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可谓是独具魅力的神作,无论原著还是改编的电视剧《天道》都有着大批的拥趸者而结尾中芮小丹和刘冰的死颇让人不解,作者为什么要为两人安排这样的结局?俩人之死又分别意味着什么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天道结局小丹怎么死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天道结局小丹怎么死的
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可谓是独具魅力的神作,无论原著还是改编的电视剧《天道》都有着大批的拥趸者。而结尾中芮小丹和刘冰的死颇让人不解,作者为什么要为两人安排这样的结局?俩人之死又分别意味着什么呢?
丁元英为什么要上五台山?
严格来说,丁元英是一个无神论者,他所信奉的道法自然,从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丁元英无疑是参透客观规律的绝顶高手。但如同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一样,涉猎过多的丁元英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文化甚至佛学的深远影响。
所以,当丁元英设计好王庙村神话之前,执意要去五台山问道,而他对芮小丹的解释是:“合了国法,还得看看合不合佛法。”
而在五台山,面对智玄大师,丁元英对此行目的的解释就是“要讨一个心安”。
而智玄大师则一针见血的揭露了丁元英的真实目的: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丁元英和智玄大师的机锋之战
丁元英在给智玄大师投门贴的上阙中写到: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而智玄大师对此做了修改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
这使得丁元英的内心大受震撼。来五台山之前,丁元英对佛的理解是“不执”才是悟道与修行正途,跳出因果才是真正悟道并得到的正果。
他认为“劫”乐圣的富和救王庙村的贫只不过是各自的悲喜枯荣,自己只是利用了规律因势利导,遵循了一个“道”字,只不过感到这一切的缘起只是为小丹创造个神话,而且杀气过重,因此来佛教圣地寻个心安。
在未见智玄大师之前,丁元英甚至构想出以钱购买的场景。在他的潜意识里,更希望智玄大师接受自己的金钱,这样可使他以佛门高僧也不过逐利之徒的理由,让自己的杀富济贫得以彻底解脱,并因此得到彻底的心安。
万幸丁元英遇到的是智玄大师,智玄大师看了丁元英的投门贴便评价道: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而后智玄大师改动了丁元英上阙中的九个字:将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勿”改成了“务”,“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
如此一来,丁元英悟道出的天命,升华成为修行就是求取真经,生、灭、枯、荣虽然有因缘注定,但佛法讲究因果,有因必有果,所有的一切最终均避不开因果,智玄大师不仅点拨丁元英的计划,更点拨他的修行。使得丁元英的内心从此对因果有了敬畏。
芮小丹之死的因果
五台山之行让丁元英相信了因果,但此时他认为虽然王庙村扶贫是芮小丹提出来的,可如果将“劫富济贫”视为因,而果则不过是丁元英被全民声讨与鄙视,这样的因果平衡,他丁元英承受得起。
但当他听到林雨峰当众表示如果官司输了就跳楼自杀时,丁元英陡然色变,这是因为如果整个计划会出现以人命为代价的话,那么,整个事件真正的因是芮小丹,她就可能要承担对等的果。
这个结局是丁元英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开始力劝芮小丹转行,因为只要她一天还是个刑警,那么这个果报应到她身上的危险也就更大。
在芮小丹执行任务的一个月里,丁元英甚至日夜不停的为芮小丹祈祷,这在过去不信因果的丁元英身上是不可想象的。
而当芮小丹最后的告别电话打来时,丁元英沉默了,他已经预感到芮小丹即将到来的果报,而这一切的因果早已存在于丁元英的潜意识里,虽然他总是心存侥幸,甚至一直为之祈祷。
所以,后来丁元英会看着小丹给他的玉佩,看着上面的“法”字发呆,甚至会伤心欲绝到吐血。
小丹为什么要自杀呢?是对丁元英对自己伤残以后的感情没有信心吗?显然不是,小丹是强势文化忠实的信徒和践行者,是“天国的女儿”,不受贪嗔痴所蒙蔽,不为生死分别所缠缚,绝对不会允许自已以后的岁月时以被照顾者的身份出现在丁元英面前,所以,在临自杀之前,她在心里黯然自语:乖,我以后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
这种思想在之前也有预兆,两人在耶路撒冷街头时,芮小丹买了两块名叫“贝克拉夫”的点心,在给丁元英分一块的时候忽然问道:“如果现在真有一颗炸弹在这儿爆炸,那会怎么样?”
