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柳绿,烟锁重楼,月照高阁,河水静流,杜牧笔下的扬州,真的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令人向往。

杜牧在扬州居住了很久,跟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很多关于扬州的诗句。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是杜牧在扬州赠别自己的红颜知己所写的一首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写给友人韩绰的诗句,也最能体现扬州的浪漫风情,“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是杜牧转身扬州享受梦幻般生活的真实感受。

国学经典积累诗(古典诗歌里的故事-007)(1)

到底是扬州成就了杜牧,还是杜牧传播了扬州?

可以说如果没有扬州,杜牧很可能无法激发自己的才华;如果没有杜牧,扬州也不会如此地名扬四海。

据《唐才子传》记载,杜牧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擅长歌舞,善解浪漫风情,并且才华横溢,吟诗作赋,信手拈来,胸襟豪迈,生平有大志向大抱负,不拘小节,敢于针砭时弊,擅长兵法,胸有丘壑万千;然而一生落魄,命运坎坷。

国学经典积累诗(古典诗歌里的故事-007)(2)

其实,杜牧有很好的家世,他的祖父杜佑不仅因为编撰了《通典》而流名于后世,而且历任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三朝宰相,声名显赫,德高望重。杜牧从小就过着优越富足的贵族生活,真的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然而,在杜牧十四岁的时候,无常的命运给锦衣玉食的杜牧带来一次沉重的打击。他的父亲这一年故去了,杜家的光景就开始每况愈下。

国学经典积累诗(古典诗歌里的故事-007)(3)

到了二十三岁那年,杜牧因一篇《阿旁宫赋》而名满天下。太学大儒吴武陵读后,交口称赞,推荐给当时的进士科考的主考官崔郾。崔郾也叹为奇才,怎奈当时社会黑暗,科场腐败,要想金榜题名,就得花费重金贿赂主考官,杜牧不屑行贿,遂只取第五名。

但杜牧心胸开敞,不以为意,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写完就到长安曲江岸上踏春去了。

国学经典积累诗(古典诗歌里的故事-007)(4)

杜牧雄心不展,壮志难伸,多次打击之后,开始了他“落魄江湖载酒行”的生涯。他一生中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扬州度过的。扬州地处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富庶繁华,商贾云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而且,唐朝时扬州没有“宵禁”,这里的夜生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十里长街,夜夜笙歌不断,可称为人间仙境。

所以俗话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中晚唐的时候,这里贡献了天下三分之一的赋税;这里也是文人墨客集萃的胜地,真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大和七年,即公元833年四月,三十一岁的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邀请,从宣州(今安徽宣城)来到扬州,在牛僧孺的幕府中谋得一个职位。但是年少气盛的杜牧,满腹都是报国情怀,觉得区区一个掌书记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便常常郁郁不乐。在这烟花繁盛之地,不得志的他很自然地就坠入了“温柔乡”中。于是在公务之余,他就常常饮酒宴游,流连于花街柳巷。杜牧本是世家出身,是一个翩翩佳公子,这样的人在扬州正是如鱼得水。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国学经典积累诗(古典诗歌里的故事-007)(5)

这首诗是杜牧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时候的作品。当时杜牧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并点明诗里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十三四岁的美少女。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亲临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美女如云。这里歌台舞榭密集, 珠帘鳞次栉比,而珠帘后就是风姿绰约的歌妓,“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曼妙美人,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而不露。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之感,可见杜牧对这个歌妓病人的痴迷。

国学经典积累诗(古典诗歌里的故事-007)(6)

扬州的每一座桥,都是用文化的积淀砌成的。而桥上走过的每一个人,都浸润着扬州的风流气韵。明月 映桥,玉人吹箫,此中风流,千古流传。

杜牧的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最能体现扬州风流清丽的风情。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国学经典积累诗(古典诗歌里的故事-007)(7)

短短四句,描绘出多么美妙浪漫的月下意境。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史书记,韩绰任判官是他的同僚,两人交情颇深。大和九年杜牧入朝为监察御史,抑郁不得志,回忆起扬州的风流美好,作此诗寄韩绰以表思念之情。

这里的二十四桥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扬州二十四座桥。另一是指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于桥上吹箫,故得名。玉人,即可指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指风流俊美的才子,这里“玉人”既可指歌女,也可指韩绰。 教,在这句诗中,可指韩绰教歌女吹箫,也可指韩绰让歌女吹箫,杜牧的这首诗,写得风流倜傥,意境优美朦胧,也有调侃的意味,在对友人韩绰的调侃戏语中,表达出诗人对扬州的无限留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此时,诗人已在长安为官,自然是看不到江南的,但是,文人的视界从来不会时空的限制。在诗人留恋的眼神之中,他看到了隐隐约约的青山,看到了遥远悠长的江水,看到即使已是秋天的尾声,但是依然草木清丽的江南。诗的后两句,视角缓缓收缩,最后聚焦在韩绰的风流,从而衬托出扬州的风流。

国学经典积累诗(古典诗歌里的故事-007)(8)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两句诗调侃韩绰,无论是教美人吹箫,还是让美人吹箫,都显现出韩绰高雅的风致。而韩绰的高雅致,背后蕴寓的是扬州风流高雅的精神。

杜牧在扬州写下了无数与扬州相关的诗句,使得扬州名扬天下,也让杜牧名垂千古!

最后,我们用杜牧的《遣怀》来结束本期的分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