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到,野菜长。
——民间谚语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在燕子呢喃的时候,春天的原野里,放眼望去,野菜转眼间就是青青一片了。其实,野菜就是生长在田垄和沟渠边的青菜,三月里格外水灵肥嫩。它们一棵棵藏在原野里,挖野菜时,仿佛深山寻宝一般,把野菜连根带泥挖起,回家后放在清水里洗干净,或爆炒或凉拌,野菜就变成了难得的美味,吃起来非常过瘾。
有一种野豌豆苗,《诗经》里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薇”就是野豌豆苗。我很喜欢吃野豌豆苗,儿时在乡村,每逢春天,我就到原野上去采野豌豆苗,踏着露水,轻轻掐下野豌豆苗的嫩尖儿,觉得很欣然。不过,那时还不知道《诗经》里为野豌豆苗而浅吟低唱的美丽意境。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里写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隐居,天天吃野豌豆苗,烧汤喝,我想,他们在拒食周粟的高洁的心情中吃野豌豆苗,一定是别有一种情怀的。后来,我翻阅中医书才知道了,豌豆苗性味甘平,无毒,具有和中下气之功能,常食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除了豌豆苗,春天的原野上还会长出许多荠菜。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荠菜粥能明目利水”,粳米味甘性平,与荠菜合之为粥,对治疗体质衰弱、头昏目暗、气虚浮肿等疾病颇为有益。荠菜这种菜长得细巧,产量也大,荠菜的人缘特别好,从没有听说过谁讨厌吃荠菜。荠菜长得饱满,吃起来口感滑嫩,荠菜馅的饺子特别清香。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母亲挖了一些新鲜碧绿的荠菜包饺子,我就着辣椒油吃荠菜饺子,很快就汗水涔涔,感冒也好了。母亲对孩子的爱,都融化在了这荠菜饺子里。作家梁实秋就曾写过芥菜,其实在美文中品尝美味,也是一种享受。周作人写过《故乡的野菜》,以解自己的乡愁,也是一种难以抛舍的野菜情结。
其实,春天的野菜里不仅洋溢着淳朴的乡情,缠缠绵绵,暖人心田,而且在春天里吃野菜,还能够品尝到鲜美的滋味,更能养生健体,真是难得的赏心乐事。
作者:王吴军
文章内容来源:《医食参考》
更多药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营养,疾病防治,减肥保健,长寿养生等专业资讯,请关注yishicankao(长按可复制)。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受益,请动一动你美丽的小手给小编打赏哦
谢过啦么么哒(づ ̄ 3 ̄)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