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时节忆师恩)(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今年白露刚过三天,便是教师节了。看着朋友圈各种感恩和祝福的文字,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师们。

蓦然回首,我的人生路,已经即将走过三十四个春秋。一路走来,非常幸运的是我碰到了很多知性善教的好老师,他们都给予了我值得铭记一生的帮助和关怀。

小学数学老师:一位改变我命运的乡村教师

我出生在鄂尔多斯偏远的农村,那里属于晋蒙交界之处,在上世纪90年代仍然十分落后。我的祖辈和父母都是道地的农人,务农为生,父亲年轻的时候学了一些木工手艺,农闲的时候会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但我们的家庭总体属于贫穷人家。日子过得拮据,我的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却格外重视,大概是因她自己小时候特别爱读书,成绩也不错,曾在月光下通背过全本的《新华字典》,但外祖父是一位具有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老人,只允许儿子们上学读书,却不让女儿们自由考学,等母亲读到五年级,便被迫退学回家务农了。我常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给我们兄妹俩和亲友讲这件事,并且总带着一些愤愤和遗憾的语气。所以,等我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母亲便在工余的时间教我认字识文了,我也特别感兴趣。到了一九九三年秋天,按照生日我还未到学龄的时候,妈妈就迫不及待的把我送到了村里唯一的一所民办小学校报名了。报名的时候,学校的一位老师逗我说不到学龄,不能上学。那时候我感觉我犯了很大的错误,哇的一声就哭了,然后跑回了家。当然,后来“误会”解除了,我正式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

开学之后,我才发现那位跟我开玩笑的老师,正是我的班主任。他姓张,是我们相邻村的人,个子不高,胡茬很浓,经常穿一身黑色卡其布中山装,说话的声音脆而有力,笑起来更是爽朗大气。后来我从村子里大人们的闲聊中断断续续了解到,他曾经在高考中考了很好的成绩,但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只能读了师专——那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命运——到了毕业的时候,又因为同一个原因,在那个大学毕业生包分配的年代,被分配到了这所破败的农村民办学校教书。据说,他一辈子都对这境遇耿耿于怀,后来也因此酗酒成瘾。在我读书的时候,心里却认为他是一位特别厉害的老师,不仅课讲得有声有色,而且很善于鼓舞同学们的“士气”,经常把我们一群黄毛小子讲得热血沸腾,感觉只有学习才是最好的出路。他虽然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但有时也客串音乐老师。别的音乐老师往往教的是一些儿歌,但他会教我们一些流行歌。每次上课,他都会带一台当时还很稀罕的台式录音机,用卡带为我们放原声,然后带着我们一句一句学唱,直到大家都唱熟了,他往往满头大汗,脸色也会因激动而微微发红,眼睛里充满了激情。他总共当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到了四年级就换了别人,但他仍然给我们上数学课。我当时在学校属于尖子生,张老师一直对我既严厉又关心,每次考好了都会在班会上表扬我,如果考不好,他也会把我叫到办公室批评我的粗心大意,同时给我讲错题,直到我全部明白了为止。

四年级寒假的一天,我们家正在杀年猪。按照乡俗,这一天要做一锅杀猪菜,宴请亲朋好友。当天家里人特别多,父亲和亲友正在饮酒啖肉吃菜,忽然听到院里传来了摩托的嘀嘀声。我在地下坐着凳子吃饭,往外一觑,发现竟然是张老师和他的爱人。那时候一见老师莫名的紧张,我赶紧站了起来。张老师笑吟吟的走了进来,摸了一把我的头,我一声蚊子一般低低的“老师好”还没说出口,他就与我父亲他们寒暄上了,我赶紧藏到了门背后,隐隐的闻到他身上一股白酒味。原来那天他是陪同爱人回娘家(他的爱人娘家是我们一个村的),正要往回返,看到了我家院里吊着的两扇猪肉,知道是杀年猪的日子,进来打个招呼道个贺(因为那时候在农村杀年猪是一件非常隆重和高兴喜庆的事儿)。打完招呼,父母亲邀请张老师夫妇留下来一起吃饭,张老师摆着手拒绝了,说什么也不留,带着爱人就走了。可是过了大概一刻钟不到,院子里又传来了摩托声,张老师夫妇又返回来了,大家都有些诧异。张老师进来又是一番寒暄,就坐上了炕,与父亲他们喝上了酒。喝了大概三五盅吧,他把我叫到了炕前,指着我对我的父母亲说到:“这孩子是块读书的料,今年我走而复返,就是想对你们夫妻俩个说点儿话,如果你们想让孩子念成书,就要离开村子,找个好学校读书。”那天张老师喝了很多酒,讲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的情况,最后喝醉了在我家一直睡到傍晚才醒。那时候的我没想到,他那天的话直接影响了我以后的人生。

