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古人旅游会如何刷朋友圈?

旅游的快乐,是其他娱乐活动无法替代的,这份快乐当然要在朋友圈好好分享。

古人刷朋友圈的做法在今天众多旅游照片、文字、小视频等中也是独树一帜。

最“壕”的朋友圈刷法——造园林

在领略了天下的山川美景后,是不是想要将这些山川都搬到身边好好赏玩呢?明代中晚期的社会经济发达,于是,一股造园之风便在大江南北风行开来。根据研究,明代造园业最发达的苏州和扬州,各有私家园林89和13座。对于家境宽裕的江南文士和盐商而言,在自家营造一座虽在闹市中也宛如置身自然山水之中的园林,是非常惬意的。

五一旅游时间轴图(收藏五一出游刷朋友圈指南)(1)

明代晚期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本造园艺术专著——计成的《园冶》。计成青年时就游历了河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长期的旅游经历使他见识到了全国多地的山水风景,后来又为很多官员文士设计建造了私家园林,于是他总结了自己的造园理论,完成了我国园林建设理论的奠基。如果你想学古人这样刷朋友圈,可以先把这本书找来一读。

苏州的很多园林原本是“壕们”刷朋友圈、与朋友交游的结果,现在也成了闻名中外的景点。

最初的旅游照片——山水画

园林毕竟太贵,但山水画却所费不多。中国的山水画可不是照相,反而重在写意,就是要凸显山水的自然和作者内心的意趣。写意山水画,主要是让观者可以无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如唐寅的《落霞孤鹜图》用简单的笔墨勾勒出一座山峰,山峰上零散地分布着一些树木,画面下方,一位若有所观的文人在向远方望去,隐约可以见到远方的晚霞,而孤鹜这一形象只有通过作者自己的思维去填补了。唐寅在这幅画中其实是借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语句来引出画的深层含义,即王勃年少有为,自己却被埋没在尘世中,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不平。

五一旅游时间轴图(收藏五一出游刷朋友圈指南)(2)

到了明代,很多作画者都要深入实地考察,然后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例如王履就曾亲自前往华山,在山中游观了一两年时间,在此期间,他攀登群峰石壁,只身探深谷幽林,经过这样的实际游历,才完成了华山山水图四十余幅。

五一旅游时间轴图(收藏五一出游刷朋友圈指南)(3)

晋代顾恺之的《庐山图》,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五代董源的《潇湘图》,荆浩的《匡庐图》,关仝的《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赵干的《江行初雪图》,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北宋范宽的《山水图》,《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李成的 《无题》,南宋马远的 《梅石溪凫图》,《寒江独钓图》,吴镇的《渔父图》,刘松年的《雪山行旅图》,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古木幽篁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溪山雨意图》, 陆广的《仙山楼观图》,明代戴进的《风雨归舟图》,董其昌的《高逸图》,仇英的《吹箫引凤》,王鉴的《烟浮远岫图》,石涛的《山水清音图》、《仿梅道人山水》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山水画,想画山水画的朋友可以找来临摹。

一展文采,情景交融——诗词

旅游是一种包含旅游者主体情感意识的社会活动,旅游时的风景名胜带给诗人无限情感体验,同时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观也会获得不同的感知经历。诗人们会情不自禁被沿途美景所吸引,起了游山玩水的兴致,并行写出众多美丽篇章,它们极尽渲染山川风物,涌动着对大自然惊叹之情。

在中国的诗词作品中,旅游诗词占很大比重,许多诗词名篇与旅游密切相关。旅游为诗人发挥诗词创作的聪明才智打开了广阔的天地。

王世贞评价李白的诗是:“以自然为宗”,最是有旅游诗歌的风范。

五一旅游时间轴图(收藏五一出游刷朋友圈指南)(4)

李白几乎一生都是在行旅中度过的,他的漫游经历滋养了李白的诗性,也成就了他的旅游诗风。虽然他的长途行旅源于其济世报国的宏图大志、求道问仙的道家思想以及任侠重义的豪侠之气,但是李白的伟大就在于其并非单一脸谱化的,李白身上的特质也如棱镜般折射出不同的元素。

热衷于行旅山水游同样是李白的特质之一,他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摇》),又称“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久欲入名山”(《闻丘丹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愿游名山去”(《落日忆山中》)、“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下挦阳城泛彭蠡湖》),在《秋下荆门》中他还说到:“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鱼绘,自爱名山入剡中。”

五一旅游时间轴图(收藏五一出游刷朋友圈指南)(5)

李白一生漫游,无数的名山胜水扩大了眼界,开阔了胸襟,也丰富了诗人的想象,李白的诗歌,充满了阔达雄伟的气象和昂扬奔放的生命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登泰山六首》其一)诗人奔腾蓬勃的热情都融在这感情识烈的诗句中了。诗歌手法上也极尽夸张,“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滨连”(《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些景色都具有大开大合的壮观之势。

文学大作或小品文——游记

郦道元的《水经注》、唐玄奘弟子为其记录的《大唐西域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无一不是文学大作,足可让后世称道。

游记这一文学类型自唐宋时期进入发达阶段,沿至明代中晚期,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不过因为明代的小品文十分发达,所以不少游记都是短小精悍。

这种短小精悍的小品文,非常适合发布到朋友圈上,让众人惊叹你的文采。

其中袁宏道的游记强调“独抒性灵”,即文章要自由地表达所见所想,并不一定非得按照作文的俗套来创作,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我们可以来看看他的《晚游六桥待月记》:

五一旅游时间轴图(收藏五一出游刷朋友圈指南)(6)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五一旅游时间轴图(收藏五一出游刷朋友圈指南)(7)

西湖胜景,历来为文人称赞,其中春景月景更是一年好景之首。观览西湖春景,又以朝暮最妙。袁宏道在西湖游览,看见春雪犹存,梅花和杏花桃花一起次第开放,感觉非常奇妙。让袁宏道沉迷不已,哪怕石篑多次告诉他:“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他也舍不得离去。何况西湖的美景还不止如此,更有那从断桥到苏堤一带,如绿烟般迎风飘拂绿柳,盛开如红雾的桃花,远远看去,红红绿绿弥漫了二十多里。音乐奏起,连带风儿都轻动灵快了;艳丽的游玩女子踏着堤畔之草,一群群地走来走去,粉汗如雨。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能体会到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那才是西湖的浓艳和娇媚呀。月景之美,更是没法用言语来形容,月光下,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趣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跟那些凡夫俗子说得清楚呢?

袁宏道认为杭州市民游湖只知道在午后到下午这一段时间,真是俗不可耐,而真正的好风景就留给山僧和懂得欣赏的游客享用,真是别有雅兴,尽赏自然美景。

祖国山河秀丽,赶快用朋友圈记录分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