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好想回家怎么办(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1)

小倩倩脚上的伤是母亲专注于玩游戏碰倒茶水壶烫伤的。类似的缺少父母实质关爱的年轻务工人员子女其实不在少数。

中国江苏网8月11日讯 前不久,本报连续报道了住地下室女孩倩倩的故事,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市民对小倩倩遭母亲狠心抛弃的经历唏嘘不已。其实,小倩倩的爸爸汪某的童年经历也很坎坷——从小父母离异,父母各自再组建家庭,给他的关爱不多。记者更在走访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时发现,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因广受关注而正在不断得到改善,但他们生活中的另一面——婚姻和家庭脆弱的问题尚未得到重视,事实上,当85后、90后乃至95后走上外来务工之路后,这个问题已经暴露得足够尖锐。

“结婚”太容易,家庭破碎也容易

来自扬州一个乡村的小张今年21岁,还没有到法定结婚年龄,但是这个小伙子已经“结婚”2次了。前年腊月,小张从无锡回到老家探亲,经熟人介绍认识了一女生,两个人相处了1个月,正月就在家里办了酒席宣告“结婚”了,到了5月女方已有好几个月的身孕。到了年底,两人就一句“性格不合”分居了,而此时小孩才刚出生没多久。“小张爱玩,成家了怎么能没有个正经工作呢?”小张的亲戚说,当时女方劝着小张去找个正式工作,小张就是不肯,而且只要有人一说到这个话题,就在家里乱砸东西,于是两人就分了。

“结婚时都没有考虑:对方适合走进家庭吗?”“仅仅见面1个月就‘结婚’,也没有到法定结婚的年龄,双方的家长当时的意见呢?”面对记者一连串的问题,小张的表哥如是说:“当时两个人就看对眼了,老家的家长很多都是这样的态度:只要他们自己觉得行那就行吧。”

小张的“闪婚”并没有就此结束,两人的小孩已经有半岁时,为了方便带小孩,两个人又和好了,因为没有领结婚证,两人的“复婚”也很简单,再次住在了一起。“听说现在又在闹矛盾,准备离婚。”小张的表哥说,就跟儿戏一样,时好时分,倒是苦了小孩,本来应该有完整的家庭的,如今却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老家风俗早结婚,法定年龄被无视

和小张一样,早早结婚,因为没有到法定年龄而没有领结婚证的外来务工者还有不少。“你问嘛,他妈就是36岁做了奶奶的。”在滨湖区的一建筑工地上,一位工人笑着向记者这样介绍了身边的工友。这个工友姓唐,盐城人,16岁时就从村里出来到无锡工作。母亲17岁的时候就怀上了小唐,而他自己19岁的时候也已有了小孩,所以小唐的妈妈36岁就当上了奶奶。如今小唐22岁了,到了可以领证的年纪,依旧没有去领。“结婚证什么再说吧,一直没空。”小唐坦言,19岁的时候压根还没有心理准备进入婚姻生活,而面对“生米煮成熟饭”,也只好“结婚”了。而现在对于婚姻,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对于结婚证觉得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们那边好多人都是这样,十八九岁就催着结婚,办不了结婚证,却搞大了肚子的太多了。”小杜来自安徽的一个小乡村,他26岁结婚,可这在他的家长看来已经是“超级晚婚”了。他身边有好几个老乡,上到初中就辍学出去打工,“外面不好找,就回老家相亲,见面没多久直接‘结婚’了。”小杜说,老家有着这样的观念,“宁愿结婚了再离,也不宁愿晚结婚,落得人家说闲话。”而来自贵州的王小姐也表示:“在老家,判断人家是否结婚,不一定看人家领结婚证没,是看人家是否领着怀孕的女人。”

孩子往往被看作“包袱”扔给别人

之前本报报道的小倩倩,其母就是因为“玩性”太大,不想被女儿牵绊住改变玩乐的生活便一走了之。而在记者随后的走访中,年轻外来务工人员遭遇婚姻中的另一方“一走了之”的情况也有不少。

“我们村的风气不好,20多个年轻人有正当职业的只有三四个。”一位自称姓杨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老家也流行外出打工,但有些人的所谓打工其实是“混社会”,比如赌博、帮放贷公司收贷款等,因为这些来钱快。他的发小小李20岁那年和他一起来到了无锡,也是那一年,小李和一个贵州姑娘结了婚,两人有了小孩,可是婚后,因为小李总是不务正业,还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债,贵州姑娘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那贵州姑娘因为家里超生,根本就没上户口,就这么走了,上哪去找?”而小李自己也沉迷于赌博,无心经营家庭,于是孩子只能扔给老家的父母。

来自贵州的小徐今年30多岁,在无锡做一名油漆工。他坦言自己有过一段婚姻,并且有个小孩。“小孩我没在管。”对着记者,小徐倒是说得很直白,离婚后他就把小孩留给了前妻,“自己都养不活我自己,他跟着我干嘛呢。”

专家解析易碎原因心理成熟度低、集体浮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君筠分析说,年轻外来务工人员不愿意遵从父辈的生活轨迹,憧憬城市,涌入城市生活,想寻找更理想美好的生活才踏入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磨难,这个年轻群体心理脆弱又极要强,处于焦虑、紧张状态,心理成熟度较低。心理成熟度低的人,很难仅通过自我调节就能使自己面对不断的社会变化时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这时候有些人选择和异性在一起,以情感作为摆渡自己人生的舢板,但他们心理成熟度低,对这种情感的认真程度已不能与父辈相对视婚恋为神圣、庄重的人生大事相比较。因此,他们的情感、婚恋不过是私语式的生活选择,选择看似自由了,但情感更易生变、动荡,并不利于家庭结构的稳定。

“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一直处于游离状态,他们早早地离开了乡村,同时也久久不能融入城市,游走在城市的边缘,这让他们集体就有一些浮躁。”新一代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何婚姻和家庭相对而言易碎,江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金元从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在乡村里,不少老一代家长的婚姻形式太过于质量,因此他们并不在意小辈的婚姻究竟是否匹配、幸福,而且家长们会认为子女组建另外一个家庭,也是自己家庭责任的结束,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农村的家长早早就催促孩子结婚的原因;其二,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和乡村间游走,乡村里的道德和舆论都无法对其进行约束,而进入城市,身边也早早失去了家长的监管,所以在对待婚恋上不谨慎;其三,这些婚姻违约成本低,解除婚姻自然也不慎重。 (向往 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