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1)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是“初”的意思,而古人常把五写成“午”,所以“初五”也可以写成“端午”。古人把午时当做阳辰,于是“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有他一些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2000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这些活动许多至今盛行于我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2)

如今,随着国外的一些节日在我国的流行,如圣诞节等,许多年轻人对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反倒有些冷落,但是传统节日充满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值得我们关注。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有多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3)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