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支传奇的半自动狙击步枪,经常成为西方黑化的对象,但是,它依然是如此耀眼和夺目。苏军在1963年决定,由德拉贡诺夫设计的狙击步枪,代替莫辛-纳甘狙击步枪,英文缩写被称为SVD。
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后,在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其他国家随后也纷纷仿制,并大量生产。中国也不能例外,在对越反击战中缴获的SVD,于1979年定型为79式狙击步枪,后经过改进,最终被命名为85式,在我军装备体系中,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介绍SVD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该枪的主要设计师:叶夫根尼·费奥多罗维奇·德拉贡诺夫。1920年2月20日,他出生在前苏联伊热夫斯克,这里以军工业而闻名,尤其擅长轻武器的研发和制造,被誉为枪城。年幼时期的德拉贡诺夫,耳闻目染,也对射击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甚至还凭自己的实力,获得了射击教练的资格证书。
在1939年,他应征入伍参加苏联红军,担任团部的枪炮工。在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时,他晋升为军械长,在那段时间里,他对于各种武器,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所以,你可以嘲笑他学历不高,但论实际操作经验,在枪械设计领域,德拉贡诺夫绝对秒杀任何对手。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你们肯定会说,SVD看起来就像是放大的AK,但实际上,他们内部的结构差别非常大。作为狙击步枪,首要任务当然是保持精度。
为了提高精度,SVD的导气活塞与AK47的不同,AK47的活塞与枪机是一个整体,而SVD则采用短行程活塞的设计,导气活塞单独位于活塞筒中,在火药燃气的压力下向后运动,撞击机框使其后坐,这样可以降低活塞和活塞连杆运动时,引起的重心偏移,从而提高射击精度。短行程活塞设计对于提高精度大有裨益,后来被德国HK416步枪采用。
SVD枪管前端有独特的瓣形消焰器,长70毫米,有5个开槽,其中3个位于上部,2个位于底部。这样,从消焰器上部排出的气体,比从底部排出得多,实际效果是将枪口下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枪口上跳。另外消焰器的前端呈锥状,构成一个斜面,将一部分火药气体挡住,达到降低后坐力的效果。这些巧妙的设计,都是长期试验,摸索的结果。
SVD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保留了准星座下方的刺刀卡榫,虽然很难想象,狙击手端着它刺刀冲锋的狗血画面,但至少,给战场上的士兵留下更多的生存机会。
在导气管前端的气室有一个气体调节器,用来调整火药燃气的压力。在平常环境及保养良好的情况下,调节器设在“1”的位置上,但当使用环境恶劣,或无法正常保养,造成导气管积碳过多影响正常操作时,可以将调节器设在“2”的位置上,增加推动活塞的力度,让枪机得以后坐到位。大力出奇迹,在枪械领域也同样适用。
SVD的枪托设计非常独特,枪托大部份呈现镂空状态,既减轻重量,又能自然形成直形握把,此外,枪托质心接近枪管轴心线,能更好地控制枪口上跳。在枪托上,有一个可拆卸的贴腮,虽然枪托长度不可调节,但也能满足绝大多数射手的使用。而且考虑到俄罗斯独特的气候,SVD的扳机护圈尺寸较大,就算戴着棉手套,也能轻松射击。
SVD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但重量很轻,空枪重量只有3.7千克,安装PSO-1瞄准镜后,重量也仅为4.3千克。此外,SVD还能通过机匣侧面的底座,安装1PN51,和1PN58,两种夜视瞄准镜。但是这俩货,无论是外形,体积还是重量,都过于接近史前文明的风格,夜视效果也只能说聊胜于无,对于士兵而已,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工业垃圾,但对于枪迷和收藏家来说,它们却充满了吸引力。
有趣的是,SVD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两脚架,在设计师的思路里,SVD是要伴随机械化步兵班冲锋,并且提供800米以内的精确火力,因此,两脚架什么的,完全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最后,说到精度,据相关测试数据显示,在配用特种狙击弹时,在100米的距离上,枪弹散布大约为1.5MOA,也就是大约一个半硬币的面积。客观来说,这个精度并不算很好,可是考虑到它低廉的造价,而且装备数量如此巨大,每个排,甚至苏军每个班都有一支,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足够了,只要正常维护,完全可以做到400米以内爆头,600米以内击中躯干要害的水平。如果再远的话,那就只能靠信仰和大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