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汗水,见证着中华民族捍卫和平的意志和勇气,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人自立、自信、自强和团结统一的精神象征。眼下,天津不断加大对古长城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长城风景名胜区建设。

在蓟州,文物保护工作者如今正聚焦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长城段落,这里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文物工作者又如何保护?

用心守护古长城

邢亚萍,天津盘山(长城)风景名胜区管理服务中心文物古迹管理科科长,近年来,她和同事一直在研究的,是一段未经修复过的古长城,龙凤岭长城。这段长城位于黄崖关外不远的山脊上,在古代,它属于黄崖关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地势极为险要。眼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建设本体修缮项目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为了及时掌握古长城墙体和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邢亚萍隔三差五就要爬上山,对这段长城进行巡检。

蓟州段的长城,除了黄崖关、太平寨等少数地方有完好的城墙和路以外,其他地段都处于山险和绝壁上,也就是邢亚萍所说的野山,所以每次要上山巡查前,她都会把准备工作做到足够细,相机、盒尺和剪子等工具一个都不能少,另外还要准备一根手杖。邢亚萍告诉记者,去年秋天上山巡检时,一不留神踩到了一条蛇的尾巴,从小就怕蛇的她被吓坏了,后来同事给她做了一根手杖,既能辅助上山,又能驱赶小动物,再巡检时,就放心多了。

蓟州黄崖关长城攻略(蓟州这段鲜为人知的古长城)(1)

龙凤岭长城和黄崖关之间,泃河缓缓流过,踏着被河水冲刷的光亮的石头,穿过芦苇荡,才能到达河对岸。爬山,也就从上岸后开始了。由于有记者随行,邢亚萍他们今天选择了从凤凰楼脚下登山,这里是龙凤岭长城的起点,他们觉得走这里难度小一些,即便如此,见到第一段古城墙也已经是20分钟以后了。

龙凤岭长城作为黄崖关外的第一道军事防线,也被称为二道边,与城关遥遥相望,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修缮项目的推进,邢亚萍来这里巡视查的次数便多了起来,每次都把墙体情况、散落的残砖石块等,记录下来。邢亚萍介绍说,把数据保存好,进行对比,掌握古长城的变化情况,方便以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保护。

蓟州黄崖关长城攻略(蓟州这段鲜为人知的古长城)(2)

龙凤岭长城依山险而建,两侧多为悬崖峭壁,作为军事防御设施,易守难攻,为防来犯之敌发挥了突出作用。如今,两侧的陡坡长满了灌木草丛,手脚并用走在山脊上,不知不觉中就踩到了古城墙上。邢亚萍指着一段全部由石头筑起的城墙,讲起了龙凤岭跨越几百年的故事。黄崖关城修建于明永乐时期,到了明中期,鞑靼部落比较强盛,经常对关口这段进行侵袭、骚扰,为了加强防御,就在黄崖关的主体城墙外,修建了这个前沿工事。

在绝壁之上,邢亚萍和同事开始对一段不到20米的城墙进行测量,它是由大小不同的石块交错叠加而成,边关的硝烟早已散尽,如今,石头的表面,只有苔藓在沿着记忆的方向生长、蔓延。可是在残垣断壁间,当年修建这段长城的过程中,又发生着怎样的故事,究竟使用着怎样的工艺和材料,龙凤岭长城的原貌又到底如何?一个个问题,如同一个个谜团,让邢亚平他们一直为之探索。指着缝隙里的白灰,邢亚萍介绍说:这个是原来的材质,纯白灰,就是当时在长城附近的小窑烧制成的,我们现在叫泼灰,在长城保护修缮的过程中,我们要求用原材料、原形制,采用古法来修筑,做到修旧如旧。

蓟州黄崖关长城攻略(蓟州这段鲜为人知的古长城)(3)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邢亚萍和同事们一直坚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认真劲,黄崖关景区几次文物维修工程全部高质量通过验收。可是多年以来,这段鲜为人知、掩埋于深山之中的龙凤岭长城,一直缺少深度细致的考古分析研究,如何让这段古长城重塑往昔的雄姿,一直是邢亚平他们心中的结,如今,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邢亚萍开始申请立项,展开对龙凤岭长城的全面考古研究。

