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武廊市域铁路的消息也有两、三年了,网上详细的文章不多,大多都是营销号炒作概念。上文仔细预测了一下可能走向和站点,为的是尽可能把个人看法和前景分析透彻。

本篇主要畅想一下通武廊三地目前的态度,也就是这个项目的前景究竟如何。其实是一篇吐槽文,没有轨道分析,不感兴趣的可忽略此文或跳到结尾,下篇文章再来。

笔者还是坚持【深度】长文,感兴趣的朋友坚持看下去。

通武廊市域铁路z5线最新消息(漫谈通武廊市域铁路)(1)

通武廊市域铁路站点和走向预测

(一)

大约在2017年,为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号召,三省市交界地区的通州、武清、廊坊共同提出了“通武廊——小京津冀”概念,表示要相互合作扩大协同广度深度。几年过去了,作为普通百姓,说实话,无论是“大、小京津冀”体会都不深。

交通建设方面,看似落实协同发展的大项目不少,但仔细一看,诸如大兴机场、环京放射状的几条高铁,其实都是N多年前已经策划或在建的项目,只不过都在京津冀地区,按部就班实施而已,即便没有协同发展,这些大项目也得建。

真正体现协同的,其实应该是小项目。比如断头路,诸如北三县~北京的通勤交通改善问题,里面涉及到高快速路、普通公路、轨道交通、过河桥梁等许多子项,虽说投资比不上国家级大项目,但需要费很多心思和协调力度,搞好不易,这还不说各自的内心想法。

拿铁路来讲,虽说搞了京津冀铁路公司,但大家急于推动的项目却不一样:

北京市优先搞的是京雄城际、先和雄安连起来,功能纾解先得有路(其实是京港高铁的近期段)。

天津市创造出一个津兴城际,主动对接大兴机场,但本质搞的是“第三条”京津城际。

河北省也明白先加强与北京联系的道理(京广高铁上的几个环京小城眼看着高铁天天过,却买不到几张进京票上不了车)。有了雄安之后京保石城际不用搞了,石雄城际走起,但无奈雄安规划话语权有限,暂时也推不动。谁知道以雄安为核心又冒出一个忻保高铁、让老枢纽石家庄郁闷不已。算了,反正也不富裕,石家庄说我还是先解决与省内的互通。一是上城际铁路联络线(含支线),这样承德方向列车过了怀柔南之后,可以走通州、廊坊,不用进北京市区了;唐山、秦皇岛方向列车过了香河之后,同样可以走廊坊不进北京市区;二是上石衡沧港城际,开辟出一条石家庄~黄骅~滨海~唐山~秦皇岛(不过天津市区)的沿海通道(张家口...再等等吧...要不搞一个张家口~大同~太原~石家庄的绕圈D车试试[打脸])。

通武廊市域铁路z5线最新消息(漫谈通武廊市域铁路)(2)

承德、唐山、雄安方向列车走向(黄线)让廊坊东(红五星)摆脱京津成了河北省中部枢纽

(二)

通武廊其实就属于这种三地真正需要协同的项目,要在功能定位、规划线位、出资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有统一目标、进度才行。需要大家坐到一起好好谈,既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又要懂得有所牺牲,在求同存异中向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根据三地所处形势,各自心态大体如下:

1.武清方面:我积极我先说。

作为京津城际途径的最大受益者,从历史上的驿站、运河时代,再到近代的公路、铁路时代,再到当今的高铁、城际时代,便捷的交通优势一次又一次助力“津门首驿”腾飞。如果再加一条与京津两市中心都能连通的“地铁”,那是再好不过。

难度是清楚的,但心里其实有个最低目标,那就是先通天津市区方向。要知道同等距离,像是通州、大兴、昌平、房山早通地铁了。北京比不了,可静海去年都已经开工了,说好了4、5号线北延武清多少年了都没动静,急啊。

可轨道交通毕竟耗资巨大,动辄百亿的投资量可不是一个区县自己负担得起的(通州、廊坊也做不到)。况且,天津地铁前两年动作太慢,上上下下都不满意,这两年想方设法融资,但无奈上的项目太多。现阶段首要目标是把市区和滨海新区能启动的路线,都尽量开工了再说,争取过几年在全国城轨里程排名上搞得不要太难看(目前第11)。

