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愿不愿承认,或是认不认可,放开是迟早会到来的一个举措。
病毒不会无故消失,我们与病毒的抗争就会一直存在。但社会生活不可能长期像现在这样,因为疫情扩散就大面积停摆,总有一天需要回归常态。
当然,不可避免地,放开就得承担死亡,特别是对有基础健康问题的老人威胁很大。那么,为了尽可能地保护他们,就必须在逐步放开之前,提高疫苗接种率,即要重视新冠疫苗的接种。中国香港抗疫经验表明,95%以上的死亡病例可以通过疫苗与药物两大武器予以规避。而我国80岁以上老人加强针接种人数占80岁以上老人总数的40%,新加坡是95%,香港是69.3%,我们年长者加强针的接种比例还是太低。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方案,要求继续提高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这是逐步放开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疫情防控的层层加码确实也影响到了实体经济,放开是一个现实性需求。严格防控遏制消费需求,特别是对服务业和线下消费的影响较大。在严防严控要求下,市区内或是跨区域的人员流动就会因受到限制而下降,这样对聚集性、密接型的消费影响很大,比如旅游行业、餐饮行业都大受影响。
不仅对线下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线上经济也未能幸免。11月12日零时,“双十一”大促正式落下帷幕,只不过相较往年,今年的活动略显冷清,那些几秒几亿的讯息不再刷屏,那份备受关注的成绩单最终也消失不见。静默声里透出经济数据的寒气。
除了对经济的影响,对人员就业,对财政也造成很大压力。今年10月份的数据,经济下行影响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形势严峻。而防疫又是非常耗费财政的,其中,2020年,卫生费用支出7.2万亿,占总GDP的7.12%,为1978年以来的最高值。2021年增长至7.5万亿,占GDP的6.5%。这两年的卫生健康费用几乎是2016-2018三年的总额。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或是因为疫情管控而没法上班,不工作就没收入,也就没法交税交社保,政府收不到税,收不来社保,财政就没钱,财政没钱拿什么抗疫?拿什么支付养老金和群众看病的花费?
当然,政府抗疫政策的部分调整,也一定程度上传递了逐步放开的信号。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指导措施的出台就是这样一个信号,其目的是,在坚持抗疫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的伤害。如缩短隔离期间,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严禁随意停工停产等层层加码行为。尽管要求各地严格执行二十条,仍会有较长的路要走,但二十条优化措施本身不失为一个逐步放开的序曲。
放开也许还需要很长时间,但它一定会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