3个小时左右的巡检结束了,下山时,邢亚萍介绍说,这种巡检要一周来一次,必须得把这段长城保护好,因为几百年的遗址了,虽然这段长城它失去了往日的军事功能,但它是咱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考古调研 提供数据支撑

2019年11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建设保护规划》项目启动,黄崖关长城作为天津名长城的重要点段,备受关注,其中龙凤岭长城段落,也成为了长城考古项目的重中之重。那么这段深藏于险峰之上的长城,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它历史原貌又是如何?建筑结构和材料,又有哪些特殊之处?这些专业的问题,需要专业的人来挖掘。

在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文物保护所,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张猛和他的团队,每天的工作焦点,就是围绕这些历经风吹雨打的长城遗迹进行调研。

蓟州黄崖关长城攻略(蓟州这段鲜为人知的古长城)(4)

张猛团队从年初开始,多次到龙凤岭长城实地采样,用脚步丈量这段古长城。在厚重的历史长河中,这二道边长城曾是明朝北方边境的要冲,在群山之巅的凤凰楼,是龙凤岭长城的起点,也是最前沿的瞭望哨。凤凰楼作为圆柱形建筑,石头打底,上面由青砖砌成,入口距离地面近5米高,古代士兵进出时需要用软梯辅助,易守难攻。对建筑结构感兴趣的冯科锐,与小伙伴对这段长城做了细致的数据采集,为揭开龙凤岭长城建筑结构和材料之谜而不断深耕。冯科锐回忆起第一次上山看到这段长城时的情景:没想到它损坏的这么严重,原来还以为能看到城墙,来了以后发现塌的都非常厉害。

由于部分古长城已经很难看出痕迹,为了方便以后的调查研究,考古探查团队对龙凤岭长城进行了全域勘探扫描,尽可能详实记录下现有的数据。

张猛团队所做的调查分析,正在汇编成册,为今后的长城保护提供数据支撑。爬野山,探寻古长城,张猛和团队成员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看着数据一点点积累,成果一点点显现,大家觉得,能为保护长城出一份力,留多少汗都值得。

规划先行 让古长城焕发生机

伴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天津对黄崖关风景名胜区做了新的总体规划,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如何做到更好保护文物古迹?怎样把保护和发展融汇到规划设计中?着眼未来,又怎样真正让文物焕发新的生机呢?

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一院的会议室内,设计师们正在对黄崖关景区的细部规划设计进行讨论。今年8月,黄崖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设计已经获得批准,规划中,把景区划分为三个级别的保护区,突出保护文物古迹,尤其是长城沿线区域。主创规划师徐婧介绍说:一级区域,主要是长城保护范围,与泃河形成了一个十字交叉的保护区域;二级区是重要的生态林地;三级区,是村镇建设发展的区域。

黄崖关风景名胜区现在的面积是1.36平方公里,新规划将面积扩大了10倍。为了在规划设计中保护好文物古迹,设计团队查阅了《黄崖关志》《蓟州志》等大量历史资料,规划一院院长尔惟介绍说:黄崖关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早在10年前就已经启动了,为了做好规划编制,团队成员走遍了黄崖关长城周边的各个角落,除了踏勘村庄、河流、道路这些地图标注的地方外,还有大量的历史人文信息的采集,尤其涉及到景区内的村庄,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内容,都要考虑到。

蓟州黄崖关长城攻略(蓟州这段鲜为人知的古长城)(5)

天津段长城与北京、河北相连,如何协同三地在保护中服务旅游发展,形成长效机制,也是设计师们重点考虑的问题。为此,团队翻阅了北京和河北省等地的长城保护规划和细则,与天津段的设计进行充分比对。

十年磨一剑,黄崖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大家努力下终获通过,如今细化编制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过程中,团队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和长城从未如此亲近。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蜿蜒起伏,宛如巨龙,从西到东绵延万里。时光如梭,长城不倒,新时代,长城功能转换,正在以风景名胜的核心身份,见证着绿水青山朝着金山银山发展的理念。

(津云新闻记者 朱学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