过老师;在美国读研时卖服装、看小朋友写作业、在学校文化中心教英语;毕业后去美丽中国支教了两年。我发现其实我从未正式工作过,也不愿意、不适合为别人工作。

不为别人工作的话怎么养活自己?我很幸运,搭上了知识付费的末班车。2015年10月,我开始做英语学习社群,从0-1开始折腾,教《经济学人》和《又中又英》的赏析。每天一篇,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每一篇会花至少三个小时读、解构、写、录音。

两个月后我赏析《经济学人》的功力大增,也赚了不少钱。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可以用知识来养活自己的。不过,很快我就发现我并不开心。我意识到这种“我讲学生听”的方式太spoon-feeding,并没有真正帮到学习者。

学生们需要的除了知识本身外,更多的应该是自己动手的习惯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引导、分享、给与反馈,在适当的时候拉一把或者推一下。

2.

于是我放弃了《经济学人》和《又中又英》的赏析课,开始做原版书读书会。我设定口号是:读书,顺便学英文。试图通过阅读这种方式,让自己和更多学习者开拓眼界,顺便学习地道精彩的英文表达。

我要求学习者必须亲自读书,而且一定要有产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和解决自己的问题。读书的主题和方式一直在变,读小说也读传记,读儿童文学也读经典。我们用一个月时间读完了何伟的中国三部曲,一个月读完了三本海明威,还有一个月我们读了毛姆的《刀锋》和《月亮与六便士》。

怎样才能理解英语(我为什么教英语)(3)

读书会一做就是24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我读了几百本。为什么那么多呢?一是因为那时候我在村里支教,诱惑少时间多;二是因为为了找到适合用来学英语的书,为了和大家做主题分享,我需要多读一些。通过读书会,我帮助许多朋友读完了第一本英文原著,提升了读英文的能力、养成了读书和写作的习惯。

在这24个月里我也做了其它的尝试。我做过晨读会、Bojack Horseman学英语、读《小屁孩日记》学英语、亲子英语、美式发音训练营、共读单词语法书...... 总之一直在折腾,想找到我喜欢做的、并且能够为他人提供价值的方式。

3.

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想做什么?我为什么学英语、为什么教英语?我不想只教我的学生几个词,因为只要保持阅读和会用字典,自己就能解决词的问题。我不想教语法,因为读几本语法书,遇到读不懂的话时善用搜索,自己也能解决问题。

英语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希望我可以通过我的一点努力,让更多人可以流利地、自信地使用英语,通过英语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我想分享,赋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去创造。

今年4月份,我和孟庆伟Justin开始一起创业。虽然我们俩的性格很不一样,一个慢一个急,一个戴眼镜一个有花臂,但是我们对英语同样有激情。我们想先通过我们最擅长的英语读写出发,通过线下课和线上课,帮助中高阶英语学习者自信地用英语。

每次被问到我们是做什么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说我们是教英语的。不过还会补上一句:We just happen to teach English. 像苹果公司只是碰巧卖电子产品,Zappoes碰巧只是卖鞋,我们是碰巧用教英语的这种方式连接有趣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认知,实现更多可能。

4.

创业和学英语一样,是一场马拉松。不断的trial and error,不断碰撞推翻,有压力有摩擦,也有创造的喜悦。

基于对英语教和学的共识,我们做了第一个课,叫《经济学人》马拉松线下课,两天,每天24小时赏析研读《经济学人》。希望通过它可以完成三件事:reinterpret, rekindle, relate,即“重新解读英文” “重燃学习激情” “让阅读和人与自己发生关系”。

课程推出后,许多人说这个课很特别,很酷;但是更多人会抛出一些列的问号,例如两天能学到多少东西?为什么不做在线上?

其实,这两天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做的是一个高质量的的学习社群。

怎样才能理解英语(我为什么教英语)(4)

学习者在2天的高强度学习中掌握方法,然后继续在我们的Read-a-thon会员专属社群中跑下去。通过这个社群,我们继续品读英语,保持和线下结识的朋友的连接。

在这个高质量社群中,除了答疑外,我和Justin每周会推出一次会员专属干货。例如赏析研读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文章,推荐分享我们读到的书刊、听到的Podcast,让英语学习成为常态。

我们也会组织线下活动,让“Relate”持续发挥作用。Read-a-thon的会员们可以参加将来Read-a-thon课程结束后的celebration party,可以参加同城聚会。我们也会邀请Read-a-thon会员中的达人做分享,邀请英语高手和有趣的国际友人们来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

从两天出发,成为终身英语学习者。

怎样才能理解英语(我为什么教英语)(5)

来自Road Less Travelled

学英语难,创业难,其实如果想做好一件事的话,没什么事不难的。每当觉得难的时候,我会想到村上春树那句: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我为什么教英语?因为这是条少有人走的路。我不知道它会走到哪里,不过一想到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能通过这件事为他人和自己创造价值,我觉得还是挺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