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大的过去
你是否有很多想知道的
为什么会创办华侨大学
为什么华大会建在泉州
校园采用哪种方案建设
用什么作为主体建筑材料
带着你的问号
跟小编一起
细数甲子流年
品读华园往事
1962年,华侨大学首次在泉州校区本部举行开学典礼
创立背景
华侨大学是1959年开始酝酿筹办事宜,于1960年先行招生开学的。华大的创办,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的,是有其特殊的办学使命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祖国面貌的巨大变化,大大增强了广大侨胞对祖国的向心力。从50年代开始,每年都有许多华侨青年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毅然告别父母和家庭,千里迢迢地投入祖国怀抱。随着回国升学的华侨青年日益增多,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他们成为对祖国和侨居地都有用的人才,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运载东南亚华侨学生回国的轮船
为此,从1952年开始,国家先后在北京、厦门和广州等地专门创办了7所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并在广东和福建等地开办了华侨中学和华侨技术学校等各类学校,以及各种补习班、学习班,供归国侨生升学。1958年,还在广州复办了暨南大学,专门招收海外侨生。但是,当时的暨大并不隶属中侨委领导,不能按中侨委的方案培养学生;而且,由于归国侨生的人数众多,暨大也满足不了他们升学的需要。因此,几经考虑,中侨委决定自己创办一所大学,专供华侨学生回国深造。
50年代末,中苏两国由于剧烈的意识形态论争,关系已濒临破裂。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大多随之陷入困境。而与此同时,作为战后冷战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另一方、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仍顽固坚持对中国的敌对政策,对我不断挥舞包围、封锁、制裁的大棒,我国外交面临着一个需要重新调整、开拓的局面。
中侨委主任廖承志(前排中)(中新社 孙镇山/摄)
鉴于归国华侨学生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要求,1959年,中侨委酝酿并起草了关于创办一所招收归国华侨学生为主的华侨大学的报告,由中侨委主任廖承志亲自呈送国务院。建校报告呈送不久,国家就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中,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总理特事特办,于1960年初批准创办华侨大学(正式下文批准是在1961年11月1日)。
华侨大学能在这种背景下创办,体现了周总理对侨务工作的长期战略思想。到1961年前后,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必要的压缩,全国高等学校由1960年的1289所,压缩到407所,华侨大学因其特殊的办学使命,并未在裁减之列。
1960年9月,中侨委要求华侨大学秋季招生开学。学校决定先办中文系及预科班。中文系暂寄福州师范学院上课,预科班暂寄集美华侨补校上课。图为华侨大学中文系在福州师范学院临时办学点的教室。
选址揭秘
你知道华侨大学为什么选址泉州、选建于现在这个位置吗?
据说,当初华大创办选址时,有北京、广州、厦门、福州、泉州等好几个选择,大家的意见也不一致,争论较大。
主张北京的人认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有许多高等院校,聘请老师比较容易;而主张广东和福建的人则认为,这两个省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作为专门为华侨创办的学校,理应建立在侨乡。后来觉得,北京已有许多高校,高校太集中不好,找一个建校的地方也不容易,不选;广州已经有个暨南大学了,也不选;福建华侨比较多,就选福建。
那选福建的哪个城市呢?是福州、厦门、漳州,还是泉州呢?综合各方面考虑,福州没有多少华侨,厦门离台湾太近,漳州又不合适,而泉州既是重点侨乡,东南亚华侨70—80%祖籍都是泉州,又是一个古港口,历史悠久。加之泉州地处亚热带,气候与东南亚各国相近,适合华侨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因此,最后大家觉得泉州比较合适,决定把华侨大学建在泉州。
而把办学点定在泉州哪里也是找了好几个地方的。第一个是在东海滨城那边,优点是背山面海,晋江出海口,缺点是地方太小,扩展不开;第二个地方是清源山脚下180医院那边,优点是地方比较开阔,缺点是没有水,学校选址要找“有山有水”的地方,因为东南亚侨生生活在岛国,“有山有水”学生比较容易适应;第三个地方是城东这边到洛阳桥,背山面海,比较合适。另外,还到李光前先生创办的南安国光中学所在地看过。
1960年上半年,中侨委副主任方方和庄明理来到泉州,先后实地勘察了泉州北门外清源山麓周边、东海法石乡、丰州华侨中学及城东五里亭等几处地点,最后确定华侨大学建于泉州市城东五里亭(此地古时为福州大道,举子乡试、会试必经之道),即现校址。因为这里距离泉州市区十多里,背靠清源山,面对大海,风景秀美,而且地方开阔,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有利;加之面对大海,今后可以搞航海;再则,福州至厦门的公路横穿这里,且规划中的铁路也要经过这里,交通很方便。此外,五里亭附近有“群生”“草邦”两个水库,学校用水充裕;土石建筑材料多,基建取材方便。
1960年泉州城东乡五里亭,华侨大学未开垦的土地,背靠清源山,面朝大海。1960年11月,建校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全面展开。
回北京后,大家把勘察情况和初步意见向廖承志作了汇报,最后由廖公拍板定案——把华侨大学建在城东乡。当时,学校走出去就是海,现在城东中学的地方就是码头。
就这样,华侨大学办在了泉州,办在了现在的这个地方。
1960年,华侨大学在这片荒野上动工兴建
(来源:华侨大学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