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对校园霸凌很关注的女孩推荐了我这部电影《蚯蚓》。
她说:你对校园霸凌类电影有兴趣吗?
我说:还行,有看过一些。
她说:那好,我给你推荐一部《蚯蚓》,你去看看吧,超好看,超有教育意义。
于是我搜遍了好几个平台,最终以一种不太正规的方式看完了整部片子。其实之前我对校园霸凌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为数不多的新闻报道,对于拍成影片的校园霸凌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可能是国内这种类型的影片比较少吧,我的记忆还没来得及更新相关方面的库存。
老实说,看之前并没有对影片有多大的期待,抱着无聊看看的心理更多一些。
一、越软弱的躯体,越能体现反抗的激昂《蚯蚓》是一部韩国电影,由尹学烈导演,金正均,吴艺雪等演员出演的一部校园犯罪片。
影片一开头,先给了人们一个结果,穿着红衣的女孩,轰然跌落,画面十分凄厉,让人不禁骇然。
接着,两个办案人员在交流着女孩的死因,一个苍老的父亲在楼道里有些落寞。画面一转,来到湖面,些许杂草称差不齐,漫立水中,而最显眼的莫过于那个露出最尖锐部分在水面上的镰沟,像是在暗示着什么。
白色手套下洒落的骨灰还没有飘散,跌跌撞撞又欣喜若狂的人影已印入眼帘。主角爸爸的那怪异行动姿势一下抓住了眼球。想着,一个正常的演员,要怎么才能演成这般模样呢?瘸非瘸,拐非拐,只是极其不利索。一手攥着纸,一边跌倒,一边爬起来。
需要付出多少坚强,才能在残酷的炙烤下保留着一丝对美好的向往?弱小并非都是被保护的对象,更可能是优越者发泄的工具。
一切都还是美的,善良而上进,自爱而自强。虽然从中看出了一丝因为强烈的落差而对贫穷的厌恶,但她那颗纯真而矛盾的内心并没有走错方向,依旧敢梦敢刚。面对青春期萌动的内心,她以为能如愿以偿;面对欺凌和冷遇,她选择张开柔弱的翅膀;面对历经世事的爸爸用低下的头颅乞求原谅,她痛心疾首,她怎么能不在乎心中最后的倔强?那不容触碰的年轻的自尊心。
影片的节奏有些快,几乎没有拖沓的地方,留给观众发挥想象的地方挺多的,但时间却并不多。
和同学渡过了美好的聚会,和朋友路过喧闹的路边摊,有炸串和赞美。旖旎的江边是一切噩梦的开始,当萌动突然交融于现实的时候,前行的方向猛然不受控制。天台的耳光一次次响起,引导着噩梦逐渐吞噬。孱弱的子若,只有十七岁,天真烂漫相信着爱情。直到一步一步被摧毁,炽热的烟头在胸口留下了无情的疤痕,尖叫声是最基本的反抗。内心虽然有无尽的仇恨,但发泄的渠道却寥寥无几。或许那一次撕打是最后一次有尊严的反抗了吧。污蔑,辍学,打工,被推向深渊。
只是,还没有被抹平的棱角,这一次准备把反抗的触手寄托在法律的身上。一封请愿书,无情的摧毁了所有,生日宴会,像是尽头,却更像是开始,更揪心的开始。在小小的卫生间里,她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即使眼里像是要喷出刀子,她最终还是开始了屈从的生活,就这样败给了现实,与其说是败给了现实,也许败给了权贵更为贴切一些。富贵正年少,只是没有学会善良;而刚刚好的善良,却没有保护自己的力量。
现在想来,警灯闪亮下的胖女孩眼里那一点清明,来得那么短暂,又消失得那么果决,或许她曾经有过那样的反抗吧,所以她犹豫了,她放弃了,正如后来剧情所印证的那样,那闪烁的警灯并不能成为弱小的保护伞。
- 像是血淋淋的明白,在阳光下散发着恶臭
一个周,两个周……直到六个月后,那本写满了罪恶的笔记本被发现,整个欺凌慢慢被揭开,然而却并不是面相全部人的揭开,而是子若爸爸一个人内心的揭开。只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漫山寻遍,却无一可生根处。学校是财阀的学校,警方是证据的警方。三五两句话便可打发,没有人愿意去关注那背后滔天的罪恶,没有人愿意去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还有劣迹斑斑记录在册的已经死亡了的花季少女解剖更多的真相,很多人害怕的真相。
世间千百万种美好,不及你你一颦一笑,天真少女和脑瘫父亲,原本可以在贫穷中幸福的他们,当最后一缕希望被无情斩断的时候,他选择了做引爆雪崩的那一片雪花,用自己的方式让所有的积压付出了代价。用自己的仇恨让那些本就不无辜的蛀虫像雪花一样陨落。也许这样的代价是惨痛的,也许这样的报复是能平息怒火的,也许这样的方式是血腥的。但是如果连同归于尽的方式都不能拥有的时候,那对于受害者来说,才是最残酷的,不是吗?
