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之底的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把字写得宽大、松散或者是重心不稳?
先看第一组怎样避免把字写得又宽又松散。
字太松散
走之底中的平捺需要起到一个承托的作用,所以它必须写长,再把底部的笔画舒展写宽以后,被包围的部分就得尽量写窄一些,因此必须得适当地缩短横向笔画的长度,包括竖弯钩弯的部分也不能长。
比如“逸”字中的兔,不仅要把横撇和横折横的部分适当地缩短一些,竖弯钩弯的部分也得缩短。把被包围部分写窄,再让走之底向他的方向靠拢,最后再把平捺舒展写宽,有收有放,整个字看起来才是既凝聚又舒展自然的。
第二组和第三组可以结合在一起看,因为这两组都涉及到走之底中点的高度
在第一排字中被包围部分都是一个笔画数少的小型字(巡、运、还),而且呢这个小型字的形状还偏方。
这时候要是把走之底的点写低了,就很容易让被包围的部分与底部的平捺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隙,从而导致整个字的布白不够匀称。
所以当被包围的部分是一个笔画数不多,而且形状偏方的小型字时,走之底中点的起笔就可以稍高一些。可以与被包围部分的顶部基本齐平。
这样一来,在平捺稍微倾斜着向下展开以后,走之底与字之间就不会出现一个大空了。
而下面这一排字(退、边、造)的情况和上面这一排刚好相反,被包围的部分字形明显偏长,或者是在它的顶部包含着像竖和撇这种可以向上延伸着写的笔画。在这个笔画向上延伸以后,点的起笔呢就得适当地往下降。
如果还把这一点写高,就会导致整个字的重心不够平稳,给人感觉是向右下方滑。
重心不稳往右下方滑
所以当被包围部分的字形明显偏长,或者是像“造”字中的“告”一样,在字的上半部分是有一竖可以向上延伸,作为字中最高点的。被包围部分的笔画向上升,走之底的点就得往下降,让它比竖的起笔稍低一些。把点的高度调整过后,整个字看上去就平稳多了。
最后要注意的是控制好横折折撇的长度,它再长也不能超过被包围部分的底部,越把这个笔画向下延长,被包围部分与平捺之间的空隙就会越大。
以“道”字为例,横折折撇的起笔在点的左下方,一定要控制好它的长度,到虚线处就必须停住,与“首”字的左下角基本齐平。这样一来在平捺与被包围部分的底部之间,才不会出现一个大空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