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蔬菜基地的不利条件(曾经的贫困县寿光)(1)

你知道吗?

就在此时此刻,一个曾经的中国山东贫困县,却成了驰援上海的主力军团!

情况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啊。

如今在上海连蔬菜都已成了奢侈品,不少上海人甚至到了一菜难求的程度,手里再有钱也得到处找办法抢购蔬菜。

不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正在紧急调送到上海。

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东小县城寿光!就是如今这场上海粮食保卫战的中坚力量之一!

如今上海每天都有200吨蔬菜来自这里。

寿光蔬菜基地的不利条件(曾经的贫困县寿光)(2)

与此同时,寿光还同时承包了中国200多个城市的蔬菜。

甚至韩国、日本和俄罗斯都是它的客户。

在武汉疫情时,这个人口仅有110万的县级市,甚至每天都能为武汉送上2000吨蔬菜。

别怀疑寿光的能力哦,要知道寿光可是有着宇宙寿光之称,是全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之一。

在中国都流行着一句话,寿光菜抖一抖,全国菜抖三抖。

甚至在国际上,寿光蔬菜也是极具杀伤力的存在。

前两年寿光的大白菜减产涨价,隔壁的韩国,泡菜价格就直接飙升甚至断供了。

但别看寿光如今在蔬菜界是鼎足人物,其实在30多年前,寿光就是一个粮食不收,蔬菜不长,男难娶,女不嫁的贫困县。

寿光蔬菜基地的不利条件(曾经的贫困县寿光)(3)

寿光是怎么成功逆袭的?

一切的转变,都得从1988年那盘拍黄瓜说起。

那一年,寿光三元朱村村民王新民去了一趟大连。

当时的大连蔬菜圈,有一个神奇,他叫韩永山,靠着蔬菜大棚,种反季黄瓜,把1斤黄瓜卖出了5斤猪肉的价钱。

你别看咱们现在一年四季蔬菜水果不断。

但在当年,冬天里能吃上一根新鲜黄瓜,那可是能在村里吹上一个月的新鲜事。

听到冬季黄瓜的瞬间,王新民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个赚钱的买卖。

于是那一年冬天,王新民专门跑到东北批发了几次黄瓜运回山东卖,着实挣了不少钱。

那年春节,王新民带着两斤新鲜的黄瓜,跑去堂哥王乐义家,那年的年夜饭上,多出了一道翠绿的肘花拍黄瓜,这冬天的黄瓜吃起来竟然比那大鱼大肉还香,两兄弟一拍大腿,干脆干票大的,把这技术学下来!带着全村脱贫致富!

于是兄弟俩正月初六连年都没过完,就急急忙忙的跑去东北找韩永生了,想把这技术给学到手里。

但这如今看来平平无奇的技术,在当时可是高度机密,人家韩永山怎么可能乐意教给你啊。

自然,满腔热血的兄弟二人,碰了一鼻子灰。

但王乐义没有放弃,直接效仿古代刘备三顾茅庐。

最终,在王乐义的坚持下,韩永山最终松了口,还被王乐义的坚持给打动,直接来到寿光开始了种菜大业。

甚至为了安心在寿光干大业,韩永山还卖掉了自己在大连的全部家产,连老婆都没叫就去了寿光。

懂技术的韩永山,很快就根据三元朱村的土地特征,研制了适合当地的冬暖式大棚。

可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在1989年,一个大棚的投资要7000元,相当于盖一栋房子,村民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把家当压在这层塑料薄膜上。

寿光蔬菜基地的不利条件(曾经的贫困县寿光)(4)

王乐义只好发动了村里的17名党员干部带头。

当年10月建好了棚,当月就播种,到了12月鲜嫩的黄瓜就上市了,每斤10元,还供不应求。到了1990年5月初,这批先行者个个都成了万元户,赚得最少的都有2万元。

90年代的万元户,搁在现在可得是百万了。

看到先搞大棚的都发了财,不光三元朱村炸了锅,甚至整个寿光县都沸腾了。

抓住这个机遇,整个寿光县都开始搞起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全员种菜去了。

寿光西边挨着的胜利油田30万工人老大哥,成为了寿光蔬菜的第一批“尝鲜者”。

而北方冬季餐桌上只有白菜萝卜的历史,也由此被寿光人给改变了。

如今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贫困县寿光成为了如今的寿光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4万亩,光大棚就有23万个,年产量达400万吨。

在这30年中,寿光从来都没有原地踏步,而是钻研技术。

现在寿光光种子研发经营企业就有433家,就是为了掌握种子技术以免被国外卡脖子,种植方式也从以往的人工转成了现在的人工智能,这才把寿光的大棚菜玩到了世界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