几个鱼钩,一个雨夜,破旧的屋子,窗外暴雨如注,当一切重归平静的时候,天边月色朦胧,天边像是鱼肚白初露,四周依旧若明若暗,那个子若坐过无数次木桥边,风景依旧。几根鱼竿,一艘小船,狰狞的面容,流着血的手……那是愤怒最极端的宣泄的方式,那是无助最后的结局。伴随着湖面波光粼粼,大地开始复苏,新的一天到来。船头只有一双皮鞋和几根鱼竿,孤零零地平静,暗潮汹涌般揪心。
- 社会给了弱小和贫穷多少出路?
随着金钱在社会中绑架了更多的权力,那些弱小的委屈,那些贫穷的乞求,还有多少能被看见?还有多少能被包容?当呼啸的象征正义的警灯不在能守护困弱者的安全感的时候,他们何去何从?
我想极端并非所愿,但是极端绝非偶然,那是经历无数忍让的从前,那是以生命为筹码的最后一博,那是在卑微最凌厉的抗拒。
即使像蚯蚓一样软弱,也没人想任人鱼肉,当最后一点点善良被消耗殆尽的时候,身上的每一根躯骨都将成为刺穿喉咙的利刃,化身愤怒,雷霆一击。悲哀,悲壮,悲鸣,悲痛。
二、请给多一点惩罚,请给多一点保护,霸凌不应该极端。
2020年5月27日,陕西蓝田一小学女生被四名男生课间拖至厕所侵害。中学女生被轮流掌掴,父亲不满女儿被欺凌,怒杀十岁男孩……越来越多的事件正在变得不计其数,是什么让这些成为一时惊呼,是发达的互联网吗?我的答案是不。
还记得曾经的扶老人事件,一时沸沸扬扬。如今渐行渐远,只是那为世间增加的几许冷漠,让人心渐行渐冷。
众口难调,三人成虎。这天下,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有多少仇怨被积压,有多少冷漠在蔓延,走向极端。一个脑瘫患者的复仇,让我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或许,我们不足够强大;或许,我们不足够刚毅;或许,我们有时候守不住自己的原则,选择了忍让。但是,那怕只剩下一丝尊严,那一丝也是不容侵犯的存在,任何人活着都有着自己的期冀。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千百年前的道理,这国学文化的现行,正在和大千世界博弈,愿别让其日渐式微,走向穷途末路。
内心的凌乱,让人恐惧。谁知道,那校园霸凌会让谁成为下一条无路可走的蚯蚓。并非刻意就可以看到那些血淋淋的报道,只是因为网络发达了吗?无从统计,只是揪心和悲叹来得那么真实,让人悲观。更悲观的是那些错误的源头似乎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正在疯狂滋生。谁能预测他们不会是下一个极端呢?
和推翻公正只需要一次虚假一样,让人扼腕叹息也只需要一次悲剧。然而事实却是,这样的悲剧似乎远不止一次。人们一边成长,一边麻木;一边冷漠,一边走向绝望。
城市里有无数的写字楼,也有无数的学校和无数的学生,他们被称为社会的接班人,他们被称为含苞待放的花朵,他们被称为早晨六点的朝阳……他们有很多美好的称号,人们给他们描绘了很多美好的蓝图,希望他们茁壮成长。却忘了在忙碌生活之余教他们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送往学校便无忧无虑,出了事情才后知后觉,可捅破了的天又怎能完美的修补呢?
最后只有向这个社会进行报复,试图索取点什么来满足对失去的慰籍。只是除了像《蚯蚓》一样,一双皮鞋和几根鱼竿,哪里还有更多的结局。
- 借一点正义给自己,别让黑暗充盈每个角落。
惩罚是一种手段,却也是一种保护。对于校园霸凌参与者来说,几乎都是未成年人。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治理的冲突区,一边可能是惨绝人寰,另一边一定是保护未成年人。当罪恶被保护,伤害只能被进一步放大。心里没有了阳光,只有一片黑暗,还有什么能比心死更能引爆愤怒的呢?成年人,也不过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罢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至亲至爱,又岂是一句年少无知便能归于平静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与其等雪崩,何不分一点心思给未成年人,让他们的平和更显著一点呢?当钱财少一点嚣张跋扈和外露,世间这和平相处便更进一步。
谁能说制造校园霸凌的那些人不是由于家庭的关系呢?你教育多一点点,自家和别人都可能少许多的烦忧,大人需要生活,孩子也需要教育,对孩子负责也是大人的生活。社会公共资源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而是收拾残局的推手。只有人人自危的时候才能走得小心翼翼,多一点纵容就是给自己多带来一份危险。在极端面前,谁都没有万全之策。
让生活更美好的决定权永远都在自己手里,就像美好生活能不能延续也在自己手里一样,美好,来源于对自己的约束。
,