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击溃右贤王后,汉朝立即将攻击重点转向漠南地区。漠南大致是今天内蒙古高原南部,自秦末至汉初,沦为匈奴人的草场,汉朝称此处的匈奴为漠南匈奴。
图-漠南之战汉军部署
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率中、前、后、左、右、强弩六将军,十余万骑,从定襄郡出发,浩浩荡荡出征匈奴。大将军卫青自率三万骑殿后,其余各路人马如下:
拜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将军,领两万骑。公孙敖是卫青最好的兄弟,有过命的交情,一年前刚封侯,卫青仍希望其多立战功。
拜翕侯赵信为前将军,领一万骑,广撒骑哨,为汉军开路。赵信是匈奴降将,卫青这几年屡次出征,都用赵信开路。
拜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领一万骑。武帝将李广从右北平调入长安,擢为九卿当中兵权最大的郎中令。李广是七位将军中唯一没有封侯的,这次铆足了劲。
拜南窌侯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领一万骑。公孙贺是诸将中最不想打仗的,但武帝每次都对其寄予厚望。
拜平陵侯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领一万骑。
拜关内侯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领一万骑,护卫大将军左右。
上谷太守郝贤,率本部数千骑,跟随公孙敖。一年前郝贤还只是个校尉,大破右贤王时战功也不少,但封侯名额有限,卫青便举荐其为上谷太守。
漠南东西跨度大,有许多肥美草场,匈奴不仅可以牧马,而且是每年南下侵入长城的一个中转地。如果匈奴人不能控制漠南,损失的不仅是牧场,再突入长城以南将缺少支撑点。
大将军卫青屯兵定襄长城外,其他诸军以公孙敖为主将,分路进击。与前几次出兵不同,这次卫青打算将战功让给麾下将领,但又担心损兵折将,便严令各部出塞不得超过百里,约定半月而还。
半个月后,各路人马陆续回来,各有斩获,一共斩首约数千级,战损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公孙敖兵力最多,杀敌数也最多。不过对手是匈奴在漠南的各小部落,单于和左贤王的大军并未南下。
如果就此收兵,汉军无人能封侯。卫青以前出征,目的是斩首和掳获匈奴人,如今功高震主,目标转变为让麾下将领建功立业,再因功加官晋爵。
一个月后,卫青再令诸将北上,这次不再规定一百里范围,而是止沙而还,也就是看到沙漠便退兵,等于一直打到大漠(戈壁沙漠)。
这次大军深入漠南匈奴,攻破多个小部落,斩首和掳获万余人,而且战损不大。战后论功行赏,合骑侯公孙敖益封8000户,总食邑9500户。右北平太守郝贤封众利侯,食邑1100户。校尉张骞为汉军寻水草有功,封为博望侯,食邑不详。
而其他各路将领,斩获不算多,武帝寄予厚望的公孙贺,同样收获不大。原本汉军经过策划,打算用前将军赵信部与左将军公孙贺部,牵制前来增援的单于,公孙敖的中军再扑上去,再加上后面的李广、苏建等,足可重创单于。
然而前将军部和左将军部都未发现匈奴主力,公孙贺是长舒了一口气,赵信却还想立功。赵信派人通知右将军苏建,既然单于没有来援,不如我们合兵,到匈奴左地闯一闯。要能砍些人头,也就不会白跑一场,至少益封户数吧。
不过赵信和苏建有些轻敌,两人一共只带了三千多骑为前锋,深入匈奴左地。
经过几年的锤炼,卫青作战形成了固定的套路,各军都配备大量牛车、骡车,装备用之不尽的弓弩等兵器,以及大军口粮。作战时以轻骑兵开路,遇到小股敌军便清除或驱赶,遭遇对方主力便撤到战车附近,组成战车阵。一万人的战车阵,对方十万骑也攻不破,而且车阵内兵器粮草都能支撑一定时间。
赵信和苏建两军合在一起有近两万骑,两人将大部分人马留在后队保护车队,主将却率三千余轻骑突进。即使遇到左贤王的主力,汉军骑兵仍可从容撤离战场,赵信和苏建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伊稚斜单于率骑兵数万,早已布好包围圈,左将军公孙贺未遇到单于主力,因为伊稚斜单于从龙城到单于庭,绕一大圈,从左地南下。伊稚斜单于做了三十几年的左谷蠡王,长期在匈奴左地用兵,对他而言在左地开战是得心应手。