丁元英说:“可能就死了。”
芮小丹说:“说的就是死了,死了那会怎么样?”
丁元英说:“那就不存在怎么样了。”
芮小丹说:“不,仍然存在,那时爱就永恒了。”
丁元英问:“那你是该祈祷有炸弹还是该祈祷没炸弹?”
芮小丹一笑说:“存在和永恒我都能接受,有没有又有什么分别?”
丁元英也笑了,说:“这见解了不得,直指心性,快得道了。”
这一切只有丁元英的理解是最为深刻的,没想到最终一语成谶,成了最终的因果。
所以有了肖亚文不解的询问丁元英的场面:
肖亚文问:“小丹给你打电话,你为什么不阻止她?”
丁元英说:“小丹的电话只有一个意思,道别。面对这样的道别我能说什么?我有什么可以说的?我知道我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我不会阻止她。小丹不会因为有了我的阻止而有选择,我也不是因为阻止不了她而没阻止。”
肖亚文重重地问:“为什么?”
丁元英平静地说:“因为,她是警察。”
所以丁元英面对小丹的照片,才会在心里喃喃自语道:“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
所以,小丹的牺牲既是无情的因果循环,也是性格使然的命中注定,虽然令人深为惋惜,却也让人理解和尊重她的选择。
刘冰的之死的因果
刘冰自杀颇具争议并令人费解,丁元英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一切是丁元英有意为之,还是出于意外?
其实刘冰的开始即注定了他的结局。冯、叶、刘三人中,唯有刘冰是总想弯道超车、一朝暴富、不劳而获。
在王庙村的事情上,冯志杰是真心想帮村里做点事,叶小明是想借此干点事,而刘冰却是只想搭顺风车,更看重的是表面,开宝马车,自封官职到处递名片等等,既是个投机份子,又是一个“见风倒”,这一切注定了刘冰的因果,见利而忘义和背叛结成的因,必将会得身败名裂的恶果。
丁元英显然不想和刘冰的因果有任何的关联,所以他才会一方面对刘冰旁敲侧击的做了提示,给他规划了正确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给肖亚文打了招呼,从根本上给了刘冰一定的保障。
但是丁元英并没有将这一切对刘冰实言相告,而是给了他那包密封的A4纸,这就把选择权交给了刘冰,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刘冰自己选择的因果,和他丁元英无关。
王庙村的一切是丁元英对小丹的承诺,也是小丹留在世上最好的纪念,丁元英绝不允许刘冰这样的人予以破坏。
那包A4纸是最后的底线,如果刘冰不去触碰就一切安好,如果因此有非份之举,那么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对于丁元英而言,如果小丹因为自身的因果而牺牲,那么刘冰为什么不能因为自己的因果而去死呢?更何况刘冰的死归根结底是自己找死。他的个人性格和文化属性注定了他的结局。
也可能在丁元英内心深处,刘冰的死也是对他对芮小丹之死隐隐的一种灵魂救赎。
肖亚文、欧阳雪、冯志杰代表着自立自强的强势文化,叶小明代表着小市民文化,而刘冰则代表着靠人、投机的弱势文化。
全书的逻辑则是“文化属性决定命运”,所以肖亚文、欧阳雪、冯志杰必然最终能攀上井沿,叶小明必然只是扒着看了一眼,而刘冰则必然掉入井底付出生命代价。
而这才是本作隐含的真正主线:文化属性决定命运,弱势文化属性的集体与个体没有未来,只有死路一条。
而完成了一切的丁元英却注定了孤独,不仅内心充满了生离死别的苦楚,承受着失去红颜知己和爱人的痛苦,而且又多了份领略了虽然道法自然却最终也无法逃脱因果循环的无奈和痛楚。
五台山智玄长老说有缘再改丁元英投门贴的下半阙,可丁元英再也不会,也不可能去赴这个关于道法和因果的思辩之约了。
而这最终呼应了书中开始的那段尼采名言: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