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而又回归的娜拉 伤逝出走后的子君(1)

读完了鲁迅文集里的小说《伤逝》,合上书,我的眼里居然溢出了泪水,我的泪水是为小说里勇敢追求爱情,最终却因爱情而伤而逝的可怜的子君流下的。

《伤逝》是鲁迅先生192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也是他唯一描写男女爱情的小说。小说以男主人公涓生的手记形式,用倒叙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涓生的回忆,讲述了他和子君,做为五四时期的知识青年,勇于冲破封建势力的枷锁,追求爱情自主,婚姻自由,从而共同组建了一个属于俩人的温馨小家。而不久后随着生活的窘迫,俩人的爱情梦想也随之破灭,分道扬镳之后,造成了子君的郁疾伤逝和涓生的悲伤悔恨这样一个悲剧结局的故事。

在创作《伤逝》这篇小说之前的1923年底,鲁迅先生在原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上发表了题为《娜拉走后会怎样》的演讲。演讲稿里的“娜拉”,原本是丹麦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里的女主人公,她是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女性,不甘于在家里扮演“玩偶”的角色,她勇于反抗男权主义和不合理的社会观念,争取妇女解放和自由,毅然从家庭中出走。尽管在剧中,易卜生对娜拉最后的结局没有交代,但娜拉追求人格自由独立的精神反叛形象,在当时的世界影响至深,娜拉成了很多国家妇女追求自由解放和平等的一个象征。

在二十年代的民国时期,中国的知识青年思想进步,他们渴望自由平等,渴望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他们把“娜拉”视为自由的典范,并在其思想的鼓舞下,敢于反抗封建的家庭专制和包办婚姻,大胆追求恋爱和婚姻的自由和自主。因此,那个时代成了盛产“娜拉”的时代

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正是诞生在那样的时代,做为当时思想新潮,追求自由平等代表人物的鲁迅,无疑把子君这个人物塑造成了出走的“娜拉”。

出走而又回归的娜拉 伤逝出走后的子君(2)

1. 子君为爱勇敢出走

子君和涓生同属五四时期的文化新青年,他们受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思想进步,敢于抵制旧的封建婚姻陋习,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子君的出身并不卑微,她一点也不嫌弃只是穷书生的涓生。她和涓生谈男女平等,谈文学,她喜欢涓生的高谈阔论,仰慕他的才华,总是欣赏赞同地看着涓生,脸上弥漫着稚气好奇的光泽,她无疑是对涓生有着崇拜的。

子君对涓生的爱是纯真热烈,全情投入的。涓生向她求爱时的每个细节,每句话语,每个片段,她都刻骨铭记,并时常无一遗漏甜蜜地回忆;当涓生单膝跪地向她求爱时,她感动涕零,绯红着脸答应了涓生的请求。当两个人要租房同居时,她不惜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戒指和耳环来抵付房租。

子君对涓生的爱是勇敢无畏的。面对别人惊奇窥探的目光,她是目不 斜视骄傲地走过;面对别人的轻蔑和讥笑,她也是满不在乎,坦然镇静;她不顾叔叔和亲人的反对,即使和他们关系决裂,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寄居的叔叔家里,为爱出走,态度坚决。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子君为爱出走的信念。

子君到底是有着传统旧思想的女子,就连雪莱的半身像她都羞涩的不好意思看个仔细。然而,爱情却给了她无穷的力量,让她前所未有的勇敢,她不顾一切,冲破阻挠,果敢坚定地和涓生在一起,她坚信自己和涓生的爱情,并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遐想和憧憬。

出走而又回归的娜拉 伤逝出走后的子君(3)

2. 同居后的子君,沦陷在居家小女人的日常里

同居后的生活,从最初甜蜜的风花雪月,不过三周的时间,就变成了现实的柴米油盐。子君完全沦陷在居家小女人的日常里,她整天忙于家务,她要生炉子,烧菜、煮饭、蒸馒头,郑重其事地过日子,子君很享受这样安然的日子,她居然长胖了脸色也红润了。她还学着邻居官太太家的样子,养起了油鸡和小狗,然而,也因为这些家禽养生和邻居官太太偶有小矛盾发生,把自己搞得闷闷不乐。

家务活本就不是子君的长项,但她却尽力在做。每天除了做饭就是一些鸡零狗碎的事。她已俨然一个家庭妇女了,每天她都手忙脚乱,忙得满头大汗,顾不得打扮自己,原本细嫩的双手也变得粗糙起茧了。她更没心思去读书,甚至连和涓生谈天散步的时间都没有,家务活也磨去了她和涓生卿卿我我的温存。

在子君的心里,涓生应该是负责挣钱养家,她只需要做个本分的居家小女人,做好家务操持好家就可以了,她是死心塌地地过日子,根本没有想过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子君像旧时代的所有女性一样,并顺延着她们的老路走下去,有了男人就只想依附于男人,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她庸常的居家小日子里。

出走而又回归的娜拉 伤逝出走后的子君(4)

3. 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不堪一击,子君成了牺牲品

整天沉浸在家事里的子君,在涓生眼里,成了不思进取,停滞不前的人。此时的涓生,对子君的感情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一纸解雇涓生的公文,落在子君面前时,从前无畏的她也变了脸色,可她还是鼓励涓生“那算什么。哼,我们干新的......”涓生的失业,家里一下失去了经济来源,本来就有些窘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了。