当时,我的父母已经攒了一笔钱,正准备购买村里一户殷实人家搬迁后留下的大砖瓦房。可是听完张老师的话以后,母亲犹豫了很长时间。最终为了我和妹妹的读书,决定举家搬迁到隔壁的一个县城去。后来的证明,这个选择可能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在农村的同学,基本上到了六年级以后全部辍学了,乡村学校也在不久后倒闭了。而我因为到了县城,相对来说读书的条件好了很多,终于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后来还到南方读了研究生。也正因为此,我非常感激张老师,心里始终感念他的善良和远见。如果没有他的建议,我想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风景。后来,尽管离家求学,工作也在外地,但我时刻关注着张老师。然而,因为人生的失意和生活的挫折,张老师染上了酗酒的习惯,据说人便渐渐疯癫了。每每想到这,我内心便十分难过。

二、王老师:一位非常严厉的小学语文老师

一九九七年,我们举家搬迁到了县城。我就到了离家很近的一所小学上学。起初是借读,每年需要交几百块钱的借读费。后来因为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学校的校长便决定免除我的借读费。我初到县城读书,父母和亲友都觉得我的基础不好,可能跟不上,于是便让我留了一级,重读了四年级。到了五年级,我的班主任换成了一位王姓老师,身材比较胖,皮肤白里透红,总是梳着油亮的背头,走路很稳健。王老师的眼神非常厉害,让人看了心生敬畏,所以我总是有点害怕。但他课讲的很生动,板书尤其好,写的一手舒张有度的行楷,漂亮极了,那时候对我来说看他写板书是一种享受,也极为羡慕,便也照猫画虎,跟着学习写字,后来竟然也有几分相似。工作以后,因为写字有点模样,居然还成为了一种优势。

那时候父母因为已经放弃了务农,为了还债和维持家用,只能做些小本生意,整天在外忙碌,根本没有时间管我们兄妹,我和妹妹的饮食和学习基本是“自力更生”。我们早中晚都要自己做饭,下课了自己完成作业,完全靠自觉,但是总体上还能应付。课余我喜欢阅读,虽然家里几乎没有什么书,基本就几本旧书和一部成语字典翻来折去的看,但是对我的语文学习帮助却挺大,因此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算是不错,被同学们推选为语文课代表。作为语文课代表,我也与王老师有了很多的接触,时常还会帮助他油印试卷。他面相冷淡,对我表扬的很少,但是批评却从不吝啬,每次他批评我,我都心惊胆战,但是因此学习上确实也更加努力奋进了。

二〇〇〇年小升初考试,我的成绩出奇的好,居然考了全县第一。这是我自己也出乎意料的,很是沾沾自喜了一段时间。上了初中后,我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便放松了,每天跟一群同学游戏浪荡,成绩一路下滑。到初三开学,我已经从全年级十个班的前十跌到了二百多名。有一天我和一个同学骑车正在街口玩,突然身后被人拍了一下,我扭头一看,竟然是王老师。虽然阔别多年,但我对王老师仍然心存畏惧,一下又紧张起来,赶紧下车跟他打招呼。王老师脸上没有一丝笑意,问我在干嘛,我如实回答。他又问我现在成绩怎么样,我刷的一下脸就红了,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他说,你的成绩以前很不错,智商也够用,当年能考全县第一,我以为你是有考清华北大的基础的。但是我听说你到了中学整天游游荡荡,不认真学习,成绩也下滑了不少,你要想想你是为什么来这里的,想想你的父母亲是为什么来这里的,更要想想你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不能毫无目的,浪费人生。说完,王老师就骑车走了。我始终没敢抬起头,但如芒在背,如坐针毡,站在原地呆了足足一分钟。

那天回家之后,我认真想了想,觉得确实辜负了父母亲的愿望,辜负了师友的期待,如果不读书、读不成书,我能干什么?回到农村继续务农吗?老师的话一遍遍在我耳边回响,让我第一次产生了危机感,对于未来生活的危机感。我不得不改变,为了自己和家人,我必须振作精神奋斗。因为基础尚有,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成绩也又开始上升,到中考时,已经回到了前五十名,顺利考上了高中。后来我时常想,如果没有王老师对我的教育,没有他那番醍醐灌顶般的话,我的人生路又将走向何方?

