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家闲来无事,趁着国庆节假期就把《西游记》重新拜读了一次。儿时看书仅仅是为了看悟空降妖伏魔,长大了之后再次读原著,却发现心中五味杂陈。

原著中写道,自洪荒以来,世界分为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悟空的出生地)、北巨芦洲、西牛贺洲(如来所在的西方极乐世界)、南赡部洲(大唐所在地)。

魏征梦中斩龙王概括(魏征梦中斩龙王)(1)

取西经的故事开端则是从南瞻部洲开始。有两个屡试不第的书生,一个以砍柴为生,一个以渔牧为生,一日私下吟诗作对,引经据典的争论着,究竟是樵夫的山青还是渔夫水秀。

临近夜间,两人各走东西,渔夫说市集中有一神算子,名字唤做袁守诚,他是袁天罡的叔叔。渔夫与袁守诚达成了协议,他每日赠送一尾鲤鱼给他,袁守诚便私下教他定位之术。以致于渔夫每次打渔都能满载而归。

这一席话不想被泾河里的虾兵蟹将听了去,它原模原样地告诉了泾河龙王。

由此才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魏征梦中斩龙王概括(魏征梦中斩龙王)(2)

龙王求胜犯天条,罪恶难消判斩刑。老龙应悔求太宗,魏征梦中斩真龙。心有不甘化怨鬼,誓要唐王下轮回。

我列举了这一个章节中的三大主线人物:唐王李世民、袁守诚以及泾河龙王。每一个人物都有值得反思的一面。

唐王:学会拒绝,是最基本的处事原则

看似奇幻的一幕,其实在距离当时几百年之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毕淑敏曾说:“拒绝是一种权利,一种像生存一样的权利。”学会拒绝不是冷酷无情,而是一种让自己活的更好的方式。

魏征梦中斩龙王概括(魏征梦中斩龙王)(3)

从一开始,太宗其实完全有理由拒绝龙王。你是水中的皇,是天上受封的臣子;而太宗只是人间的帝王,天上的事物不应由他插手。哪怕监斩官魏征是自己的宠臣,也无权干涉天界事物,但是太宗并没有拒绝龙王的要求。

龙王花言巧语的说着,太宗是真龙,而自己是业龙。如今罪犯天条,只有太宗可以搭救。于是,太宗承诺自己可以解救龙王。龙王也怀着期待离开了太宗梦境。谁知魏征也不是吃素的,竟然梦中元神出窍,上天上斩了龙王。

太宗也因此被龙王夜夜纠缠,最后不敌龙王的控诉,被勾魂使者拉下了地狱。幸得判官崔珪相助,太宗才能获取20年阳寿重回人世。

如果不是太宗不会拒绝,也不会发生被索魂的一幕。

拒绝别人一定要委婉,因为没人喜欢被拒绝;被拒绝的人一定要大度,因为拒绝你的人一定有他的理由。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相反的一面,无论是拒绝还是接受,都需要我们保持头脑清醒,看清楚事物的前因后果,最后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泾河龙王:爱的方式不是过度保护,而是顺其自然

泾河龙王的暴力专横与蛮不讲理,一方面是南瞻部洲的人的通性,另一方面也是他作为水中之皇对于水族的过度保护。

袁守诚的神机妙算,渔夫的贪得无厌,不消多时,泾河水族就会被打捞殆尽。于是龙王冒险克扣降雨的时辰和点数,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其实龙王不知的是,早在他出生之前,一切就已经命中注定。生死簿上分明的写着他将被人曹官处决,那么袁守诚的出现,渔夫捕鱼以及水族的生存都是安排好的结果。他不服上天的安排,妄图逆天改命,最后却引来了天之惩戒。这一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魏征梦中斩龙王概括(魏征梦中斩龙王)(4)

爱不是过度保护,而是顺其自然。似父母双亲对于子女般的疼爱一样。

我想起我一个发小,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他的父母私下照了B超,得知第一胎是女儿之后,毅然选择了打胎。最后终于迎来了这个儿子,他们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育他成人。

自上了初中之后,他的父亲还曾私下将我们几个玩伴拉在一边,告诉我们以后不得寻他出来玩耍。因为读好书才能有机会坐进空调房。

于是第一年高考,他失利了,他父母决定让他复读一年。

第二年高考,他赶上了课改,这是省上有史以来最难的试题。所以他被迫复读。强大的压力也让他开始神智不清。

第三年,遇上了课改后最简单的试题,但是他却还是落榜了。这一次,他的父母将他送去了一个三流的学校读书。不到一年,他就因病退学。

不遵循客观规律,妄图改变命运,最后不仅苦了自己,更苦了自己还未成家的儿子。

袁守诚:看破不说破,其实是一种修养

袁守诚是袁天罡的叔叔。《推背图》就是袁天罡与李淳风两人所写,到目前为止,《推背图》精确的预知了武则天的登基,以及唐王朝的坠落。可想而知,作为长辈的袁守诚的功力丝毫不在袁天罡之下。

在车水马龙的唐朝集市,来了相貌不凡的泾河龙王,袁守诚一早就算出了事情的起末。

但是他万没有想到,龙王为了赌一时之气,竟然私犯天条。面对龙王的打砸,他不动声色;面对龙王的辱骂,他才一语道破。

袁守诚看破不说破的性子,是一种道家修为,也是一种乐观豁达。

魏征梦中斩龙王概括(魏征梦中斩龙王)(5)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一时口舌之快,说出诸多伤人的言语。殊不知这是伤人又伤己的勾当。

在《西游记》中对十八层地狱也有了更为具体的描述:

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不忠不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抹嘴咨牙,乃是瞒心昧己不公道,巧语花言暗损人。

地狱也许是古人杜撰的世界,但是这也告诉了我们,逞一时口舌之快,凡事非要同人争出个你输我赢,其实百害无一利。

现实生活中多会出现这一幕,许多人觉得委屈,非要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他们扯着嗓子说道理,运气好的别人会认同他的观点,但是他们却输了人品。运上运气不好,不仅输了颜面,还把自己的人品败光了。

到目前为止,《西游记》已经被改编出了许多的经典电视电影,万变不离其宗,最现实的部分还是局限在原著之中。

愿我们每个人在读完《西游记》之后,都能找到领悟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西天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