涓生想再谋个差事,却不能如愿,以至于他们连糊口取暖都成了问题,不得不把子君喜欢的油鸡杀了吃掉,子君心爱的小狗因喂养不起,不得不将其丢弃。子君因此变得抑郁寡欢。

丢了工作,生活的困顿,让涓生对婚姻产生了厌倦。此时的他竟认为之前对子君的爱是盲目的因为这盲目的爱他忽略了别的人生要义。他觉得穷困潦倒的生活,爱情是无所附丽的,只有两个人分开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于是,他对子君说出了: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没有经济作依托,爱情婚姻就像花瓶一样脆弱易碎。

涓生真的是一个自私无情的男人,当他无力扛起生活的重担,他想到的是子君阻碍了他的前进,他只想卸掉子君这个包袱,残忍地将子君抛弃了。那么他自诩的对子君纯真热烈的爱不过是激情过后的一种虚空罢了。

面对涓生的无情,曾经那么爱他的子君,没有哭闹埋怨,没有反抗,想必当时她的心一定是万念俱灰,疼得流血。当父亲接走她时,她像个麻木的人,随便被命运推向哪里都无所谓了。伤透了心的子君,回到家后成了败坏家族门风,千夫所指,道德败坏的女子,无助又遭嫌弃的她最终抑郁成疾,不久便死去了。如一个蚂蚁一样默默地死去了。

那个当初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离经叛道”的子君,在她奔赴爱情的时候,就注定了她没有退路,而当涓生抛弃她的时候,她就已经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她成了爱情婚姻的牺牲品。

出走而又回归的娜拉 伤逝出走后的子君(5)

4. 旧时代下的子君完全不能救赎自己,她没有逆袭的力量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取材自亦舒的同名小说,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伤逝》的现代版,而它们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

《我的前半生》里的女主人公罗子君,名牌大学毕业,而她婚后却没有参加工作,而是过起了衣食无忧的阔太生活,整天除了逛街要不就是进美容院,与社会完全脱节。本来有着高学历的她不了解丈夫的工作性质,不知道他每天为工作所承受的压力,无法为丈夫排忧解难,当然更不能给丈夫在事业上的辅佐。长期居家做小女人,靠丈夫圈养的罗子君与丈夫的思想完全不在同一频道,从最先精神上的背离,逐渐的丈夫全身出轨,最终抛弃了她。

同样是被丈夫抛弃的两个子君,《我的前半生》里的子君,是生活在现代的文明社会,离婚已不足为奇,是被人理解也被社会包容的事情。而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里,即使罗子君已经很多年不在职场,但只要她认清自己,振作精神,重新回归社会,不断努力,依然能够重回自我,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位置。

最终,罗子君在闺蜜唐晶和导师级的朋友贺函的帮助下,终于重拾自信,成功逆袭,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甜蜜爱情。

前半生里的罗子君,是置身现代社会的女性,离婚根本打不倒她,当她被夫抛弃,成了一个婚姻失败者时,她得到的是家人和朋友的同情、理解和关爱,大家用爱包围着她,众人都在给她勇气、信心和力量;她的知识水平也足以能够让她重新找到适合的工作。

罗子君在遭遇人生变故的时候,她能左右逢源,绝处逢生,所以,她才能够自我救赎,为自己打开人生新的征程。

出走而又回归的娜拉 伤逝出走后的子君(6)

而《伤逝》里的子君,是二十世纪盛产娜拉时代的女性,她当初仰仗着时代的洪流有勇气为爱出走,成了一个勇敢的“娜拉”。

当她被涓生抛弃,父亲将她接回家时,迎接她的不是温暖和爱,而是冰冷的面孔,蔑视的眼神和嘲讽的冷语,她是个伤风败俗的女人,她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更没有勇气走出家门。

在家人眼里,她是大逆不道,有辱门风,伤风败俗,丢人现眼的人,家人对她充满的是恨;而外面的人更觉得她是个道德败坏,跟男人私奔,是下流可耻的女人,不仅对她风言风语,甚至对她们的家庭也是冷嘲热讽。

无论在家里还是社会,子君都没有容身之地,没有人同情她,可怜他,更没有人向她伸出援手,所有人都嫌弃她,吐沫星子都能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没处诉说,她没有唐晶一样的闺蜜,更没有贺函一样的朋友来帮助解救她,她本就受伤的心却还被众人箭一样犀利的眼光再次戳伤。她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更没有反抗的力量,她是被钉在耻辱柱上家族的败类,她终是走到了绝境,走向了毁灭。

面对易卜生笔下娜拉的前途未卜,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会怎样》里给出娜拉出走后的结局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而他笔下的“娜拉”-子君,最终是回来了,而回来之后,她是不会被家庭和社会再接纳的,她只有死路一条。

子君的伤逝,是时代的悲哀,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她们的社会地位依然是有限的,几千年来封建迂腐思想的一粒灰压在“娜拉”们的头上就是让她们无法喘息,永远不得翻身的一座大山。虽然她们具备了新潮的思想,她们有勇气成为“娜拉”,勇敢地出走,但她们却没有力量逆袭,将自己的人生重新反转。

出走而又回归的娜拉 伤逝出走后的子君(7)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