三、邢、樊、郑三老师:始终没有放弃我的初中老师

正如前面所说,我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的初中,即便是进校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依然是全校前十名的学生。然而,正如那句名言:骄傲使人落后。我渐渐的自视甚高,无心学习提高,同时受当时校园里的不良习气影响,更多的花时间在玩耍游戏上了,课上不认真听课,课后不认真作业,自习课常常跑出去打台球、看录像、玩游戏。父母亲看到我如此,又怒又气,但还是常常教育我把心思放到学习上,而我当时正处于叛逆期,对于父母的话往往当作耳旁风。心有旁骛,学习成绩便开始一路下滑。初中前两年,我几乎是在荒废时日中度过。

这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女老师,姓邢,刚刚从一所乡中调到我们学校,似乎不爱粉黛,常常也不修边幅,但为人甚为严厉。看到我因为贪玩误学,邢老师总是很不客气的批评我。然而大概因为她是女老师的缘故,我对她的畏惧感便不是很强。所以,有时候她批评我,我竟然也敢顶回去,自己在心里还甚为洋洋得意,其实就是想在同学们面前出出风头,现在想想,那是多么的幼稚。她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恼愤,但也还是一如既往的纠正我的错误行为,并没有要放弃的样子。学校组织参加“希望杯”数学比赛,她也总是把我报上,尽管我其实数学并不出众,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学习,主要是不想承认自己的短处。事实上我也一次奖没得过,但邢老师还是坚持这样做。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她是不想我脱离“学习的队伍”,让我始终能够在学习之路上与好同学一路,希望我能够改变暂时的顽劣,回归到求学上进的道路上。

我上高中后,还是在同一所中学,我记得有一天我看到本来是初中部的邢老师去了我们高中部办公室,之后我的高中班主任便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告诉我邢老师专门来问了我的学习,并且向他讲了我的家庭情况,嘱托他好好教我,认为我还是可造之才。我内心一阵酸热,那时候我曾经顶撞邢老师和她教诲我的情景一下都涌到了眼前,感觉眼泪差点就要掉出来了。

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姓樊,是位男老师,他性格温和,讲课娓娓动听,常常让我想到古代的夫子。英语老师也是位男老师,姓郑,满脸络腮胡子,一笑就会露出满嘴大牙,戴着金丝眼镜,特别爱开玩笑。樊、郑两位老师与邢老师是在一个办公室办公。那时候,我一旦被邢老师叫到办公室接受“教育”,往往樊老师、郑老师也参与“盛事”:先是邢老师严厉的批评,然后樊老师会把我叫到他面前,他喜欢一边轻踩着我的鞋边一边跟我说话,也不批评,就是笑眯眯的问我一些家里最近忙什么、你爸你妈忙什么等平常问题,那时候我觉得真是莫名其妙,为什么总是问我这些?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往往等到樊老师发话“去吧”,我正要转身离开这个“龙潭虎穴”之时,郑老师总会准时放下批改作业的红墨水钢笔,转过身来来一句“等等”,我只好再走到他面前。郑老师不喜欢“踩鞋边”,而是喜欢“刮鼻子”“捏耳朵”,不是很用力,但是往往比边说一边做这两个动作。郑老师教育人喜欢先开玩笑,把办公室的人都逗乐了,然后忽然脸色一下凝重起来,嘱咐你要认真学习,不能一直吊儿郎当下去云云。几乎整个初中,我到办公室都是这么个流程,那时候竟然觉得有点“好玩”,有时候还成了跟同学炫耀的资本。其实,慢慢的我也醒悟了,那是老师们不愿意看着我堕落,始终不愿意放弃对我的关注和教化。正是在这种默默关心之下,我也渐渐认识到自己的荒唐,浪子回头,重新开始了发奋学习。

人们常说,无贵人,不成事。我想,我生命中这些老师,就是我一生的“贵人”。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都是非常平凡的人,但是对于我来说,确是不平凡的“贵人”,没有他们的爱和关怀,我想不会有我的今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真正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