至于通武廊,有小道消息说本想去年末今年初先启动武清~北辰段的,但具体走向并未最终敲定。往廊坊方向其实还属于谋划阶段。

2.廊坊方面:嘴上不说心里特别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想要“地铁”那是说谎,特别是往北京方向,那可比武清近多了,自己才是通武廊的最大受益者。不明确表态主要是心里苦。

一是缺钱。地铁投资太大,京津都是老“地铁”了,有成熟可靠的投资模式和操作平台。廊坊是地级市,要想建、钱只能自己出。这两年环京楼市限购,财源骤降(霸州去年竟然到了公然乱收费的地步,但凡市里有钱周转一下也不至于闹到这份上)。再有,廊坊辖区段虽说只有17公里左右(按前文分析走向),但单位建设成本比武清、通州都高,原因上文也讲过,好不容易“地铁”开来了,不进市区肯定不甘心。但进市中心,就一定要走地下,地下盾构成本至少比地上“轻轨”翻倍,如果再赶上市内拆迁,个别路段一公里花上10亿那是轻轻松松。再有,车场也得建,一方面是通武廊距离较长,另一方面是有了停车检修能力,将来安排车次才有话语权,特别是早高峰,要不然想去北京还得等武清来车才行,这又一大笔钱。还有,廊坊东站已经在建,当初没有考虑通武廊,想引入还得协调铁总自掏腰包改造。

通武廊市域铁路z5线最新消息(漫谈通武廊市域铁路)(3)

廊坊市区段

二是项目准入和规划问题。上文讲过当前国家政策,廊坊自己是没资格修“地铁”的,一定要挂靠在京、津平台、以北京或天津“市域铁路”的名义才行。类似滁州、镇江之于南京的模式。即便自己能筹到资金,也没办法自己先启动建设。即便自己先建设,还要以天津、北京明确具体衔接位置为前提,否则自己孤零零一条线不说,万一两边方案有变,自己贸然开建容易被坑[衰]。

所以说,廊坊这边是悄悄地干活,多方案研究规划走向、筹资渠道、运营模式等等,然后研判个中利弊得失,再研究将来怎么和京、津谈。

3.通州方面:我就听听不说话。

最终还得看北京方面,因为天津、廊坊最终目的都是要和北京连通。对于北京来说,目前存在这样的想法:协同发展给北京的任务是纾解功能和超负荷的人口规模。现在你们两个又要给我送“人”过来,我怎么办[晕]。再说,我这每天已经很挤了,自己的地铁还建不过来呢。而且通武廊客流大概率是潮汐性质,早上流入通州换乘其它地铁去市内,晚上再返回廊坊、武清,反向客流不大(廊坊~武清间的客流预计也有限),运营成本对于三地来说都不小。

对于通州来讲,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建好副中心(先服务好搬来的一大批市级单位吧[泪奔])。通武廊路过的地方都是乡镇相对不发达,不是重点发展区域,自己去廊坊、武清的积极性也不大;另一方面,自身工作重点确实不在这块,轨道交通这事自己也说了不算,更不会掏钱干。

但是吧,通武廊又确确实实属于体现协同发展的项目,无论是北京还是通州层面,即便心里“不积极”,也不能在表态和行动上表现出来。

所以,先听听再说吧。

(三)

说到这大家也清楚了,通武廊要实现,过程复杂、遥遥无期。

放眼全国,目前跨省地铁如上海11号线(至苏州昆山),只是上海独立运营。其它跨市城轨,要不就是省内,要不就是由国铁运营。建设方面,博弈一般也都在省内两个城市之间。

像通武廊这种三省市之间的轨道,目前是绝无仅有。

还有一点要提,就是安检的压力,进京的朋友都知道,北京每逢重大活动期间无论何种交通方式进京,安检都是一个麻烦事。当然,通武廊主要考验的是廊坊、天津。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通武廊很可能要考虑预留三省市分段运营的设计,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复杂程度和建设成本。

最后,希望北京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因为无论交通便捷程度如何,即便会有人流出,总会有新的北漂不断涌入,这是人员流动的客观规律,最终不过是选择晚上居住在哪里的问题。

同时,通武廊也许还会带走一些产业,但对于北京有限的空间来讲,还是应该从长计议,对于产业进一步升级也许不是坏事。未来民族复兴实现了,放眼世界那可是“万国来朝”,将来的北漂可是来自全世界的北漂,北京现在这点空间怎么够用呢。

说回主题,希望通武廊市域铁路早日成为三省市共识。

下一篇,预测一下通武廊的运行时长,是否利于通勤族,以及是否有其它可实现“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