此战不出所料,双方厮杀了一日,赵信率八百骑投降单于,苏建全军覆没,孤身一骑逃回。
不过苏建并未遇到后队,而是逃回卫青大营。赵信与苏建的后队,闻前方兵败,赵信投降,苏建不知所踪,如五雷轰顶。苏建部基本都是汉人,立即组织有序撤兵。赵信部以匈奴人为主,立刻有人跳出来,要率军追随赵信投降单于。还好汉军骑士孟已,在战马上斩杀领头出走的匈奴人,余者不敢造次,于是分队回撤。孟已后来赐爵关内侯,食邑200户。
赵信投降后,留在汉地的麾下各路人马,陆续有人北逃。赵信在匈奴建立起一支数千人的骑兵,而且大部分人熟悉汉军战法。
伊稚斜单于封赵信为自次王,以其姐嫁之,为筑城使之居。赵信建议单于,将兵力从漠南撤回,重点经营北方,引诱汉兵深入,乘其疲困击之,必能取胜。单于从其计,遂将人畜悉数移至漠北。
逃回大营的苏建,削爵罢官,拿钱赎罪免死。不久李广之子代郡太守李椒,因伤病发作病逝,武帝起用苏建为代郡太守。苏建人虽逃回来,却身受多处创伤,也病死在代郡太守任上。
如果战争就此结束,汉军一战将匈奴人赶出漠南,从此漠南无王庭,战绩也算不错。而且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八百骑突进,斩首2028级,封为冠军侯,食邑1600户。(霍去病的战争我们下一篇讲)
漠南之战,大将军卫青的战术安排,遭到朝野许多文武大臣质疑。首先是公孙贺遭到嘲讽,谁都知道他毫无战斗欲望,却每战都在重要的位置上避战不前,战后却毫无惩罚。李广善于冲锋陷阵,却拜为后将军,几无用武之地。公孙敖是个猛将,但拜为中将军指挥前后左右数路大军,显然心有余力不足,而赵信和苏建轻敌冒进,公孙敖有一定责任,大将军为何不亲自指挥呢?恐怕也是为了让亲信捞足战功。
图-卫青收复河套
战后论功行赏,如果说收复河套地区、大破右贤王那两次次战争,大将军卫青基本是还在外戚集团与门阀集团之间做平衡,这次漠南之战,益封与封侯四人,公孙敖、郝贤、霍去病都是卫青的亲信,张骞则是卫青拉拢之人,这些人普遍出身低微,门阀集团是瞧不上的,当然争先围绕卫青转。
图-卫青大破右贤王
门阀集团认为,除了霍去病,其余三人益封或受封列侯,都名不副实,尤其是博望侯张骞。汉军每战都有不少匈奴降卒为其探路,张骞比匈奴人更熟悉大漠地形吗?显然不是,只是武帝想提拔张骞,卫青投其所好,将张骞拉入外戚集团。
质疑大将军用兵的人当中,主要是门阀集团的人,文的有乐安侯御史大夫李蔡、右内史汲黯、议郎周霸等,武的有岸头侯张次公、涉轵侯李朔、郎中令李广等。这些人除了汲黯,其余全都有跟随卫青作战的经历,李蔡、张次公、李朔也都是跟随卫青封侯的。在卫青看来,正因自己大公无私,李蔡、张次公、李朔才得已封侯,如今却恩将仇报,反戈一击。然而门阀集团的视角完全不同,他们可以为皇帝战死,出生低微的外戚算什么?
汲黯性情倨傲,曾任太子洗马,陪伴刘彻(太子时)左右,后擢为主爵都尉、东海太守、右内史。武帝初期外戚田蚡拜为丞相,九卿以下都要拜谒,汲黯却从不下拜,作揖而已。丞相公孙弘出身布衣,为了巴结汲黯,常请其先行发言,然后再附和其观点。汲黯却认为公孙弘一味阿谀,当面指责其过错,公孙弘满口认错,反说汲黯是贤臣。卫青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自三公以下都要低头下拜,汲黯却长揖不拜。在卫青看来,汲黯这类文官,威胁远不及武将,暂时隐忍下来。几年后霍去病河西受降匈奴后,汲黯却出言讥讽,才惹恼霍去病,从右内史(官职二品)谪为淮阳太守(官职三品),死在任上。
周霸是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官职不高,不过弟子有不少在朝中任职。周霸认为苏建兵败一人逃回当斩,大将军卫青却包庇其罪。由于苏建授为代郡太守后,很快就因伤去世,和战死区别不大,周霸当然就不提这个事了,卫青也没为难他。
其他几个人,都是手握兵权的,卫青会一个个铲除。
大破右贤王时,校尉李朔封涉轵侯,食邑1300户。卫青正好抓住一个把柄,涉轵侯李朔就因罪削爵为民,从此淡出历史舞台。此后几年内,张次公削爵,李蔡因罪自杀,李广出征归途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